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安全距离大使,巡视乌节路见闻思录

2020年06月08日   •   1万次阅读

我至今为止填写过三张处罚单,那是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的案例了,我们还是以再三提醒、劝导为主,我们都宁愿再走回来提醒他们一次。

安全距离大使不是执法人员,我们没有执法的权力,我们无权开罚单。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巡视、督查、提醒、教育、核对、反馈。

工作中的细节和技巧

我们明白我们工作的性质、要求与目的。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很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

首先是我们的态度,我们绝不会用一种盛气凌人的口气讲话,我们是来巡视、检查、落实阻断措施的落实情况的,如果有公众对措施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会很开心很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是以教育为主,以宣导解释为主,不以惩罚为目的。

我们会注意我们讲话的口气,虽然我们戴着口罩,对方看不到我们的面部表情,但我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旅游业从业人员和导游,我们会比平时更加客气、尊敬、探询的口气和店家讲话,又因为我们戴着口罩,我们担心讲话对方听不清,我们会放慢我们的讲话速度但稍微大声一点,以便店主或员工听得到又听清楚我们的讲话。万一听不清,我们就再放慢语速,再耐心一点,但我们绝不会摘下口罩讲话。

安全距离大使在超市内巡视

如果是走在路上,客人在我们前面,我们会加快脚步走到客人前面,从正面保持距离接近客人,我们不会从后面或侧面靠近客人,否则有可能吓到客人或不让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是店主关着门,我们会敲门示意店主我们是来检查的,如果店主过于专心没听到敲门声,我们就试着稍微再大声一点,但我们绝不会把店门敲得咚咚响,这样是不礼貌的也是不友善的;店主开门后,我们会先展示我们的工作牌照,说明我们的来意,希望不会打扰到店主,首先在心理让店主接受我们,在情绪上放松以便配合我们,这样我们也会很快检查完毕,不会耽误店主太多的时间,我们也可以更顺捷的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对极少数有抗拒表现的店主,我们就先听对方讲完我们再讲,而且以专业的方式解释给对方;对于实在难应付的个别人,我们就会向旅游局认真反馈并填写执法表格。

其次,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在服务业中起著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一个有效的沟通一般靠肢体语言、话语、语气、诚恳专业的态度等有很大关系。因为口罩遮住了我们的嘴和面部,对方是看不到我们的面部表情的,我们就很注重我们的肢体语言,很多时候我们就用眼神、点头来和对方交流,我们会身体稍微前倾,通过身体语言以表示我们对对方的尊重。

我们任何时候都戴着口罩,而且都确保佩戴正确。我们是两人一组,我们非常注意我们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在扶梯上、巡视过程中、用餐时,我们都一定会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以身作则,我们要别人遵守规定,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我们身穿红衣,无论在哪里都很显眼,很容易被人认出,我们相信也有人在观察我们,就比如报纸上报道的一位安全距离大使,从卫生间出来忘了戴回口罩而被人拍照放到社交媒体,最后被罚款。

如果店铺的玻璃是透明的,我们能从外看到内部情况,我们就不会打扰店主;如果玻璃是茶色的或不透明,我们就会轻敲店门,等店主开门再交流询问、查看有关文件。我们一般不会进入业者店铺内部,我们会把对店主的打扰降到最低。如果是杂货店,有售卖零食饮料又有售卖纪念品等其它物品,纪念品等物品部分不属于必须服务,这部分就必须隔离或遮盖起来,这样才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就是违法。

偌大的义安城广场“渺无人烟”,雄伟的狮子“空寂无 聊”,希望今年比耐力赢轿车活动能照成盛大举办,重 现热闹情景。

如果店主有急事必须回店铺内处理事情,比如回来拿文件等,必须短时间离开,我们会给一个时间限制,检查完同层店铺后即刻回头检查。“回头看”也是我们一种重要而有效且必须的巡视方法。

