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安全距離大使,巡視烏節路見聞思錄

2020年06月08日   •   1萬次閱讀

我至今為止填寫過三張處罰單,那是已經無法再繼續下去的案例了,我們還是以再三提醒、勸導為主,我們都寧願再走回來提醒他們一次。

安全距離大使不是執法人員,我們沒有執法的權力,我們無權開罰單。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巡視、督查、提醒、教育、核對、反饋。

工作中的細節和技巧

我們明白我們工作的性質、要求與目的。細節決定成敗。所以我們很注重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比如:

首先是我們的態度,我們絕不會用一種盛氣凌人的口氣講話,我們是來巡視、檢查、落實阻斷措施的落實情況的,如果有公眾對措施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們會很開心很耐心地給他們解釋,我們是以教育為主,以宣導解釋為主,不以懲罰為目的。

我們會注意我們講話的口氣,雖然我們戴著口罩,對方看不到我們的面部表情,但我們都是訓練有素的專業旅遊業從業人員和導遊,我們會比平時更加客氣、尊敬、探詢的口氣和店家講話,又因為我們戴著口罩,我們擔心講話對方聽不清,我們會放慢我們的講話速度但稍微大聲一點,以便店主或員工聽得到又聽清楚我們的講話。萬一聽不清,我們就再放慢語速,再耐心一點,但我們絕不會摘下口罩講話。

安全距離大使在超市內巡視

如果是走在路上,客人在我們前面,我們會加快腳步走到客人前面,從正面保持距離接近客人,我們不會從後面或側面靠近客人,否則有可能嚇到客人或不讓對方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是店主關著門,我們會敲門示意店主我們是來檢查的,如果店主過於專心沒聽到敲門聲,我們就試著稍微再大聲一點,但我們絕不會把店門敲得咚咚響,這樣是不禮貌的也是不友善的;店主開門後,我們會先展示我們的工作牌照,說明我們的來意,希望不會打擾到店主,首先在心理讓店主接受我們,在情緒上放鬆以便配合我們,這樣我們也會很快檢查完畢,不會耽誤店主太多的時間,我們也可以更順捷的繼續接下來的工作。

對極少數有抗拒表現的店主,我們就先聽對方講完我們再講,而且以專業的方式解釋給對方;對於實在難應付的個別人,我們就會向旅遊局認真反饋並填寫執法表格。

其次,有效的交流溝通方式在服務業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一個有效的溝通一般靠肢體語言、話語、語氣、誠懇專業的態度等有很大關係。因為口罩遮住了我們的嘴和面部,對方是看不到我們的面部表情的,我們就很注重我們的肢體語言,很多時候我們就用眼神、點頭來和對方交流,我們會身體稍微前傾,通過身體語言以表示我們對對方的尊重。

我們任何時候都戴著口罩,而且都確保佩戴正確。我們是兩人一組,我們非常注意我們之間的距離,無論是在扶梯上、巡視過程中、用餐時,我們都一定會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以身作則,我們要別人遵守規定,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我們身穿紅衣,無論在哪裡都很顯眼,很容易被人認出,我們相信也有人在觀察我們,就比如報紙上報道的一位安全距離大使,從衛生間出來忘了戴回口罩而被人拍照放到社交媒體,最後被罰款。

如果店鋪的玻璃是透明的,我們能從外看到內部情況,我們就不會打擾店主;如果玻璃是茶色的或不透明,我們就會輕敲店門,等店主開門再交流詢問、查看有關文件。我們一般不會進入業者店鋪內部,我們會把對店主的打擾降到最低。如果是雜貨店,有售賣零食飲料又有售賣紀念品等其它物品,紀念品等物品部分不屬於必須服務,這部分就必須隔離或遮蓋起來,這樣才符合法律規定,否則就是違法。

偌大的義安城廣場「渺無人煙」,雄偉的獅子「空寂無 聊」,希望今年比耐力贏轎車活動能照成盛大舉辦,重 現熱鬧情景。

如果店主有急事必須回店鋪內處理事情,比如回來拿文件等,必須短時間離開,我們會給一個時間限制,檢查完同層店鋪後即刻回頭檢查。「回頭看」也是我們一種重要而有效且必須的巡視方法。

