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安全距離大使,巡視烏節路見聞思錄

2020年06月08日   •   1萬次閱讀

前言:

1月23號我國爆發第一例冠狀病毒(同天武漢封城);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冠病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月4日新加坡出現本地傳染病例;2月底新加坡累計確證病例超過100起;4月3日,總理李顯龍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我國從4月7日到5月4日「行動管制」30天;後延期到6月1號(武漢4月8日解封)。

疫情就是敵情,疫情就是命令,新加坡旅遊局、企發局、環境與水源部迅速組織人員,對各自管轄的商業場所進行阻斷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巡視。旅遊局負責烏節路、牛車水、小印度三個地區的商業場所、店鋪、酒店、景點、遊輪、會展中心等。旅遊局通過新加坡導遊協會組織遴選了五十多名旅遊業人員及導遊,經過專業培訓,4月7號即刻走馬上任。

抗疫期間,除必須行業外,其它行業一律「歇 業」,商場「堅壁清野」,抗擊疫情

我們的工作要求

烏節路商業地帶從旅遊局門口的東陵坊開始一直到靠近總統府右側的的凱皇商廈,涵蓋史各士路上的遠東廣場、詩閣廣場、邵氏大廈、太平洋廣場四座商場,總共35座商場(不含全部關閉的商場如愛雍、董廈)。

旅遊局安排我們兩人一個小組,根據工作量,每組每天大約需要巡視6-8座商場,上午和下午巡視的商場不一樣,交叉巡視,基本上一個商場一天會有兩個不同小組各巡視一次,每組每天不重複同一座商場,視店鋪數量而定。每天晚上旅遊局會把第二天商場名單發給我們,包括根據第一天巡視事情而需要第二天要再次細巡查的店鋪名單,我們當天巡查後即刻反饋給旅遊局,旅遊局有工作人員再核實。旅遊局官員在各小組之間穿梭巡視,現場支持我們,給我們工作、政策指導,幫助我們面對「難對付」的店鋪。

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早上11點到晚上7點半,中午有一個半小時休息時間,旅遊局很貼心地把烏節路上的訪客中心打開,每天派專人服務。旅遊局也考慮到我們連續工作會較累,所以安排我們每工作三天就休息三天。

旅遊局在極短的時間內設計了四個手機應用軟體,而且把我們要巡查的商業活動分為四類:飲食業、零售業、商場安檢、違規執法。每一表格我們都要填寫詳細基本資料,比如商業活動類型、商場、店鋪名稱、門牌號、是否屬於必須服務、員工是否佩戴口罩、地面是否有安全距離標識、如果是非必須服務,是否有政府批文、綜合考察是否符合阻斷措施要求等等,內容非常詳盡細緻。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工作了一個半月,作為一個新加坡旅遊局的執牌導遊、旅遊文化傳播者,我現在很樂意把我們每天工作點點滴滴、見聞思錄和大家分享,讓至今還宅在家裡的國民通過我們「大使」的眼睛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助於國人形成統一的抗疫陣線,更加堅定、認真地執行阻斷措施,了解新加坡這一特殊群體和醫療人員一樣戰鬥在抗議一線,為疫情早日結束,恢復正常生活做出我們義不容辭地努力。

「大使」每天都會面對的挑戰

四月三號的時候,政府規定餐飲業、理髮店、眼鏡店、寵物店、零售業、手機維修等都屬於必須服務,允許繼續開門營業,我們面臨的第一考驗就是判斷那些還在繼續開門營業的商鋪是否屬於必須服務。由於第一天實行這樣的規定,有些商家不是很確切了解法律規定,也有個別人會「打擦邊球」或「裝作不知道」。這時我們就會在現場做政策解釋,釐清店家對政策模糊的地方同時彙報給旅遊局,我們會要求店主限時關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變成了政策的宣傳者。

第二個考驗是檢查是不是每個人都佩戴了口罩、口罩是不是都正確地佩戴。政府規定自4月14號起,只要踏出家門就要戴口罩。在我們的檢查中,第一天發現還是有人不習慣戴口罩,要麼把口罩拉到嘴巴下面,要麼只罩住嘴巴卻露出鼻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提醒、再三提醒民眾、商家戴好口罩,而且解釋只有把嘴巴和鼻子同時蓋住了才算佩戴正確,才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己和他人,防止病毒傳播。

