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生日常
国庆日活动扩展至滨海湾,水上浮动舞台带给民众沉浸式体验
林厝港路改道工程竣工,6月8日起通车
新加坡聋人协会推动助听器普及教育,协助听力减退年长人士
疫情后国人掀起跑步热潮,跑步兴趣团体崛起
马西岭明年底前将迎新民众俱乐部

国庆日活动扩展至滨海湾,水上浮动舞台带给民众沉浸式体验
今年的国庆庆典将从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扩展至滨海湾一带,民众届时可通过在滨海湾水域增设的浮动舞台等沉浸式体验庆祝活动,感受到庆典的磅礴气势。为庆祝建国60周年,新加坡空军部队也将呈现特别的致敬飞行表演。

新加坡今年庆祝建国60周年,今年的国庆庆典主题是“前进吧,新加坡!” (Majulah Singapura),既是对新加坡60年建国历程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全民共建未来的热切召唤。

2025年国庆庆典执行委员会主席张仕豪上校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们想要通过今年国庆庆典,引导国人回顾我国60年历程,庆祝辉煌成就,共创我们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机动部队将自2019年以来首次重返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为国人展示新加坡武装部队、内政团队和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不同款式的机动装备。今年,机动部队也首次融合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上空飞行表演和滨海湾水域海上展示,呈现跨领域的联合演出。

今年的国庆庆典检阅礼与仪式环节将创下历来最大规模的检阅方阵,同时保留多项历来最受欢迎的经典环节,如国旗飞行致敬和总统礼炮敬礼等。
国庆庆典2025首次突破场地限制,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主会场的基础上,把现场表演延伸至滨海湾一带。没能庆典门票的民众,在8月9日当天仍可感染现场氛围。

滨海湾水域的移动浮动舞台表演、烟火和灯光投影等都与主会场表演实时联动,为现场公众和电视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
红狮跳伞队和新加坡海军部队潜水员也将先后分别在政府大厦前草场和滨海湾水域亮相。民众也可在滨海湾通过LED大屏幕和音响系统观看庆典转播节目,参与周边活动。

张仕豪上校分享,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能容纳2万7000人,而随着今年的庆典活动扩展至滨海湾一带,届时将有大约20万人能前来一同庆祝。
另外,主办方今年与职总、战备军协、滨海湾花园、公用事业局和活力加冷体育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8月9日当天和之前,把滨海湾庆祝活动延伸至周边五个地点:滨海湾中央岬(The Promontory)、滨海湾活动空间(Bayfront Event Space)、滨海湾花园的绿坪(The Meadow, Gardens by the Bay)、滨海堤坝(Marina Barrage)和新加坡体育城(Sports Hub)。

同往年一样,庆典执委会今年与人民协会合作,于国庆日隔天(8月10日)在全岛五个地点举行邻里庆祝活动。国人可在邻里庆祝活动上观赏无人机表演、烟花和武装部队、民防部队和警察部队车辆的静态展示等。暌违五年后,机动部队将兵分五路再次开入社区。
在阅兵仪式开始前,军旗展开仪式将在滨海广场(Marina Square)举行,让国庆庆祝活动更加贴近民众。

今年的国庆主题曲为“Here We Are”,由林宇和卓可荣联合作词、陈天赐担任制作人、林宇、陈洁仪和人声乐团The Island Voices联合演唱。
歌曲汲取过去60年来塑造新加坡故事的多元经历为灵感,巧妙融合家园、归属与互助的温暖意象,讴歌生生不息的新加坡精神,展现人民在SG60新征程中团结一心、坚韧前行的风貌。
林厝港路改道工程竣工,6月8日起通车
受登加空军基地扩建影响而需改道的林厝港路已经完工。全长约八公里的新道路将在下个月8日凌晨12点半起通车。
陆路交通管理局发文告说,新道路的两侧将设有人行道,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
此外,改道后的林厝港路沿线将设有八个新的巴士站,介于惹兰巴哈和旧蔡厝港路之间的现有六个巴士站将迁移,以更好的服务乘客。 172号、405号和975号这三条巴士服务路线也将调整。

