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娜紮上熱搜
你會想到什麼?
顏值?新劇?緋聞?

古力娜扎在2019年MAMA的
頒獎典禮上說英語
竟然因為口音重
被「群嘲」上了熱搜?!


娜扎「英語口音」
娜扎的英文怎麼樣
在之前的花兒與少年
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了
不過這一次的典禮上
她的演講詞貌似
讓廣大吃瓜群眾好好震驚了一把
咱們還是直接看視頻
感受一下~
不知道看完之後的
第一感受如何?
是不是也有種「???」的感覺呢
昨兒就有小夥伴
跟椰子分享了一下他的感受......
「我覺得有點抱歉
在這麼一長串的話裡邊
就聽出了最後的「Congratulation」
因為就只有這個詞
連貫沒拖音而且音節完整」

呃呃呃呃娜扎在發音時
確實有蠻嚴重的拖音
默默猜想難道是為了製造懸念感?
大家也有看過中文的頒獎典禮
主持人都是一字一頓加強語氣
「咬牙切齒」地爆出得獎人
不過顯然這個解釋
貌似不能說服廣大群眾
事後有熱心網友
特地截圖說明娜扎的「英語力」
這個就是震驚全場的
「娜扎式開場白」
——經典的「Twenty nineteen」

來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這個「愛母奶A神」
要理解起來可就有點費勁了
「愛母奶=Mnet」、「A神=Asian」

來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餓喔滋???」
好吧「介個其實系 Awards」
這個諧音跑的還不算很偏

來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因為後邊還跟著「謬怎可」(Music)
相比之下感覺「餓喔滋」
實在是靠譜多了

來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不過接下來全場亮點來了
這段長長的介紹詞講到最後
終於迎來了獲獎者「Kim Chung Ha」
不過......

來源:微博@扒圈小姐姐
記得實錄視頻里
最後「Chung Ha」聽到的表情
其實是一臉懵
是不敢確信自己獲得了這個獎
還是不敢確信被叫到的人
是自己???

有網友進一步爆出了
娜扎當時其實是準備了「小紙條」的


來源:苘懂
不過這個小卡片
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個估計只有本人才清楚了
不過大家感受最直觀的
應該還是娜扎的「Chinglish」了
各路網友表示......
網友熱議
娜扎的英文很萌啊
「挺可愛的不是~
畢竟娜扎是演員」
「這就比較接地氣了」

有的小夥伴
開始為娜扎打抱不平
「英語有口音怎麼了?」
不過這句話很在理
「無論是誰,都不該被群嘲吧~」

這位網友充分詮釋了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

不過也有的不這麼認為
公眾人物要學好英語
這位小夥伴是比較勵志的
覺得英文說的不好
「就要練好英語」

更多的人是站在
「國際形象」的出發點上看
覺得藝人確實應該練好英文

刷一波評論下來就能發現
很多國家的英語口音都默默」被躺槍了「
比如印度日韓......
但是不得不說
沒有口音的標準英文
聽起來舒服是舒服
但是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了
一模一樣的發音
估計也會無趣很多?
被口音豐富了...
澳式英文發音
澳洲英語中最廣為流傳的
就是他們的「愛」音了~
比如「Today」
他們會念作像是「to die」

來源:Buzzorange
除了發音上的改變
澳洲也有許多常常令外地人
摸不著頭緒的英文單字
他們將原本的單字縮短後
形成特有單字
所以也有人說澳式英文
是最懶的語言~
印度式發音
相信在新加坡的小夥伴
肯定對印度式的英文發音
一點點也不陌生

捲舌音加上語速較快
再配上本身重重的口音
句子裡的「t」和「d」
總是不容易分清楚
而「w」也將轉換為「v」的音等等
一般聽下來感覺
就跟Chung Ha的表情差不多
中式英文
想當初Chinglish有個詞
還被牛津詞典錄入了呢
就是由中文直接翻譯過來的
加油
「add oil」
這下歪果仁們
再也不會嘲笑Chinglish了
不過有時候也是會
真的哭笑不得~

Singlish
不過相信大家都會感覺
最最親切的
還是Singlish啦
Singlish也有不少詞彙
被收錄進了牛津詞典

ang moh
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外國人
而且專指歐美人


blur blur
這個詞的意思是不清不楚
一般都是連著用的
很多本地人會說「腦子blur blur的」


char siu
這個詞是叉燒的意思
跟粵語發音非常相似


chilli crab
辣椒螃蟹
是新加坡的「國菜」


Hawker centre
意思是小販中心
就是我們經常去吃飯的
熟食中心或者巴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