非必須服務,必須提前向貿工部申請批准才可以在批准的 時間段內返回店鋪,安全大使認真檢查貿工部的批准信件

第三個考驗是查看安全距離標誌,比如熟食攤位,地面是否標識了安全距離、距離間隔是否最少有一米的間隔;對理髮店,是否店鋪門口和等候沙發上黏貼安全距離標識、相鄰椅子間的距離是否有一米的離,如果少於一米,則其中一個椅子要黏貼X表示不可以坐。

法律規定,商家要負責客人保持安全距離,如果等候的人過多,商家要有專人負責排隊,如果商家做不到這一點,就屬於違法。

第四個考驗是閱讀商家提供的政府電郵所批准的服務項目、人員名單、豁免期限。有時候商家真是會拿出列印的一疊文件給我們看,說這是他們申請的文件,要我們自己看。我們就只好仔細的閱讀電郵,辨認「真偽」。有時候商鋪員工會給我們看無頭無尾的電郵,我們要花相當的時間核對。

還有各種各樣的不戴口罩的藉口,比如有人說他有哮喘,戴上口罩不可以呼吸,鼻孔必須露出來;有人會說他剛剛吃完飯,還沒來得及戴口罩;有人說他的周圍沒有人,不戴口罩也不要緊;有人說他的客人聽不清他講話,必須把口罩拿掉才可以,等等不一而足。

還有清潔工躲藏在路邊的樹蔭下不戴口罩,醉心於手機遊戲。

「出氣筒」

在遠東商業中心,有一位髮廊老闆就對我大吐苦水,她說兩個月前頭部剛剛動了手術,孩子才幾個月大,店面私人老闆才給她五巴仙的回扣,店面一個月的租金要幾千塊,她一天才兩個客人,這樣的收入根本不夠,簡直要吃草了。

安全大使在福臨商場廣場上巡視,下午時分的溫 度達到 35°,安全大使的身影投射到地面上

我們很理解商家的處境,只要他們根據法律做好安全措施,我們是不會計較商家的抱怨的,也是很同情他們。實際上這也不是政府要「閉門封店」,是那可惡恐怖的冠狀病毒擾亂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不太友善的商鋪

在我們巡視中,絕大多數商鋪都很合作支持,都很配合,對我們的詢問都友善地的回覆。但也有不友善的店家。

比如有一間遊戲廳,這屬於非必須服務設施,可是連續幾天都有兩三名職員返回店鋪,當我們上前檢查並要求出示貿工部批准信時,年輕的老闆生氣而且大聲對我們說「不要拍照,不要問我,你去問她」。這位年輕的老闆手指著我的同伴,很不客氣,連「你的同伴或朋友」兩個字都不願意說。我們很不理解他為什麼對我們這樣的態度。

還有一位賣小提琴的商鋪老闆,我們發現他倆次返回商鋪,不開燈,店鋪里漆黑,我們也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當我們敲門查詢時,他拿出手機,翻找著電郵給我們看,責怪規定條例太多太長,讓他很亂,不知道在哪一個網站申請豁免批文。當我們耐心地告訴他政府網站,他又說他的手機不可以申請。

旅遊局官員現場支持 SDA,幫 助查看店主提供的一疊 MTI 批准的一疊文件

有一間在購物中心的餐廳,整個樓層就一個餐廳有人,門半開半掩,我們通過窗戶看到一位大概七十多歲的安娣低著頭在櫃檯做東西,我們敲門進去,詢問她一個人在這裡做什麼,也不打開燈,黑黑的,萬一發生什麼事情沒人知道。沒想到安娣很不友善地說:「我的店我不可以回來嗎?」我們還沒來得及解釋,她的兒子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背後,直直地看著我們,很不客氣地說:「哎,你們做什麼?你們不要嚇到我母親」。我們一時不知如何解釋,反而最後是我們道歉結束不愉快的對話。

在我們遇到困難或一時處理不了的時候,旅遊局就會給我們政策指導,或者派旅遊局官員來現場處理。

「戴口罩變成了躲迷藏「

經過一段時間後,有些商鋪摸到了我們巡視的時間規律,在戴口罩上跟我們玩起了「貓捉老鼠」般的躲迷藏遊戲。

比如在遠東商業中心一樓有很多熟食攤位,有幾個攤位都面對的大樓入口,我們一進來,攤位職員就能看到我們,其中一個攤位的一位職員,起初我們好幾次發現他的口罩總是沒有蓋住鼻子,我們多次提醒他口罩一定要口鼻同時都蓋住才算正確佩戴,他當著我們的面蓋住鼻孔,當我們一轉身就有把口罩拉下來。我們好幾組同事都發現這個問題,後來我們知道他在跟我們玩遊戲,我們出現的時候,他就把口罩戴好,我們一離開哪怕是一轉身他就會故態復萌。

