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爱民与强权下新加坡奇迹 国家经济系列

2023年12月28日   •   8208次阅读

李光耀的华裔身份,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熟悉和热爱。因此,他融合法学和儒家,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体制——大家长管理模式。

虽然这种模式被人诟病为“独裁政治”或“强权政治”,但李光耀始终是以务实的态度来治理新加坡。

他说过:“我并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

比如,新加坡赶走了英国统治者,却保留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就是李光耀坚持在多族裔的国家背景下,希望通过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言,作为新加坡人共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基础。

李光耀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也不只是基于政治考虑,更多是基于经济战略的角度,希望能让新加坡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新加坡的“大家长”,看到未来的同时,李光耀也关注到国内散漫的社会环境,更为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李光耀曾经历过新加坡的日据时期,那时物资匮乏,人人生活都非常困难。但他也看见由于日本统治者严酷的统治政策,社会治安却异常良好,让他对严刑峻法的威力深信不疑。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新加坡需要铁腕!我花一辈子才建立起这一切,只要我还在,就不允许任何人来毁掉它!想跟我对着干的人,得戴上指节铜环才行,如果你觉得可以伤我,比我能伤你还多,那就试试看。”

因此,新加坡在继承了英语的同时,还继承了英国殖民者时期的鞭刑。由于这项刑罚让受刑者臀部皮开肉绽,痛不欲生,事后还要遭受精神上的羞辱,许多犯罪者情愿被多关几年,也不愿遭受鞭刑。

新加坡法律中一共有超过40种适用鞭刑的罪行,例如抢劫、破门行窃、强奸、非法走私或贩卖毒品、敲诈勒索、非法贷款、破坏公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传说“新加坡吃口香糖要被鞭刑”纯属以讹传讹。

新加坡虽然禁止进口口香糖,可却从未把售卖或食用口香糖定为适用鞭刑的罪行,非法进口口香糖顶多只会被罚款。

不过,如果将口香糖残渣随处乱吐,甚至签证过期非法滞留超过90天,被抓住后就有可能要品尝下“鞭刑”的滋味。

所有严格的管理和苛刻的法条,其实都是李光耀在新加坡建国初期,为了铲除社会腐败和震慑犯罪特意定下的“规矩”。

这或许就是李光耀治理国家的态度,不施“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李光耀治国理念,受到的是英国哲学家密尔的“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的整体主义效用”论点影响,他始终认为个人效用必须服务于集体需要,个人自由只具有有限的工具性价值,不应成为社会的终极目标。

但是,这不代表李光耀不关心人民,他可能比大多数统治者更关心每个人具体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问题。

5 新加坡的民生扶持

说起来,李光耀最先关注的是新加坡政府机构的空调温度。

李光耀接受外媒的一次采访时,被问起新加坡成功的秘诀,他提到,除了多元文化包容背景。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冷气机(空调)。

李光耀还真不是开玩笑。

新加坡地处热带,因为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平均温度基本都在23至34℃之间,是个地地道道的热带国家。

担任总理后不久,李光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筹措巨资在政府大楼安装那时还很少见的空调,温度就设定为22℃;就连他也要求自己的睡房和工作环境必须永远保持在19-22℃之间。

他经过调查,认为22℃是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才是公务员高效工作的关键。

据说,也是因为李光耀的这个要求,使得新加坡如今除大型公共场所为18℃,办公场所基本保持在22℃,室内室外是典型的“冰火两重天”。

小小的空调,其实也是李光耀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最基本的东西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李光耀关注的自然不止公务员,老百姓的生活才是他最关心的。

毕竟“强权政治”虽然可以使人民惧怕法律,但不可能使人民信赖和尊重政府,只有真正将民生福祉贯彻到每个人,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新加坡政府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这是李光耀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口号,政府在那时投资兴建了大批公共房屋,即大规模建设的高层住宅“组屋”。

为了真正帮新加坡人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将组屋的购买限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公民身份、家庭和月薪。前两个为基本条件,优先考虑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后一个为参考条件。

最初,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80年代后逐渐从2500新元,放宽到3500新元,从而保证了80%以上新加坡家庭能够住进廉价的组屋。

随着人们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李光耀政府还建立公积金制度,起初是为了作养老退休金使用,随后改为可作为组屋购买的首付和还贷使用。

此外,新加坡的组屋还建立了价格不与地价挂钩原则。无论建筑成本或地价怎么上涨,所有成本均由政府承担,不会通过提高房价转嫁给购房者和申请者。

这么多年来,哪怕新加坡政府在组屋项目中负债累累,依然不改在住房领域的投入和支持。比如2022年,新加坡政府公布财报显示,负责组屋的建屋局财政赤字达到了43.6亿新元,同比增长86%,创下历史新高,但所有组屋依然维持原价不变。

此外,为了帮助低收入家庭和购房者,新加坡政府还通过补贴的方式提供经济支持。对所有低收入家庭和购买小户型购房者,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让他们可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房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加坡人可能一年都不会下厨房做饭,原因是其居住的地区附近肯定有一个小贩中心(类似我们的菜市场)。