每个商场的布局都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的布局,为了避免走重复的路线或者漏检,我们细致设计了我们的巡视策略:比如如果每层店铺布局是“回”字形状的,四周和中间都是一间一间的店铺,我们就采取“迂回”战术,先巡视外围部分,再巡视中间部分;如果商场店铺布局是每层呈“条形”,那我们就采取每层从东到西的策略;通常的行走路线都是从上到下方式,我们先乘坐扶梯先到商场最上面一层开始,向下逐层查看。从上层往下层,我们都通过扶梯,这样我们有机会查看到更多的空间。

我们也发现现代的商业建筑比早期的商业建筑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店铺布局呈“口”字形,商场内部留出较大的公共空间,检查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沿着“口”走四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检查一边,互相在对方的视线内看得到对方,有情况我们会互相帮助,我们的检查速度就比较快;早期得商业建筑内部商场布局是不留或设留很小的空间,店铺几乎“塞满”了每一层,如果单独查看的话我们有可能“失联”,有情况无法及时联系、相帮,不能互为照应,互为见证,那我们就必须前后走在一起,这样的话我们的检查速度就会比较慢,但是我们确保了“大使”的安全。比如在邵氏中心有许多美食餐厅,但都隐藏在每一层楼的后面较为“偏僻”的地方,我们就必须“结伴而行”。

每天都是一次小长征

我们每天的三件标配:口罩、红衣T恤和牌照。我们出门前一定会先戴好口罩而且背包里一定再携带至少一个口罩备用,旅游局给我们每名工作人员都发了两件红色T恤和一枚工作牌,T恤背面和工作牌清晰地印制三个英文单词SAFE DISTANCING AMBASSEDOR,安全距离大使,我感到很自豪自己是“大使”,疫情期间能为国为民出力。我给我很多朋友讲我现在是“大使”,他们了解后都很支持我,每天看我发在微信群里的帖子。

我们每天都会提前到达计划巡视的第一个商场,和自己的同伴会面,然后开始巡视。

安全距离大使行走在烈日下

我们每天最主要的两个基本动作就是两脚不停地走和两手不停地在手机应用上输入资料。三点到四点半是我们用餐和休息的时间,除此之外,从早上开始投入工作一直到晚上结束,要一直巡视一直走路,按照顺序从一个商场走到另外一个商场,在每一个商场里,一层楼一层楼地走,每一层楼的每一个角落都要走到,每一间商铺都要走到、亲自查看。新加坡寸土寸金,这不仅体现在整个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更体现在每一栋建筑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上,没有一块空间是被浪费掉的,在你不经意的一个角落头或拐角处,很有可能就有一间商铺,如果没有走到就有可能漏检,就会是工作中的失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是绝对不会偷懒的,一定会做到脚到、眼到、手到、心到、人到。

有时候有些商场的某些楼层扶梯不开,只要上一层楼有灯光亮着,我们也会在停止运行的扶梯台阶上走上去的,我们不会乘坐直达电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靠两只眼睛来工作的,扶梯上视线开阔,可以观察到更大空间的情况,如果坐电梯的话,我们处在封闭的空间,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就有可能错过重要情况。

比如发生在1972年罗敏申位于莱佛士坊的百货公司的那场大火,就是因为电线起火点燃了天花板上用以圣诞雪花装饰的棉花从而引发了商场大火。如果当时的那位职员是坐电梯而不是走楼梯,就不可能发现电线起火,就有可能更多的生命财产损失。

所以凡是商场内落入视线内的地方都是我们巡视的范围,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地扩大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巡视的范围,收集更多的资讯,这样才能了解更多情况。而且客观上来讲,当我们在商场里巡视的时候,我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起著“保安人员”的作用,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一定会立即汇报给商场保安的。大多数人现在用的都是智能手机,手机上有很多关于健康指数的自动记录,根据我手机的数据,至今为止我们一天走的最多的是25383步,是18.1公里。所以我们每天都不亚于一次小长征。

