说起娜扎上热搜
你会想到什么?
颜值?新剧?绯闻?

古力娜扎在2019年MAMA的
颁奖典礼上说英语
竟然因为口音重
被“群嘲”上了热搜?!


娜扎“英语口音”
娜扎的英文怎么样
在之前的花儿与少年
就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
不过这一次的典礼上
她的演讲词貌似
让广大吃瓜群众好好震惊了一把
咱们还是直接看视频
感受一下~
不知道看完之后的
第一感受如何?
是不是也有种“???”的感觉呢
昨儿就有小伙伴
跟椰子分享了一下他的感受......
“我觉得有点抱歉
在这么一长串的话里边
就听出了最后的“Congratulation”
因为就只有这个词
连贯没拖音而且音节完整”

呃呃呃呃娜扎在发音时
确实有蛮严重的拖音
默默猜想难道是为了制造悬念感?
大家也有看过中文的颁奖典礼
主持人都是一字一顿加强语气
“咬牙切齿”地爆出得奖人
不过显然这个解释
貌似不能说服广大群众
事后有热心网友
特地截图说明娜扎的“英语力”
这个就是震惊全场的
“娜扎式开场白”
——经典的“Twenty nineteen”

来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这个“爱母奶A神”
要理解起来可就有点费劲了
“爱母奶=Mnet”、“A神=Asian”

来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饿喔滋???”
好吧“介个其实系 Awards”
这个谐音跑的还不算很偏

来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因为后边还跟着“谬怎可”(Music)
相比之下感觉“饿喔滋”
实在是靠谱多了

来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不过接下来全场亮点来了
这段长长的介绍词讲到最后
终于迎来了获奖者“Kim Chung Ha”
不过......

来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记得实录视频里
最后“Chung Ha”听到的表情
其实是一脸懵
是不敢确信自己获得了这个奖
还是不敢确信被叫到的人
是自己???

有网友进一步爆出了
娜扎当时其实是准备了“小纸条”的


来源:苘懂
不过这个小卡片
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个估计只有本人才清楚了
不过大家感受最直观的
应该还是娜扎的“Chinglish”了
各路网友表示......
网友热议
娜扎的英文很萌啊
“挺可爱的不是~
毕竟娜扎是演员”
“这就比较接地气了”

有的小伙伴
开始为娜扎打抱不平
“英语有口音怎么了?”
不过这句话很在理
“无论是谁,都不该被群嘲吧~”

这位网友充分诠释了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不过也有的不这么认为
公众人物要学好英语
这位小伙伴是比较励志的
觉得英文说的不好
“就要练好英语”

更多的人是站在
“国际形象”的出发点上看
觉得艺人确实应该练好英文

刷一波评论下来就能发现
很多国家的英语口音都默默”被躺枪了“
比如印度日韩......
但是不得不说
没有口音的标准英文
听起来舒服是舒服
但是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了
一模一样的发音
估计也会无趣很多?
被口音丰富了...
澳式英文发音
澳洲英语中最广为流传的
就是他们的“爱”音了~
比如“Today”
他们会念作像是“to die”

来源:Buzzorange
除了发音上的改变
澳洲也有许多常常令外地人
摸不着头绪的英文单字
他们将原本的单字缩短后
形成特有单字
所以也有人说澳式英文
是最懒的语言~
印度式发音
相信在新加坡的小伙伴
肯定对印度式的英文发音
一点点也不陌生

卷舌音加上语速较快
再配上本身重重的口音
句子里的“t”和“d”
总是不容易分清楚
而“w”也将转换为“v”的音等等
一般听下来感觉
就跟Chung Ha的表情差不多
中式英文
想当初Chinglish有个词
还被牛津词典录入了呢
就是由中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加油
“add oil”
这下歪果仁们
再也不会嘲笑Chinglish了
不过有时候也是会
真的哭笑不得~

Singlish
不过相信大家都会感觉
最最亲切的
还是Singlish啦
Singlish也有不少词汇
被收录进了牛津词典

ang moh
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外国人
而且专指欧美人


blur blur
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清不楚
一般都是连着用的
很多本地人会说“脑子blur blur的”


char siu
这个词是叉烧的意思
跟粤语发音非常相似


chilli crab
辣椒螃蟹
是新加坡的“国菜”


Hawker centre
意思是小贩中心
就是我们经常去吃饭的
熟食中心或者巴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