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①——在新加坡打造绿色建筑的设计师,在中国能成功吗

2019年08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在前段时间“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话题一度引发社会热议。或许我们读过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但始终会觉得,恶劣的环境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或许回头想想,等到这一切离我们很近的时候,是否来不及挽救了。

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也被提上议程。作为建筑领域的从业者,促进具有“可持续”性的建筑得以关注与推广,是每个设计师与媒体的使命感。

“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的热门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着不少绿色创意领域的佼佼者,顶好设计平台将在本年度推出 8期“绿色建筑”专题访谈。邀请全球范围内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最具创新意识的设计师们加入。

想拥有前瞻性理念的交流,绝对不容错过哦。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来自WOHA建筑事务所的Darren Chen。WOHA建筑事务所成立于新加坡,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活跃。Darren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主修建筑专业,并获硕士学位。他来自中国,但已经在新加坡生活了近15年。

建筑师 Darren Chen(陈竞之)

新加坡到深圳:

注重密度、绿色、社交的设计理念

专访WOHA建筑事务所建筑师Darren Chen

在WOHA期间,Darren主导参与了中国和新加坡等地各类项目的总体规划、概念设计、设计深化和施工阶段,也主导了一系列设计竞赛和可行性研究。

现在Darren出任WOHA建筑事务所主任设计师一职,同时也是深圳万科云城等项目的项目经理。

深圳万科云城

做研究性的绿色建筑设计

深圳是理想之地

Sarah Ichioka:Darren,很高兴您能参与我们的访谈。虽然绝大多数读者都有听说过WOHA建筑事务所,但我还是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WOHA的设计和建造理念。

Richard Hassell(左)/ 黄文森 Wong Mun Summ(右)

Darren Chen:我非常乐意。WOHA 建筑设计事务所由来自新加坡的Wong Mun Summ(黄文森)和来自澳洲的Richard Hassell这两位总监于1994年共同创立。

新加坡体育场地铁站

WOHA事务所曾在新世纪伊始经历过一段过渡期,因为在1994年创立到200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里,事务所的主业务还集中在以高端私人别墅为主的中小型项目上。但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期间,我们陆续中标了几个公建项目,其中包括“体育场”地铁站和“百胜”地铁站。

新加坡“纽顿轩”公寓

新加坡艺术学院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关注规模更大、更具公共性且更能为城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项目,陆续涉猎了酒店、超高层住宅以及例如新加坡艺术学院一类的机构性建筑等等不同类型的项目。

目前中国的各大城市,在拥有无限潜力和活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受到威胁等等诸多问题我们与深圳接触密切,因为从无论环境气候还是文化历史方面来看,深圳都与新加坡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要在中国实践自己的理念,深圳是一个理想的起始点。

万科云城办公楼:人们可以接触自然

Sarah Ichioka: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近期由您主创的一些项目细节呢?

Darren Chen:好的。之所以提到与中国市场的关系,也是因为我想分享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与深圳万科合作的一个超高层。

万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之一,但在其他地产类型的开发上也发展迅速。深圳万科在西丽留仙洞那边开发了一个占地43公顷的“万科云城”,虽然定位是个产业总部基地,但几乎就像打造了一座小城,里面什么都有: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等等。

我们的项目就是云城里的地标建筑,一栋产业办公写字楼,高度达到了250米。3年前我们参与了这个项目竞标,国内外多家知名事务所也有参与,最终我们的设计被选中,目前项目正在施工中,马上就要竣工了。

深圳万科云城

我们把这个超高层项目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推陈出新的机会,因为我们认为在世界各地,特别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里,大部分已建或在建的高楼仍在盲目地沿用着那些已经过时了的西方建筑模式。

百年前在纽约和芝加哥崛起的第一批摩天大厦都是些密不透风的玻璃/混凝土盒子,严重依赖人工空调和照明系统,耗能巨大。如果我们继续复制粘贴这样的高楼,忽视在地气候和人文语境,那我们的城市将变得千篇一律,无法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所以我们在拿到设计任务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思考超高层建筑的形式与办公楼的模式,寻求真正符合项目本身定位以及适应深圳城市特点的设计。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万科云城这个项目经历了两个阶段。在竞赛阶段,设计任务书要求项目15万平方米总计容面积的60%是产业办公,其余40%是SOHO单位。

