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群体免疫和疫苗哪一个先到

2020年07月27日   •   2万次阅读

这份检讨

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一点

获得免疫

对于大多数大多数病毒来说

确诊之后治愈的唯一好处

就是可以获得抗体

之后也不会再有染病风险

但这次的新冠是个例外

上个月,重庆研究团队

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分析显示

研究对象为285名感染者

其中包括37名无症状感染者

90%的病例在出院2个月后

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

而且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

弱于有症状感染者

无独有偶,上周一

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

一项在西班牙进行的大规模新冠病毒研究表明

该国只有5%的人口产生了抗体

近日

伦敦国王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90多名新冠患者中

60%的患者在病情高峰阶段发展出了明显抗体

然而三个月后

只有17%的患者保持了相似的抗体水平

部分患者体内的抗体甚至完全消失

……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力很短暂

所以说

感染后痊愈

也并不代表之后再不会感染

想要通过自然感染后获得免疫

更是天方夜谭

只此一点,就决定了

通过自然感染达成的所谓“群体免疫”

不仅在新加坡行不通

在全世界都行不通

再来看看其他专家对于“群体免疫”的看法

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和感染学教授

威廉·凡·斯海克(Willem van Schaik)认为

“群体免疫”一般是在有疫苗情况下才讨论的概念

东安格利亚大学的

保罗·亨特(Paul Hunter)教授也表示

虽然“群体免疫”从学理上是成立的

但这并不代表

应该以大量健康人群感染病毒为代价

来实现“群体免疫”

所以说

任何脱离疫苗去谈的“群体免疫”

任何以个体生命为代价的“群体免疫”

都是耍流氓

03. 新加坡:拒绝群体免疫

其实在群体免疫一事上

新加坡政府早有表态

明确表示不会采用群体免疫

3月15日

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

在新闻发布会上

批评了英国和瑞士等国家

所谓的“群体免疫”政策

和消极的抗疫态度

3月29日

李显龙总理接受CNN采访时

提及“群体免疫”

表示这种做法会“非常痛苦”

5月12日

新加坡卫生部传染病管理司司长

李坚明副教授在技术说明会上说

根据专家估计

全国得有六成至八成的人口拥有抗体

才能取得群体免疫的效果

然而要自然取得群体免疫是很困难的

代价也很大

会造成很多人染病和出现并发症

“新加坡对抗冠病的策略不是在疫情中自然取得群体免疫,因为这会导致更多年长者染病和死亡,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李坚明认为

更可行的办法是经由注射疫苗

但疫苗还未问世

必须继续等待

上文中提到过

疫苗也是通过使人免疫

来对抗病毒的传播

新冠疫苗即“减毒”或“灭活的病毒”

根据各项研究显示的结果

如果部分康复者体内的抗体

在3个月后“消失”

那么新冠疫苗注射后

人们在体内产生抗体

是否存在可能3个月后

其抗体也“消失”的可能?

对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很可能会消失

这无疑对疫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人不得不感叹新冠病毒的狡猾

只要有了有效的疫苗

新冠肺炎大流行就有可能结束

不过

人们可能必须定期进行后续疫苗注射

因为疫苗可能仅能提供几个月或几年的免疫力

总而言之

在疫苗尚未问世之前

通过自然感染达成“群体免疫”

显然是并不人道的

我们不妨来算算看

以英国为例

英国人口有6600万人,

要想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

至少需要6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

也就是3960万人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1%

那么3960万人中

将有39.6万人将失去生命

牺牲39.6万人的生命

去换取全英国6600万人的生命

这个决策看起来好像挺伟大的

很为全人类着想

但问题是——谁愿意成为这1%?

如果你的家人恰好就是这1%

你还愿意吗?

所以

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不可能先到

我们决不允许它先到!

新加坡公共政策博士赖育宏

在接受新明日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冠病尚无已核准的药物或疫苗

多数患者只能接受支持性治疗

比如协助呼吸等

目前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大家都能继续坚持

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

坚持到疫苗问世的那一天

坚持到疫情阴影离我们远去的那一刻

资料来源:

1. 联合早报:我国或明年底才有疫苗问市

2. 联合早报:108健康志愿者将试用 本地首个疫苗望注射一次能长久免疫

3. 8视界:黄循财:正探讨在本地生产疫苗 将确保国人都可负担

4. 8视界:世卫:研发出疫苗前 冠病仍威胁全球

5. 拾遗:关于群体免疫:你愿意成为那死亡的1%吗?

6. 清醒派:自杀,恐慌,感染新冠:这数以百万苦苦等待回国的人快要绝望了

7. 王文振:劳工营的故事——新加坡生死劫

8. 常笑健康:群体免疫传说破灭!新冠抗体仅持续3个月就消失!还可以指望疫苗救命吗?

9. 联合早报:自然取得群体免疫 会导致更多年长者染病和死亡

10.南都周刊:“群体免疫”有科学依据?没有 “疫苗”,当真可行?

-END-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7524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