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结束后,新加坡民间向日本讨血债

2023年02月17日   •   2万次阅读

编者按:日本侵略东南亚期间,新加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战争结束后,人们对日本的索赔路依然坎坷而漫漫,文章来自《怡和世纪》2022年02月第46期。

在新加坡市中心勿拉士巴沙路和美芝路交界处,静静地矗立著四根洁白的擎天柱,平时也不怎么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四根简约设计风格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柱子,正式名称是“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对新加坡各族人民,特别是新加坡华人来说,却显得意义非凡。这座纪念碑基石的下面,埋著成千上百被日军屠杀的平民百姓的遗骸,四根嵌入蒙难冤魂血海深仇的擎天柱,默默地对着长空,诉说着日军的血腥暴行。

这座纪念碑是在1967年1月建成,2月15日举行落成揭幕典礼,距离日本在1945年战败投降,足足过了21年。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纷纷建立纪念碑,纪念他们的卫国英雄和蒙难人民。为什么一座对新加坡人民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碑,却要拖延二十多年后才能落实建成?这当中有没有隐藏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历史的面纱,回顾这段筹建纪念碑,以及跟它密切相关的新加坡民间向日索赔血债的坎坷历程。

图片来源:新加坡档案馆

日本侵略军的两大罪状

新加坡民间向日本索赔血债的行动,肇始于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准确地说所谓“新加坡民间索赔”,是新加坡华人组织的行动。原因是日本侵略军一占领新加坡,立即展开针对华人的“肃清行动”。所谓“肃清行动”是日本的说法,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大屠杀暴行,针对的是参与抗日活动,支持抵制日货和参加筹赈会的人士,以及共产党员和抗日义勇军成员。在长达三天的“肃清行动”中,惨遭日军杀害的华人数以万计。这是日军对华人犯下的滥杀无辜反人类的罪行。

奉纳金支票

其二是胁迫林文庆带头成立“华侨协会”,透过它强迫华商集资缴纳5千万马币的“奉纳金”。所谓“奉纳金”,其实是“赎命金”,这项苛政,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华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极大影响人民的生计,严重危害华人的生存权,这是日军对华人犯下强取豪夺的罪行。

了解到华人在日占时期的惨绝人寰的遭遇,就不会奇怪新加坡民间向日索赔的行动,为什么只是由华人来发动。

追讨血债的起步

1945年日军投降后不久,陈嘉庚就在他避居的爪哇,发布南侨筹赈总会通告第一号,内文称:“南洋各属不幸沦陷敌寇三年余,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尤以马来亚新加坡为甚。至于侨胞惨被敌寇酷刑虐杀,迫取金钻,掠劫货物,应当严惩报复,及请追回,或求赔偿。各处侨领宜速组调查委员会,呈请中外政府,务期达到目的,此为战后侨胞首要之任务也。”这个通告,可视为新加坡华人组织吹响向日索赔的第一声号角。

陈嘉庚一回到新加坡,就立刻成立南侨筹赈总会调查委员会,并在1945年10月19日假中华总商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后发布南侨筹赈总会通告第二号,呼吁发动大规模调查日占时期,华人人命和财产的总损失。

1946年1月,南侨筹赈总会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向委员会登记有名有姓的蒙难人数大约是5千人,向政府咨询局登记的蒙难人数有三千多人,两者对照,去掉重复最后核实的蒙难人数是7千人;有向委员会报告的财产损失合计叻币67,618,200.00元。陈嘉庚提议在武吉知马八英里处,“建一堂皇的永久纪念碑,既可追悼死者,又可警惕后世”。

拟议建立纪念碑的申请很快地被殖民地当局拒绝,给予的理由是:1、战时牺牲者,各族都有,不宜偏于一族;2、拟议建碑地点,原为日军建碑之处,不宜循其遗址。

鸣冤会接棒追讨血债

鉴于中国抗日战争告终,南侨筹赈总会在1946年3月底功成身退。1946年6月2日,新加坡华侨集体鸣冤委员会正式成立,郑古悦出任主席。鸣冤会主要的任务有四点:1、办理登记,查明蒙难人数;2、搜罗证据,集体鸣冤,以期元凶伏法;3、瘗骨立碑;4、追讨奉纳金及血债。鸣冤会接棒筹赈会未竟之追讨血债的工作。