每個商場的布局都是不一樣的,針對不同的布局,為了避免走重複的路線或者漏檢,我們細緻設計了我們的巡視策略:比如如果每層店鋪布局是「回」字形狀的,四周和中間都是一間一間的店鋪,我們就採取「迂迴」戰術,先巡視外圍部分,再巡視中間部分;如果商場店鋪布局是每層呈「條形」,那我們就採取每層從東到西的策略;通常的行走路線都是從上到下方式,我們先乘坐扶梯先到商場最上面一層開始,向下逐層查看。從上層往下層,我們都通過扶梯,這樣我們有機會查看到更多的空間。

我們也發現現代的商業建築比早期的商業建築內部布局更為合理,店鋪布局呈「口」字形,商場內部留出較大的公共空間,檢查的時候我們一般是沿著「口」走四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兩人一組,一人檢查一邊,互相在對方的視線內看得到對方,有情況我們會互相幫助,我們的檢查速度就比較快;早期得商業建築內部商場布局是不留或設留很小的空間,店鋪幾乎「塞滿」了每一層,如果單獨查看的話我們有可能「失聯」,有情況無法及時聯繫、相幫,不能互為照應,互為見證,那我們就必須前後走在一起,這樣的話我們的檢查速度就會比較慢,但是我們確保了「大使」的安全。比如在邵氏中心有許多美食餐廳,但都隱藏在每一層樓的後面較為「偏僻」的地方,我們就必須「結伴而行」。

每天都是一次小長征

我們每天的三件標配:口罩、紅衣T恤和牌照。我們出門前一定會先戴好口罩而且背包里一定再攜帶至少一個口罩備用,旅遊局給我們每名工作人員都發了兩件紅色T恤和一枚工作牌,T恤背面和工作牌清晰地印製三個英文單詞SAFE DISTANCING AMBASSEDOR,安全距離大使,我感到很自豪自己是「大使」,疫情期間能為國為民出力。我給我很多朋友講我現在是「大使」,他們了解後都很支持我,每天看我發在微信群里的帖子。

我們每天都會提前到達計劃巡視的第一個商場,和自己的同伴會面,然後開始巡視。

安全距離大使行走在烈日下

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兩個基本動作就是兩腳不停地走和兩手不停地在手機應用上輸入資料。三點到四點半是我們用餐和休息的時間,除此之外,從早上開始投入工作一直到晚上結束,要一直巡視一直走路,按照順序從一個商場走到另外一個商場,在每一個商場裡,一層樓一層樓地走,每一層樓的每一個角落都要走到,每一間商鋪都要走到、親自查看。新加坡寸土寸金,這不僅體現在整個國家的城市規劃設計的每一個細節中,更體現在每一棟建築內部空間的充分利用上,沒有一塊空間是被浪費掉的,在你不經意的一個角落頭或拐角處,很有可能就有一間商鋪,如果沒有走到就有可能漏檢,就會是工作中的失誤,這是絕不允許的。作為一名專業人員,是絕對不會偷懶的,一定會做到腳到、眼到、手到、心到、人到。

有時候有些商場的某些樓層扶梯不開,只要上一層樓有燈光亮著,我們也會在停止運行的扶梯台階上走上去的,我們不會乘坐直達電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靠兩隻眼睛來工作的,扶梯上視線開闊,可以觀察到更大空間的情況,如果坐電梯的話,我們處在封閉的空間,我們什麼也看不到,我們就有可能錯過重要情況。

比如發生在1972年羅敏申位於萊佛士坊的百貨公司的那場大火,就是因為電線起火點燃了天花板上用以聖誕雪花裝飾的棉花從而引發了商場大火。如果當時的那位職員是坐電梯而不是走樓梯,就不可能發現電線起火,就有可能更多的生命財產損失。

所以凡是商場內落入視線內的地方都是我們巡視的範圍,我們會盡最大可能地擴大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巡視的範圍,收集更多的資訊,這樣才能了解更多情況。而且客觀上來講,當我們在商場裡巡視的時候,我們也在有意無意地起著「保安人員」的作用,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我們一定會立即彙報給商場保安的。大多數人現在用的都是智慧型手機,手機上有很多關於健康指數的自動記錄,根據我手機的數據,至今為止我們一天走的最多的是25383步,是18.1公里。所以我們每天都不亞於一次小長征。

