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独特的用餐文化
美食文化除了美食本身,还包含与之成体系的一套用餐文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美人……聚集于此,在新加坡遍尝各国风味从来不是问题。
但是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如何在新加坡达成用餐的共识呢?
这里就要先介绍一个地方——新加坡的熟食中心(Hawkers Center)。

在新加坡要享受美食,其实并非一定要到路边摊才吃得到,但若在美食之外,还想体会洋溢的活力、热情以及与陌生人一见如故的交谈乐趣,就非得在美食街上的路边摊了。
新加坡的路边摊与东南亚其它国家有些不同。由于新加坡政府严禁在路边设摊,所以摊子多集中在一处,形成类似美食街的集中区,称之为熟食中心(Hawkers Center)。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各地的不同美食。
对了,米其林必比登榜单上绝大多数的地道美食,都隐藏在这些熟食中心中,以地道的口味和低廉的价格,俘获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心。
每个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心中,熟食中心绝对是本地美食文化的“代言人”。如果你想去一个地方打卡多种美味,熟食中心肯定是你的最佳选择。

说几个比较有名的:
Newton Food Centre:看过《十二道锋味》的朋友对这个食阁应该还有印象吧,Newton就是谢霆锋带着桂纶镁去的美食中心,当时他们去吃的是70号摊位的黑胡椒蟹。
芳林熟食中心:这是一家拥有六家米其林头衔的传奇食阁,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两家米其林必比登店面——大华肉脞面和欧南园炒粿条面,而且正好开得面对面,所以常年大排长龙。
牛车水大厦熟食中心:牛车水大厦熟食中心分为两层,一楼卖小商品,二楼则是各种餐厅,尤其是中餐馆的味道很正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7年就摘下了米其林一星的了凡港式油鸡饭。

新加坡人的一大爱好就是品尝美食。为了吃到美食,他们会看电视节目介绍的美食,也宁愿到小岛四角吃最好吃的美食。
许多新加坡人说生命只活一次,应该利用这时间享受世界上的美食,以“活着是为了吃,但吃不是为了活着”为寻找美食的信条。
因为这个原因,新加坡真正的美食摊位通常会大排长龙,可能要等很久。
但排队时间不能阻碍新加坡人对美食的追逐,一些人甚至会因为看到摊位排长龙才会排队去买,这也算是新加坡的一种“排队文化”了。

在熟食中心点菜的方式很简单,第一步是要找到座位。
这里要注意,最好是自带纸巾!因为一般的熟食中心不会提供免费纸巾,会另外算钱。
而且纸巾除了擦手、擦嘴之外,在新加坡吃饭时还有另一重作用:占座。如果看到空的餐桌坐位上,放了一包纸巾,那表示这个座位已经有人坐了,只是暂时离开去点餐。

虽然这种做法近年来引起了不少的争议,但是在新加坡还是可以看见纸巾占座的情况,这一点大家就见仁见智吧!
点餐也是有讲究的。小摊老板的问话方式一般都很简洁:
“吃包?”“烧的冷的?”
第一次点餐的人一定会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老板是在问:在这吃还是打包?要热的还是要冷的?
这个问题嘛,多去几次就习惯了。
……
你还发现过新加坡的用餐文化中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美食文化,讲的是美食,更是“人”。
新加坡是个文化大熔炉,走在街上,身旁经过的人有各种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大家都能彼此尊重、不分种族的相处和谐。
这一点在美食上,就体现在各式美食的融会贯通、水乳交融中。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这样评价新加坡的美食:
“新加坡带给人的味觉记忆非常复杂,融合了南亚、中东、西方三种美食系统,还要再加上南洋本地的马来味道。”
从价格亲民的熟食中心到格调高雅的星级餐厅,从娘惹特色餐馆到星级日料店、马来印度餐厅或是中华小吃点心……这里有世界美食汇聚的缤纷味道。
酸甜苦辣咸,五味交融;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多族共和。
这里,就是新加坡,多元文化下的美食之国。
希望你在新加坡品尝美食、欣赏蓝天绿树的同时,也能得到,不止于饱腹的慰藉和感悟。
资料来源:
1. 嬉游:新加坡米其林推荐美食,人均200都不到!
2. 三联美食:叮!新加坡美食地图,请查收
3. 榛果大王:三天老饕亲荐 | 不可错过的新加坡美食
4. Feekr旅行:国内直飞最快3.5小时,有个超级好吃的国家,在路边就能尝到米其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