而且因为我们一直戴着口罩走路,我反而很少喝水,大多时候走一上午都不想喝水,因为不口渴,不想喝水。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索,一旦戴上口罩,我们的口鼻就不再会跟空气直接接触,我们的口鼻里就能极大地减少水汽的蒸发排出,这也就证明一个病患戴上口罩后就能阻止病毒的排出扩散,同时也防止可能地病毒吸入。这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人都要包头蒙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水分从口鼻蒸发,保存体内的水分。

我们就是要时时出现在公共场所,要体现我们的存在,要让公众知道“法律在运行”,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康,请遵守法律规定,所以“红衣”具有“警示”作用的。有一天走得很累的时候,我曾为自己写了一首诗自我鼓励:

乌节路我来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一步不停一店不漏热汗从我们的脸颊流到脖颈湿透了我们的腰间疲劳纠缠着我们的双脚爬上我们的双腿疲劳的魔鬼你滚开我可能会走得慢但是我永远不会停下来我要把你踩在脚下我要把你抛在身后只要一灯在亮即使扶梯不运转我们也要走上去走过去查看眼见为实,不察为虚不是远观不是遥望是就近查看亲眼所见如果一步能踩死一个病毒我愿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走下去直到把所有的病毒都踩死在脚下

迄今为止最多的一天走了 25383 步,相当 于 18.1 公里。平时平均每天要走两万多 步。

手指发麻

我们每天从一开始投入工作手机就一直拿在手上,手机时刻保持开机状态。我们的标准动作就是左手拿手机,举起来放在胸部前面,做随时取证留存的准备,新加坡是讲证据的国家,我们要用证据讲话,证据也是强有力的“说服工具”,我们也会给违规违法者看,希望没有下一次。我们巡视一间商铺,都要完整地填写一个表格,所以我们手机用电也很快,我基本上是下午的时候手机和充电器就一直握在手里,边走边充电边填报资料。现在进出每个商场我们都要在Safe Entry输入我们的个人资料,起码我们的个人资料一天要输入将近二十次。

我原来是习惯左手拿手机,右手食指输入,但一直用手指输入,食指很容易感到疲劳不舒服,我就换了一个拿手机的姿势,左右拇指和食指同时拿住手机,用左右拇同时指输入,但由于输入太多,我的手指都发麻了,累了的时候就甩一甩胳臂。所以我们是手不离机、机不离手,手机时时刻刻都要拿在手上。

一天工作下来,我们全身有四个部位很累:脖颈、腰部、双脚和手指。因为我们一天长时间要一直走路一直戴着口罩,口鼻里的热气是向下从脖颈出来的,我们面颊、脖颈一直“自我桑拿”流汗水;腰围有内裤、长裤和 T恤三层盖住是身体上最不透气的地方;脚就不用说了,承载着全身的重量“乾坤大移步”。

现在进入每个商场都要测量体温,有时候我的体温都会显示34°多,这是因为我们在大量出汗,出汗实际上是在排热。我们也很有可能是新加坡一天中测量体温次数最多的一群人。

工作中温馨的时刻

在我们巡视过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时刻,比如:

在豪杰大厦,有熟食摊位老板娘拿出矿泉水热情地叫我们快喝点,说看到我们认真工作都出汗了,一定渴了;

在313五楼大食代卖刀削面的摊位,我买午餐时员工主动为我的面条多加一碟小菜,我赶快如数付钱;

安全距离大使互相帮助,及时交流沟 通,时刻保持安全距离,做出示范。

在乌节大厦,一位诊所医生看到我的口罩湿了,善意地提醒我并主动拿出他的一个新口罩给我更换,而且给我解释口罩正确的佩戴方法:绿色的那一边朝外,折叠向下,这样如果有灰尘等的话就不会接住;

在邵氏大厦底层的伊势丹超市保安,我们每次来都主动跟我们微笑打招呼,介绍现在商场内部详细情况、有多少顾客在商场内。有一次商场管理层看到我们就先给我们鞠一躬问候我们,让我们内心觉得很感动……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7353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