当年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鸣冤会的诉求每每受到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掣肘。战后,英国作为战胜一方的同盟国,更热心以宗主国的地位,接收在它前殖民地的日本敌产,而不是关心殖民地人民的福祉。随着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逐渐浮现,美国人觉得扶植日本对于遏制亚洲共产党的崛起作用极大。同盟国如何处理战败的日本问题,主要由美国拍板。1951年在中国缺席,苏联反对的情况下,美英两国主导通过签署“旧金山和约”,结束同盟国对日本的占领,并把所有主权归还日本。美国不但把日本改造成自己的盟友,还和日本缔结《美日安保条约》,作出了保证日本安全的承诺。

许锡勇 大检证 1963 现藏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吕瑶良 摄) 在冷战笼罩的氛围底下,鸣冤会向日索赔愈加难以进行。1951年殖民地敌产管理局发言人称,在英日已经签署和约的情况下,日本无须偿还新加坡华人被勒索的“奉纳金”,也无须赔偿华人其他损失。这样的宣告,无异直接废了鸣冤会的武功,让鸣冤会的工作难以为继。第一阶段新加坡民间追讨血债的行动就这么无疾而终。

第二波追讨血债行动

民间追讨血债的行动沉寂10年后,1962年初在白沙发现蒙难者遗骸的报道,再度唤醒人们的记忆。同年1月31日,中华总商会董事开会表示关切,并成立小组进行调查。紧接着在2月28日召开董事会议,小组报告尚有多处发现遗骸,等待发掘。会议因此议决:1、成立“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遗骸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安葬遗骸,以及筹建公纪念碑等事宜;2、日内晋见政府,报告细情;3、坚决要求政府向日本政府交涉赔偿。

由中华总商会发动的这一波索赔的行动,可视为新加坡民间追讨血债的第二阶段。虽然说基本上是延续第一阶段的工作,但是它所展示的能量和面对的形势,与第一阶段却有很大的不同:这次的行动是由当年华人心目中最高机构的中华总商会带头,不管财力、物力、人力都不是以往的组织能比拟的;在政治方面,新加坡也从殖民地变成自治邦,面对的是民选的自治政府,索赔行动照理说能比较顺利。

知悉新加坡民间展开向日索赔的行动之后,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这项问题(指索赔)已经在旧金山和平条约下解决了。”日本外务省这种表态显然是想推卸责任,引起新加坡华文报界的不满,《星洲》、《南洋》纷纷发表社论表示谴责。

事与人违,总商会一开始展开工作,就遇到重重阻力,不仅是面对日本外务部无理表态,开挖和安葬的准证的申请,也因为迟迟得不到卫生部的答复而无法进行。过后又被诸多为难,比如要求说明如何安放遗骸,安葬何处,被埋人数,彼等国籍以及遗骸报讯者的姓名,之后又被警告,挖掘费用不得向外筹款等等。

索赔行动举步艰辛

总商会发动的民间索赔行动,一开始就进行得不很顺利,这是可以理解的,假如我们对当时新加坡的政治局势有所了解,新加坡政府显然不太支持这个行动,仔细分析有两大因素:

一、新加坡自治政府在1959年执政后,就开始面对解决新加坡严重的失业问题。财政部长吴庆瑞认为,要解决高失业率和增加税收,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必须重组,不可单方面依赖转口贸易。他认为实现工业化计划是一个良策,因此在1960年10月,邀请联合国技术援助机构,派来专家小组,为新加坡的经济把脉,并提供药方。专家小组组长是荷兰工业经济专家温斯敏博士(Dr.Albert Winsemius),他在任务完成后,向新加坡政府提议,新加坡的工业化必须扩大制造业,制定能够吸引外资的政策,最后提醒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和干预整个计划的实行,不能放任资本家和投资家去进行。新加坡政府因此在1961年8月成立经济发展局(EDB),来全盘推动新加坡的工业化计划。

新加坡政府一开始就选择了日本,作为工业化计划的主要伙伴。总理李光耀在解释为什么选择日本时,强调他是着重在日本能为新加坡,提供最便宜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当然担心,总商会推动的索赔行动,不但会影响新日关系,也会吓退日本的工业投资。