而且因為我們一直戴著口罩走路,我反而很少喝水,大多時候走一上午都不想喝水,因為不口渴,不想喝水。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思索,一旦戴上口罩,我們的口鼻就不再會跟空氣直接接觸,我們的口鼻里就能極大地減少水汽的蒸發排出,這也就證明一個病患戴上口罩後就能阻止病毒的排出擴散,同時也防止可能地病毒吸入。這也使我明白了為什麼生活在沙漠地帶的人都要包頭蒙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減少水分從口鼻蒸發,保存體內的水分。

我們就是要時時出現在公共場所,要體現我們的存在,要讓公眾知道「法律在運行」,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康,請遵守法律規定,所以「紅衣」具有「警示」作用的。有一天走得很累的時候,我曾為自己寫了一首詩自我鼓勵:

烏節路我來啦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一步不停一店不漏熱汗從我們的臉頰流到脖頸濕透了我們的腰間疲勞糾纏著我們的雙腳爬上我們的雙腿疲勞的魔鬼你滾開我可能會走得慢但是我永遠不會停下來我要把你踩在腳下我要把你拋在身後只要一燈在亮即使扶梯不運轉我們也要走上去走過去查看眼見為實,不察為虛不是遠觀不是遙望是就近查看親眼所見如果一步能踩死一個病毒我願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地走下去直到把所有的病毒都踩死在腳下

迄今為止最多的一天走了 25383 步,相當 於 18.1 公里。平時平均每天要走兩萬多 步。

手指發麻

我們每天從一開始投入工作手機就一直拿在手上,手機時刻保持開機狀態。我們的標準動作就是左手拿手機,舉起來放在胸部前面,做隨時取證留存的準備,新加坡是講證據的國家,我們要用證據講話,證據也是強有力的「說服工具」,我們也會給違規違法者看,希望沒有下一次。我們巡視一間商鋪,都要完整地填寫一個表格,所以我們手機用電也很快,我基本上是下午的時候手機和充電器就一直握在手裡,邊走邊充電邊填報資料。現在進出每個商場我們都要在Safe Entry輸入我們的個人資料,起碼我們的個人資料一天要輸入將近二十次。

我原來是習慣左手拿手機,右手食指輸入,但一直用手指輸入,食指很容易感到疲勞不舒服,我就換了一個拿手機的姿勢,左右拇指和食指同時拿住手機,用左右拇同時指輸入,但由於輸入太多,我的手指都發麻了,累了的時候就甩一甩胳臂。所以我們是手不離機、機不離手,手機時時刻刻都要拿在手上。

一天工作下來,我們全身有四個部位很累:脖頸、腰部、雙腳和手指。因為我們一天長時間要一直走路一直戴著口罩,口鼻里的熱氣是向下從脖頸出來的,我們面頰、脖頸一直「自我桑拿」流汗水;腰圍有內褲、長褲和 T恤三層蓋住是身體上最不透氣的地方;腳就不用說了,承載著全身的重量「乾坤大移步」。

現在進入每個商場都要測量體溫,有時候我的體溫都會顯示34°多,這是因為我們在大量出汗,出汗實際上是在排熱。我們也很有可能是新加坡一天中測量體溫次數最多的一群人。

工作中溫馨的時刻

在我們巡視過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時刻,比如:

在豪傑大廈,有熟食攤位老闆娘拿出礦泉水熱情地叫我們快喝點,說看到我們認真工作都出汗了,一定渴了;

在313五樓大食代賣刀削麵的攤位,我買午餐時員工主動為我的麵條多加一碟小菜,我趕快如數付錢;

安全距離大使互相幫助,及時交流溝 通,時刻保持安全距離,做出示範。

在烏節大廈,一位診所醫生看到我的口罩濕了,善意地提醒我並主動拿出他的一個新口罩給我更換,而且給我解釋口罩正確的佩戴方法:綠色的那一邊朝外,摺疊向下,這樣如果有灰塵等的話就不會接住;

在邵氏大廈底層的伊勢丹超市保安,我們每次來都主動跟我們微笑打招呼,介紹現在商場內部詳細情況、有多少顧客在商場內。有一次商場管理層看到我們就先給我們鞠一躬問候我們,讓我們內心覺得很感動……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