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讯)杨琳是自闭症患者Jonah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和其他特需人士以后能自力更生,在2021年创办了树脂手工艺制作坊Jojomama。
她希望Jojomama能充当桥梁,让特需人士在此学习,慢慢掌握产品制作的所有步骤,同时又能赚取一些外快。
灵活工作模式 包容不同步伐
工坊目前有8位特需工匠,有些一星期上班两次,有的选择在家工作。Jojomama会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培训。
杨琳也让工匠的看护陪同他们上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
“因为很多这些特需人士,他们情绪失控的触发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音乐太大,或者灯光太亮,或者是什么味道,他们忽然间就觉得不舒服,然后就发脾气还是什么。”
碰到这种情况时,看护就能马上将这位工匠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杨琳说,最重要的是工匠不要再进一步伤害到自己。他们可以接受工匠无法完成产品,或者把东西弄乱,也不会要求他们离职。
残障人士职场障碍多 失聪者:需要共情心
失聪人士王志峰是淡马锡理工学院特别教育需求事务员。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年半后,因为听觉障碍,觉得自己不适合而辞职。
“那时候,上司们都会叫我去开会的时候写下一些会议记录。因为有时候有十多个、二十多个人,那个桌子也是很长很大。像我坐在角落头的时候,我就听不到另一个角落,人家在讲什么。而且我必须读唇。所以如果我看我的纸,然后我写下那个记录的时候,我就不会看到他们读唇,那我就无法听到他们在讲什么。”
刚毕业时,他申请了70多份工作,但只获得4个面试机会。然而,经过多年,他发现企业已经更愿意聘请残障者。
“最重要是我觉得现在也是比较多人和公众或者公司都会有这个共情心,而不是同情心,empathy。我们都是人,都是人类,我们都必须有一个彼此的了解。”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的数据,年龄介于15岁到64岁的残障人士就业率在去年达到约30%,比2018年微升了两个百分点。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SG Enable)去年也成功配对了600多起残障人士的求职个案,比2018年的平均500起多。
新协立就业部署长陈殷达就观察到,有越来越多企业正逐步实践包容性招聘,来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库。
“新的增长行业如信息技术、物流、医疗保健和交通行业等等也开始招聘残障人士。这样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也迎合了残障人士的兴趣和愿望。”

很多特需人士的情绪失控触发点是不一样的。(取自8视界新闻网)

新加坡有越来越多企业正逐步实践包容性招聘。(取自8视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