二、1961年9月,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因为推动“通过合并,取得独立”的马来西亚计划,造成党内两派严重分裂,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一派,分裂出去成立社会主义阵线。在这之前,因为党争失败的行动党强人王永元,也退党组织人民统一党。两党在总商会提出向日索赔的呼吁时,都积极响应。

由于总商会的索赔行动,不但得到反对党的积极支持,也包括许多华人社团,甚至势力强大的工会和校友会等的热烈响应。新加坡华人民间,因日军在占领期间的暴行,一般都对日本没有好感。执政党担心总商会推动的索赔运动,会在华社之间激起“反日”情绪,如让这把“反日之火”燃起,可能殃及其执政地位。

新加坡政府处于一种两难的局面,又要与这个索赔运动保持距离,又怕这种冷漠的态度,导致华社的不满。

索赔行动出现转机

总商会向日本政府索赔血债的要求,因得不到政府积极的支持,陷入一筹莫展的僵局。1963年3月6日,总商会决定对日本直接进行交涉,他们派出一个九人代表团,会见日本驻新总领事,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日占时期残杀无辜的血债,以消除新加坡人民的不满,并宣称“此事愈早解决,愈对新日关系以及日本商家有利。”

1963年2月2日,政府进行大规模的逮捕行动,扣留了一百多名社会主义阵线、工会以及文化团体的领导人和干部,这就是代号“冷藏行动”的大逮捕行动。

在这之后,我们看到,总商会索赔行动的僵局逐渐得到缓解,政府开始介入和试图引导索赔的方向。之所以会有这种大转弯,原因之一就是大逮捕扫除了政治障碍,政府更有信心去处理棘手的华社问题,总商会索赔行动得到华社强大的支持,政府发觉民心可用;另外一个原因是执政党策划在1963年9月马来西亚成立前几天,搞一个“突击”大选。为了应付这个大选,他们必须先做好争取民心的准备,以便取得举足轻重的“讲华族语言”群众的选票。我们从《李光耀回忆录》里就可以得到印证,李光耀在书中毫不讳言地说:“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打草惊蛇,但是问题却挥之不去。中华总商会决心把问题提出来,以求解决。由于我计划在马来西亚成立前举行大选,因此不得不赶紧提出总商会的要求,不论这样做对日本投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注*) 1963年3月13日,对总商会索赔行动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民间索赔之路,出现戏剧性变化,开始露出曙光。在这天总理李光耀接见总商会代表,会后李总理表示日本当局对索赔问题,“确有赎罪之意”,并且答应一笔赔款,数目大小,尚未公布。我们政府将向日本政府提出有关赔款的反建议。

李光耀总理进一步宣布,政府已经拨出美芝路英国三军俱乐部左边的草地,作为建立日治时期蒙难人士纪念碑及纪念公园。政府将依据总商会所得筹款,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拨款,作为建筑基金。

最后,作出最耐人寻味的建议,希望纪念碑奠基典礼,能够在当年六月举行。知道政府将在9月初宣布举行大选,对李总理希望尽快举行奠基典礼就不会感到不解。

民间索赔转为全民行动

1963年4月21日,总商会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大会,可以视为第一次汇聚各族团体的誓师大会。除华人社团,大会还邀请马来、印度、锡兰、以及欧亚商会代表参加。我们看到这个原由总商会发动索赔行动,做出重大的变化,虽然说大检举的蒙难者百分之百为华人,不过政府不希望索赔行动是华人单方面的行动,应该把各族都包括进来。有关这点,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这么说:“他知道(指高德根会长)如果向日本索偿纯粹是华人问题,人民行动党政府将会不高兴,所以说服马来商会、印度商会、欧亚商会和锡兰商会参加群众大会。”

1963年8月3日,总商会代表在拜会李光耀总理后,在8月9日假怡和轩举行特别董事会议,决定成立行动委员会,名称冗长,称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各民族向日本追讨血债行动委员会”。策划8月25日在政府大厦前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以展示“新加坡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的团结意志”。可以相信,这是在政府默许下的行动,虽说是向日本展示新加坡人民的决心,实际上,政府也在为一周后的大选做精心的准备。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