文告也说,现有的林厝港路将从下个月8日凌晨12点半起正式停用并关闭,以进行剩余的道路工程。相关工程预计今年第三季完成,主要包括:把惹兰巴哈和旧蔡厝港路的交界处,重新配置为设有交通灯的“T”字路口;以及拆除惹兰巴哈和林厝港路部分关闭的路段。
另外,受登加空军基地扩建影响,现有林厝港路沿线、总长1.8公里的“绿色遗产之路”的面积缩短到600米。国家公园局将进一步绿化这条历史道路,包括种植属于本地原生树种的树木。
新加坡聋人协会推动助听器普及教育,协助听力减退年长人士
为了更好地协助听力减退的年长人士,新加坡聋人协会计划从提高他们对助听器的认识入手。协会表示,随着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龄化,对于听力出现障碍的年长人士来说,了解助听器的好处,以及能获得的津贴至关重要。
约1600人参加了新加坡聋人协会今早举办的健走筹款活动,并为协会筹得约32万元的善款。这个金额比协会早前定下的筹款25万元的目标高出了近三分之一。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说:“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对本地聋人社群的认识,同时为他们做更多事情。我们有加强残障服务总蓝图,以及残障人士运动总蓝图,所有这些将打造更强大更包容的新加坡。”

聋人协会表示注意到很多年长人士,有听力障碍却不想佩戴助听器,或者认为他们不需要这种支持,但实际上他们能在正视听力问题后, 更好地与家人和社区保持联系。
新加坡聋人协会执行董事乔什说:“所以我们将进入这个领域,与合作伙伴一起帮助这些年长人士,解决他们的恐惧和担忧。”

协会也表示,将把筹得的善款用来资助必要服务,如手语翻译和宣导活动等。
疫情后国人掀起跑步热潮,跑步兴趣团体崛起
越来越多民众在疫情后,重视户外运动,跑步兴趣团体跟着崛起。有团体表示,目前已观察到本地拥有至少50个团体,成员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有些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设立,有的则是专业团体。

63岁的周壁龙过去只跟朋友相约一起跑步,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经常造成运动损伤。他现在加入了这个专业的跑步团体练跑。
跑团成员周壁龙说:“短跑的时候我们就自己训练,后来当初每次都受伤。好像扭到、拉到,还有每次都是遇到这种受伤的问题。”

这个团体有200多成员,年龄介于4岁到60多岁,每星期两次在勿洛体育场训练,月费为200元到500元之间。负责人表示,他们都为这些人购买意外保险。
跑团创办人兼教练法比安说:“关键在于全程都有教练在场,这就是我们的运作方式我们必须盯着每个人,有时需要不止一名教练在场,因为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有人看着,有人会注意跑步者的动作和有没有运动过劳,纠正姿势等等。”

这个跑步团体由跑步爱好者在疫情期间设立。当时只有几人,现在已增加到50人。
跑团创办人郭维胜说:“跑团每个都不一样,有些专注在表现成绩、锻炼,有些是和品牌结合,几乎每个运动品牌都有一个跑团。但是社交行的跑团有点不同,重点在于社交,没有这样认真把跑步变简单,让那些不喜欢跑步的人容易加入,然后没有这样压力。”

负责人表示,一般上每一次约有10到20人在滨海湾一带跑步。他们也组团到国外与其他团体交流。
马西岭明年底前将迎新民众俱乐部
马西岭将在明年底之前迎来新的民众俱乐部。新民众俱乐部将成为“北部的表演艺术中心”。
负责这一区事务的马西岭—油池集选区议员扎吉哈为马西岭2030总体规划主持推介。这个全面路线图为马西岭区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方向。
根据规划,与马西岭巴刹与熟食中心毗邻的新民众俱乐部将在明年底之前启用。新俱乐部将设有烹饪工作室、健身房、活动空间,以及餐饮场所和超级市场,为居民提供多元化课程与活动的同时,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另外,马西岭区将在2027年底前,增设11条有盖走廊,以及在明年之前建成18公里脚踏车道,连接住家、学校、地铁站和公园,让居民能够在安全的环境骑行。
其他发展包括提升24处设施、根据社区意见设计的全新居民角落、以及增加更多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和举办更多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继续共同打造充满关怀、紧密联系、迈向美好未来的社区。
来源:8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