我们先是对现代办公模式和办公环境进行了反思。传统的公司把人“囚禁”在一座座封闭的玻璃写字楼里,人们被分隔在自己的格子间内,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而现在办公模式类型多样,比如共享办公、家庭办公、远程在线办公等等……与之对应的办公环境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放共享、健康舒适、活力有趣的环境和空间也被证明能激发创意,提高工作效率。像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公司都会想方设法打造新颖的办公模式和环境,来迎合新世纪的需要,同时宣扬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 开放共享的办公环境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 开放共享的办公环境

于是我们提出了结合SOHO功能打造空中创意社区的想法。我们把所有的SOHO面积分成三个组团,每个组团有六层楼,内部形成自然通风采光的空中社区街道,外部则是与SOHO单位对应的模块化小尺度立面。

这三个组团在形式上和全玻璃表皮的产业办公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制造出独特的地标形象。而两者在功能上又能互补,产生化学反应,比如SOHO组团里有咖啡厅、创意园、空中公园甚至是托儿所等共享设施,为产业办公部分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

通过空中绿化、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措施来回应深圳的亚热带自然气候也是设计重点。除此之外,通透但内向性的空中社区街道也良好地回应了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存在,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关闭开口,保证内部空间的安全。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 模型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 模型

深圳万科云城竞赛方案 - SOHO组团内部

深圳万科云城 - 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里我们也试着把建筑合理地“打开”,让它呼吸。塔楼的三个面上各有四座我称之为“山体”的体块。深圳是多山和丘的地方。我喜爱深圳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里留下来了许多山,并且成为了大面积的公园,也深受深圳人的喜爱,就像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在那么高密度的城市里突然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留白。

40年深圳变迁

纽约中央公园

在深圳,有山的公园是人与人沟通活动的地方,是绿树成荫、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也是现代都市最缺乏的地方。因此,我们把这些“山体”体块植入到楼内,把具有人居尺度和丰富绿化的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场所重新带回到超高层高密度的城市建筑里。

深圳万科云城 - “山体”

1/2
下一页
新加坡知名网红93万新币的HDB到底长啥样?
2025年04月28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越住越小了?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1500万新币?新加坡这个区的公寓接连卖出天价!凭什么?
2025年04月29日   •   5472次阅读
新加坡有钱买landed,却没想过“烂装修”后患无穷!
2025年05月01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的高价转售组屋都出现在这些区!最新房价形势一览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星展预测:新加坡房价或0增长,买家是机会还是陷阱?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
最高1603万新币!新加坡公寓市场出现重大波动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阅读
本地组屋转售价连续20个季度上涨 但涨势放缓
2025年04月26日   •   2394次阅读
在新加坡买组屋,这件事情必须先做!两步做完,还帮助申请贷款
2025年04月26日   •   2394次阅读
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房地产对比出炉
2025年04月29日   •   2223次阅读
W公寓落户新加坡:把顶配人生安放进每一天
2025年04月28日   •   1710次阅读
5344 万新元重磅出手!远东酒店信托成功收购日本酒店,全新商业版图启航
2025年04月26日   •   1539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市场最新动态!20个季度连涨后涨势趋缓,海量房源即将入市
2025年04月26日   •   1368次阅读
什么人在买乌节路公寓:ABSD的影响
2025年04月26日   •   1197次阅读
Bloomsbury Residences 公认的纬一高新科技与媒体圈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圈层
2025年04月27日   •   855次阅读
The Golden Mile【新加坡市中心的商业投资新宠, 甲级写字楼和医疗套间已开盘!】
2025年04月28日   •   684次阅读
本地上月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上升0.3%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阅读
本地私宅价格连续两季度上涨 但涨势显著放缓
2025年04月26日   •   684次阅读
媒体圈住宅地段无法吸引发展商 招标活动截止当局未收到任何竞标
2025年04月30日   •   51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