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招标
新加坡的政府部门采购是很多中小企业的依仗,所以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提升改善该方面的服务。
财政部将在今年底之前简化政府招标程序,方便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项目招标。当局会减少相关的手续,企业需符合的条件也将减少。
这能让更多供应商参与9万元到100万元的招标。超过70%的这类型政府竞标项目都由中小型企业获标。
财政部会同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中小企业商会的代表,以及政府机构合作,制定新的招标标准。
这种政府和业界的合作模式会带来双赢结果,推动新加坡迅速发展,更有效地落实创新解决方案。
财政部将改善公共采购模式,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纳入所有政府采购评估标准中。
从2024财政年起,采购估值为5000万元的建筑招标项目和1000万元的资讯通信科技招标项目,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评估百分之将占多达5%。

政府将会推出简化版的招标程序,协助中小企业参加竞标。中小企业商会坦言,之前因为门槛高且形式复杂,小型企业自知得标机会微乎其微,干脆不参与,如今程序简化,有助鼓励他们去竞标政府项目,实现业务拓展。
为了让中小企业更轻易地参加政府招标活动,财政部将在今年内推出新的简易竞标组别Tender Lite。这个组别对供应商的要求和条件较少,也更简单。
供应商可通过Tender Lite参加采购价值9万到100万元的竞标项目。
政府这项措施预计将让许多行业受惠,让小规模业者更有动力去参与政府项目的竞标。

把程序简单化,中小企业参投较顺畅,也会鼓励他们去进一步寻找机会。
之前有门槛的话,可能一般企业看都不看,机会渺茫。现在更多企业可能会去了解在他们的行业,政府项目这方面怎样去参投,在这里找商机。
02 五成企业仰赖政府采购
政府是本地经济中相当大的买家,至少五成的本地企业都仰赖政府采购。
之前竞标所需符合的条件较高,过程也较复杂。之前的流程让那些比较小的企业,很难通过政府的采购来扩展、发展。
比如说企业没有100万的年销售额,就不符合资格去竞标比较大的项目。要竞标的话,人手可能也不够,没有时间去符合行政要求。
Tender Lite能让更多较小型的中小企业去竞标,通过获得政府采购项目,鼓励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03 使用电子发票
未来几年内,政府将采用电子账单网络InvoiceNow作为所有政府供应商的默认电子发票提交渠道。
这是财政部加大力度协助企业和政府进行数码交易的方式之一。
这有助于企业削减成本,因为它们不再使用纸质发票。

InvoiceNow能协助企业以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数码格式直接传送发票,这也是国际金融系统接受的格式,这将有助企业更轻松地进入海外市场。
目前,大约有5万5000家企业在200个服务供应商的支持下采用了InvoiceNow。
04 数码化进程
但调查显示,本地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还没为未来做好数码化准备。调查机构对100名企业执行人员展开的调查显示,只有三成在中小企业任职的受访者说,公司的业务已经大部分或彻底数码化。
相比之下,有近九成在大型企业任职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已基本或几乎完全数码化。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在线支付等先进技术的投资方面,中小企业也落后于大型企业。受访的中小企业表示,缺乏预算是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在数码化方面的差距在过去五、六年已经大大缩小。这归功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提供资源和建议帮助业者提升数码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受访的中小企业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投资和开发数据分析、区块链、产品或服务个性化等先进技术。
迈向数码化将能巩固新加坡作为实体贸易枢纽的地位。
政府将协助企业采纳数码科技,进军国际市场。其中一种方式是同其他国家如:智利和澳大利亚签署数码经济合作协议,以制定条规,促进数码交易。
新加坡将成为许多有意在本区域进行数码交易的企业的跳板。本地提供了基础设施、拥有强大的劳动队伍和高度数码化的企业。这都是推动数码经济发展的基本生态系统。
新加坡在2014年宣布建设智慧国,目前已迈入日益数码化的社会。政府表示将继续深化这方面的机遇,同时加强数码领域的信任与安全,建设更强韧的数码社会。
在SingPass、PayNow和执照申请平台等多项数码应用的助推下,国人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从2016年的73%提升到去年的84%。
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也从64%提升到79%。政府接下来将继续扩展部分应用程序的应用范围,例如目前已有4万多次流感疫苗预约的健康服务预约系统,也开放供预约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其他疫苗接种服务日后也将能通过网络来预约。
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必须具包容性,让所有新加坡人都能充分参与到日益数码化的社会中。

正如我所说,数码优先不一定意味着只有数码化。继续与社区共同创造是值得的做法,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更多机会一起合作,将新加坡打造成所有人的美好家园。
当局已启动政府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保护官方网络系统,防御网络攻击。更多相关系统也将移到云端,以提高安全监控和威胁检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