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降温前的暗潮涌动

2022年10月18日   •   2565次阅读

准备移民到我国的香港朋友最近向我抱怨,香港二手楼价跌跌不休,新加坡房价则节节上升。现在想把香港的房子卖掉,把资金转到本地置业,却因"低卖高买”的心理作祟,始终下不了手。

香港房价向来比我国高出许多,即便如今两地房价走势两极化,把香港小房子卖了,也还能在本地买较大的房子。这名香港朋友也明白这一点,但不想在低价时变卖房子是人之常情。他更担心的是,香港楼价会继续跌,本地楼价会持续涨。如果现在不出手,到头来会不会两头不着岸?

香港楼市经历10多年的大牛市后,近来楼价出现下跌。根据香港中原城市领先指数,7月份楼价月比下跌1.6%,年比更跌了7.3%,回落至两年半前的水平。分析师预测,今年接下来几个月,当地楼价可能会再跌10%。

相对于香港楼市的冷飕飕,我国楼市就显得一片阳光灿烂。当香港房地产界人士在讨论港府应否为降温措施“减辣”时,本地业者却为“政府可能再为楼市降温”的传闻而绷紧神经。

降温措施频传 房地产业者绷紧神经

从社交媒体散播出来的新一轮隆温措施来袭的传闻,在市场以讹传讹。虽然今年“夏季”的私宅市场,跟天气一样炎热,业者却相心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

6月底,即便本地三大银行开始调高房贷利率,也难敌私宅的火红需求。7月间,宏茂桥1道推出372个单位的Amo Residence,首日发售就卖出98%的单位,顶楼一单位还以600万元天价成交。

最令人惊讶的是,它让市场见证首个大众化私宅项目,还是位于中央区以外的地区,跨过2000元尺价。

上一轮的降温措施在去年12月无预警空降,其中针对私宅市场的措施就包括调高额外买方印花税,以及收紧总偿债比率。没想到才过了一两季,降温药力就似乎失效了。

今年第二季的私宅市场表现异常亮眼,几乎所有新推出的大型项目,如丽福苑(LIV@MB)和鑫丽嘉园 (Piccadillv Grand)都在开盘日售出大部分单位,推动该季房价环比上涨3.5%,涨幅是第一季0.7%的五倍。

这段期间新项目销售报捷,但不仅没有让业者群情鼓舞,反而还可能让他们心神不宁。一些相熟的业者不讳言,项目热销都不敢太过张扬,担心任何振奋的市场反应,都可能触及政府再次出招降温的底线。

对于这条底线,政府曾多次强调,实施降温措施是为了预防出现房市讨热现象,确保房价不会偏离经济基本面,让国人继续负担得起基本房屋需要。

问题是,房市距离底线到底有多近?

因此,在新一轮降温措旅即将来临的阴影下,手上还有未推出项目或未售出单位的发展商备感压力,有意进场的买家也举旗不定,大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般,一些有心人偏偏乘机散播谣言。

8月初开始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可说是房市一年中的非官方中场休息时段,这个月份一般都少有新项目推出,看房买楼的人也相对减少。

当举国上下正准备欢度国庆日,市场上就开始疯传政府即将推出降温措施,甚至传言李显龙总理会在群众大会的演讲中宫布。结果,庆典圆满落幕了,总理的演讲也结束了,降温措施传闻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中元节一过,市场上多个蓄势待发的新私宅项目,都迫不及待地赶在市场"被降温"前面市。打头阵的是位于勿洛中心、拥有158个单位的SkyEden@ Bedok,8月底开始让公众预览,准备在两个星期后的9月10日开盘。

在这个项目开始预览的同一个星期,不知是巧合还是安排好的,新加坡土地管理局和市区重建局各自在相隔一天给发展商发出通告。虽然两份通告内容有别,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发展商未来的发展成本和项目可行性有影响。

前者是有关更新剩金地段的费用框架,基本上发展商在购买剩余地段和毗邻地段合并时,费用将有所上调。

后者则通知,数个政府单位为总楼面面积(GFA)的定义进行统一,而统一后和现有的总楼面面积相比,发展商的可售面积可能减少,所得利润也因此受影响。结果这些通告的内容也被人解读为针对发展商的"降温措施”。

不知是受通告的影响,还是为了抓紧时机,SkvEden@ Bedok的发展商突然宣布将项目开盘日提前三日,导致买家和经纪陷入一片慌乱。

同一时间,市场又开始传出当时刚开始预览的新项目曲水伦定(LentorModern)也准备把开盘日挪前一个星期,让整个楼市出现降温措施即将来临的恐慌。最后,临时提前发售的Sky Eden@Bedok的销售业绩让人刮目相看,首日发售就卖出近八成单位,平均尺价破2000元,与之前的AmoResidence不相上下。

9月中,一直被市场看好的曲水伦庭也不负众望,首日就卖出超出八成单位。吊诡的是,发展商并没有公布售出单位的平均尺价,取而代之的是跨度颇大又没多大意义的尺价范围(1856元至2538元)。有市场人士笑称,这个项目的平均尺价可能破了 Amo Residence的纪录,发展商不想张扬。

高房价及强劲需求 是经时间堆叠现象

本地楼市大致上由自由市场操作,发展商承受的风险高,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只要有价有市,交易乃合情合理。

楼市频传捷报,发展商难免心虚作祟,觉得如果项目卖得太好,房价定得太高可能促使政府采取降温行动。其实,不管是高房价或强劲房屋需求,都需要一段时间堆叠,也并非一两个发展商所能造就的现象。在自由市场,只要供需协调,房价就能在合理的水平上上涨,人们也买得起房子。

楼市大好,有市有价,原本无可厚非,但房价上涨一旦偏离基本面,出现炒房或投机活动,甚至出现一些买家跟风进场,没考虑到本身长期供房的能力,必然会引起当局的“关注",或出台新降温措施,缓一缓市场过热情况。

虽然目前新一轮降温措施只闻楼梯响,但发展商面对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剧。上星期四(9月22日),政府宣布非有地住宅的土地增值费平均上调12.9%,这对发展商未来的新项目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再加上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再加息75个基点,借贷成本更加昂贵了,对整个房地产业的影响极大。

各地央行掀起新一波加息潮,预料接下来本地房贷利率也会再调高,人们对私宅的需求是否依然强劲?若房价继续上扬,谁还能确保不踩到房市底线?

楼市今年收获甚丰,但是否能平安过冬,大家拭目以待。

新加坡知名网红93万新币的HDB到底长啥样?
2025年04月28日   •   8万次阅读
他在新加坡买房6年损失近180万新币!买房需小心这类房产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越住越小了?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1500万新币?新加坡这个区的公寓接连卖出天价!凭什么?
2025年04月29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有钱买landed,却没想过“烂装修”后患无穷!
2025年05月01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的高价转售组屋都出现在这些区!最新房价形势一览
2025年04月30日   •   4617次阅读
星展预测:新加坡房价或0增长,买家是机会还是陷阱?
2025年04月29日   •   3249次阅读
最高1603万新币!新加坡公寓市场出现重大波动
2025年05月01日   •   3249次阅读
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房地产对比出炉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阅读
W公寓落户新加坡:把顶配人生安放进每一天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阅读
媒体圈住宅地段无法吸引发展商 招标活动截止当局未收到任何竞标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The Golden Mile【新加坡市中心的商业投资新宠, 甲级写字楼和医疗套间已开盘!】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阅读
本地上月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上升0.3%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阅读
新加坡甲级办公楼空置飙高!背后藏着什么信号?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