既然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小贩中心解决,也就不用做饭了。

小贩中心里的店家是新加坡早年的街头小贩,只是如今都被“收编”到了整齐干净的室内。

和“居者有其屋”一样,新加坡政府针对街头垃圾成堆,食物卫生堪忧的街面摊点,从1968年开始便进行登记造册,将他们转移到固定地点做生意,同时开始修建小贩中心。

如今,大大小小的小贩中心遍布新加坡各地,同时接受国家环境局的小贩中心司直接管理。

政府管理者会定期巡查,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对小贩的处罚极为严厉,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开业。

李光耀政府时期开创的各种管理和福利制度,一直贯彻至今,不仅保证了政府廉洁高效运行,也让人们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可以说,正是李光耀及背后团队稳稳操控著新加坡这艘巨轮,才让这个新生国家在世界大潮中迎风破浪,经济飞速发展。

6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由于李光耀及其继任者,以及身后的人民行动党有着良好的廉洁高效名声,并能保证政策前后一致,使得每次选举,大多数新加坡人还是将选票投给了人民行动党。

稳定的政局,也让新加坡通过经济提升,实现了发达国家所享有的社会与政治自由。

那么,新加坡的经济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首先是新加坡的先天地理优势,早在英属殖民时代,新加坡就已经是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中心。

源源不断的欧洲商品经新加坡运到东南亚和中国,再将这些地方的矿产与特产再由新加坡运回欧洲。

二战爆发前,新加坡就已经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因为贸易发达,新加坡还拥有十多家世界级的银行,金融业务随即发展起来。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保留了英属时期的金融业务。高效又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特别是自由港的身份,让新加坡迅速跻身世界金融中心行列。

随后的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可以说是凭借其一己之力,强行进入全球化。

新马分家后,印尼又与新加坡搞贸易摩擦,加上英军撤出新加坡,新加坡失业率达到了14%,GDP暴跌了20%,国家接近崩溃。

李光耀果断提出新加坡必须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简单说,就是充当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

为了扩大加工业规模,新加坡将偏僻凶险的沼泽地修建成裕廊工业区,吸引了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纷至沓来,新加坡逐渐成为亚洲的经济“四小龙”之一。

在此期间,电子加工业也成为新加坡的支柱型产业,并带动新加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到了九十年代,李光耀看到马六甲海峡每天往返越来越频繁的油轮,意识到石油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利益,通过填海造地将裕廊以南的七个小岛合并为一个大岛,专门发展原油加工业。

随后二十年间,裕廊岛上的炼油厂从一家扩大为八家,新加坡成为了仅次于休斯敦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其出口总额占全球总量的约25%。

新加坡也借此推动石化产品向乙烯、丙烯等下游产业延伸,逐步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年总产值约占到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如今,新加坡已是全球第二大货柜港,全球第三大商品交易中心,全球第四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其中,新加坡制造业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助听器市场,五分之一半导体市场,全球收益最高的十大药物,有四种在新加坡生产。

截至2022年,对新加坡GDP贡献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1.6%)、批发贸易(18.6%)、金融保险(13.5%)和运输仓储(10.4%)。

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高附加值制造业仍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中秘诀,就是其精心规划和运营的产业园区战略。

从上世纪70年代正式将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开始,新加坡兴建了大批技术密集型工业园,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功能。

按照“先规划,后运营”的原则,无论是80年代的专业型园区,还是90年代的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均是新加坡定期调整和优化策略的具体体现。

在各类产业园区的开发过程中,资金筹集、土地使用、招商引资等均采用政府统一规划,专业化分工建设、管理和服务协调相配合的发展模式。

此外,新加坡经济还有个直接的助力,便是新加坡政府财政部的全资子公司,持有几乎所有大型企业的股份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淡马锡。

据估算,淡马锡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总资产规模约为43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7位,年平均回报率接近15%。

关键是,淡马锡不仅帮新加坡政府赚到了真金白银,还能随时为新加坡企业注入发展所需资金。

专业高效的管理和资金的有效配制,才让新加坡制造业体系具备了随时应对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变化的灵活性。

7 新加坡的地缘政治 不过,无论新加坡经济多么发达,永远是一个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生存的小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也让新加坡与中国及美国的关系十分微妙。

虽然从历史到文化,尤其是人口占据多数的华裔,新加坡与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并不代表新加坡在政治上一直倒向中国。

新加坡500多万人口中,70%以上是华人。可经过多年的西方文化洗礼,许多新加坡华人说英语,吃西餐,除了外貌差异,整体文化习惯其实与西方并无太大差异。

新加坡长期信奉李光耀的实用主义外交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专注于实现国家的实际利益和目标。这种策略在外交上就是强调灵活性、务实性和适应性,而不是坚持特定的政治或经济理论。

因此,虽然新加坡与美国有安保协议,还允许美军驻扎,却拒绝卷入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击行列,不愿成为美国围困中国的一颗棋子。

新加坡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知:国土面积狭小,毫无纵深空间,一旦卷入大国冲突,国家必然面临极大威胁;新加坡更深知自身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紧密相连,中国成为贸易伙伴,那是最可靠的朋友,若为敌人,就会是最可怕的对手。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