再比如在313索美塞地下三層,全部是熟食攤位,整個樓層面積較大,我們需要逐一填寫手機應用,無法把全部的攤位一下子查看完畢,有些攤位門口的職員就變成「放哨人」,一看到我們就趕快給餐廳裡面的夥伴「報警」,我都聽得到他們的講話:「哎,來了來了,快」;有些說的比較隱晦一點,說「紅衣來了紅衣來了」;有些放哨人乾脆乾咳一聲提醒他的同僚;還有人用福建話說「狼來了」,在福建話里,「人」和「狼」的發音很接近,我們不清楚我們被當作「人」還是被當作「狼」。

對於是不是故意還是不小心沒戴好口罩,我們也練出經驗。比如,即使我們走到他們跟前都沒注意到口罩掉到鼻子下面的,我們可以確定店員是真的在忙沒注意到口罩滑落了;對於那些一看到我們就趕快把口罩拉上去的情況,我們就知道這類現象是故意不戴好口罩。

安全距離大師隔著玻璃門,身體前傾耐心 聽取店主的解釋

還是在313索美塞二樓,我們注意到一位員工坐在餐桌旁,左手邊放著一杯咖啡,右手邊放的手機,他的頭轉向右邊一直看戲。當我們詢問的時候,他說他在喝咖啡。我們反問他我們站在他旁邊兩分鐘了都沒他看到他喝一口咖啡,他說咖啡太燒他在等咖啡涼了再喝。我們就解釋說,在他等咖啡變涼的過程中,請帶上口罩。如果只是看遊戲而不喝咖啡,就會被認為是沒戴口罩。

在另外一個商場,有一家有名的法國麵包餐廳,生意很好,每天網上訂單很多,一天早上當我們檢查到這個店面時,竟然有一位員工站在那裡講話,根本沒戴口罩,甚至都沒注意到我們走到了她的身邊。我的同伴也發現這個餐廳的一位廚師口罩沒蓋住鼻子。我們立即詢問店面值班經理,請即刻調查怎麼回事。很快店面經理來找我們,實在是沒有什麼理由。

安全距離大使在 商場內巡視

實際工作中還是有漏洞,有一次我們巡視一個超市,竟然看見一位女顧客完全沒有戴口罩就在商場裡面購物,周圍的其他顧客都沒有注意到,各自挑選物品。我立刻走上前去詢問並把她帶到門口保安處。據這位顧客解釋說,她是從菲律賓來的,一個多月了,一個人住幫主人看屋子,房間沒有電視、自己沒有手機、也沒有報紙看,不知道政府的規定。我們問她是如何進入超市的,她說是在保安背後溜進去的,而保安也沒注意到。我們立即找到大廈管理處,要求加強並改進保安工作,也立即彙報給旅遊局,通知接下來巡視的小組檢查改進情況。

填寫處罰單

對於不聽提醒、屢勸不聽的,我們就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彙報給旅遊局,在手機應用上當場填寫執法表格。我至今還記得我第一次填寫執法表格時的心情。

一個熟食攤位職員多次被發現因為戴口罩的問題跟我們捉迷藏,我通過WhatsApp向旅遊局反映,打開手機應用填寫詳細資料包括攤位名稱、門牌號、當場拍到的照片證據,也要填寫我的身份證號碼、我的手機號、證人(我的同伴)、具體日期時間。我填寫的時候我的兩隻手都在發抖,有點心慌緊張。

說實話我很有些於心不忍,因為我知道這個資料一旦在手機應用遞交上去,執法小組很快就會來處理,按照法律就是給於違法員工或商業單位罰款,第一次罰款新幣300,重犯罰款新幣1000或坐牢或者兩者兼施。這個攤位一天的收入可能也不夠罰款,同情他們的念頭都在頭腦里閃現過幾次,真希望違例的事情沒有發生,畢竟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生計也不容易。但是國家的法律必須得到執行,我們已經給了他們改正的機會,而他一而再再而三違規,明知故犯,不用重典不足以阻止違法行為。

1/4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669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