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花园曾是英殖民地时期,英军和家眷的居所,与荷兰村共形成一个小社区。英军撤退后,这里的住户多属在本地学府执教的外籍教师。
除了多年前路口有个邮政局和储蓄银行,后边皆是私宅,一直以来甚少过界到此闲逛。2016年在邮政局原址兴建的莱佛士荷兰村大楼(Raffles Holland V Mall)内有医疗与餐饮设施,让荷兰村多了一个购物去处。

集美花园的三层楼住宅和有地私宅因背向大马路,多了一份恬静;短短一条街汇聚不少咖啡馆和餐馆、画廊和牙科诊所,包括本地手工文具品牌Bynd Artisan,有几份台北富锦区的闲逸氛围,同样设在老宅区且绿意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引导生活风格,以评估宜居城市为指标的国际生活与文化杂志Monocle,在2012年就相中集美花园,租用一个私宅单位设立办事处及实体店面,售卖咖啡及自家产品。或许是水土不服,Monocle无法在本地掀起涟漪,没能像杂志社在其他精挑的城市如伦敦和东京萌芽,不久前悄然离场。

虽然如此,集美花园的潮气依然不减,反而越来越旺盛,逢周末高朋满座,甚至比中峇鲁更加精辟,与荷兰村则是迥然不同的氛围。

2018年的新加坡设计周,集美花园的部分单位改装为快闪展览室、服饰店、酒吧等,开放给公众参观浏览,颇有互动性。当时我也趁机前来体验这些老房子的格局,并且看到这个小潮区的发展潜能。排屋的后墙有色彩斑斓逗趣的壁画,散发艺术气息,或许假以时日,可打造成一个创意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