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也就是上周三,新加坡酷航(Scoot)直飛中國天津的航班終於在萬眾期待之下復航。

這本來是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因為這個航線是酷航在大陸地區恢復的第三條航線,也是目前唯一一條新加坡至華北地區的航線,華北地區的華人想要回國更方便了。
復航之後的首班航班在8月19日載著歸心似箭的人們落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是那麼的曲折:經過檢測,這趟航班上載有13位新冠肺炎確診者及無症狀感染者。
儘管在8月25日,新加坡衛生部就對此回應:13人當中的12人為康復病患,並不具有傳染性。但這趟航班還是難以跳出甫一通航就要熔斷的局面,該航班將在接下來的4周內暫停執飛。

近期,中國境內疫情控制趨於穩定,防控重點更多指向嚴控輸入病例。
截至8月24日,中國共有至少46起輸入病例來自新加坡,占總輸入病例的三分之一。
根據中國《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航空公司在所運營國際航線上的單個入境航班中,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旅客人數達到5個,則該航司該航線航班暫停1周,若達到10個,則暫停4周。
因為國內的新加坡輸入病例的激增,多個新加坡——中國航班面臨熔斷或是處在熔斷的邊緣搖搖欲墜……

輸入型病例,在全球抗疫早期一個令各國都感到頭疼的名詞,時至今日,也依然被眾多人所「嫌棄」。
近期中國的新加坡輸入病例,也是如此嗎?
01. 「我們只是想回家」
按照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信息,13名確診者和無症狀感染者中,有11名在新加坡從事建築行業,年齡介於40-50歲之間,在落地天津之前他們並沒有出現過症狀,屬於無症狀感染者。
8月23日,廈門市新增新加坡輸入無症狀感染者5例,都是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年男性。

再結合之前一段時間裡中國各省市發布的新加坡輸入病例信息,我們大致可以給中國的新加坡輸入病例畫一個群像,這個群像有顯著的兩個特點:
1、30-50歲中年男性
2、在新加坡從事基礎服務業/建築業
也就是說,中國的新加坡輸入病例,大部分是在新打工的中國客工。

關於客工在新加坡此次疫情中的遭遇,SingPlus之前已經多次撰文說明。
他們背井離鄉,從國內來到新加坡,終日勞作,只為換取微薄的薪資;他們省吃儉用,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只為能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4月初開始,新加坡客工宿舍疫情爆發,至今已經超過四個月。共有超過250個感染群跟客工宿舍有關聯,跟客工宿舍相關的病例更是超過5萬2000起,占新加坡病例總數近95%。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網站數據,客工宿舍的感染率已經超過16%。
在此期間,有兩位不幸的中國客工同胞已經因為染上新冠病毒導致併發症而去世。
5月31日,一名51歲的中國籍客工顧振飛病逝。他是5月1日確診的第17329起病例。但在4月底時就已經送入重症監護室中,被診斷患上淋巴癌並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雖然接受了淋巴癌治療,但由於病情不斷惡化,最終在5月31日病逝。
他的妻子李小娟只能通過視頻與他告別,他的骨灰在新加坡當局的安排下已運回國,6月中旬在全家人的目送下下葬。

6月4日,41歲的中國籍客工吳利友病逝。他來自中國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是新加坡此次疫情中最年輕的死亡病例。
吳利友的家庭負擔很重,有兩個兒子,雖然大兒子已經22歲,但是收入微薄。小兒子12歲還在上學,妻子患有子宮肌瘤,爸媽身上也都有老年病。
他的大兒子透露,就在父親過世的前一天,他還跟父親視頻通話,可能為了不讓他們擔心,父親一直沒有透露自己患病的事。

默哀。
其實大部分中國客工們都被隔離4個月以上,由於長時間被困在單一的環境里,焦慮、無助、迷茫…
各種情緒不斷堆積。當精神體力被消耗到一定程度,人的思想難免逐漸走向崩潰邊緣。

7月22日下午,一位居住在榜鵝S11宿舍的中國籍客工欲跳樓輕生,又揭開了一個血淋淋的現實:中國客工們有家歸不得。
由於長時間被困在宿舍,無法做工,也沒有收入,這位客工與公司協商回國事宜並達成一致意見:公司與個人各付一半機票錢,共計2000新幣。
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但航班起飛前一天,公司老闆突然改口,不願意支付另一半機票錢,這位客工因為拿不出另外的1000新幣,巨大壓力之下就想跳樓結束生命。

他在絕望中的反抗開啟了慘烈的序幕。 整個七月下旬,新加坡發生數起類似的中國客工自殺事件,至少三名中國客工欲跳樓輕生被爆出來。
而這幾位選擇自殺的中國客工,或許只是萬千飽受煎熬的中國客工們的一個縮影。
在此之前,SingPlus收到過很多客工朋友的反饋:
有的公司不允許回家:

有的僱主一直拖著不管回家的機票:


而人力部的電話永遠打不通:

而且他們被困在宿舍,失去收入來源,也拿不到政府的補貼,甚至還要動用自己微薄的積蓄。

試想在這樣絕望的處境下,給你一個回國的機會,你會如何選擇?
我太能理解那些咬牙回家的人了,回家不易,沒體會過的人不會明白這幾個月我們是怎麼焦慮、絕望著過過來的。
一位成功回國的健康客工如是說道。
02. 新中檢測的"陰"與"陽"
這些回國的中國客工或許不善言辭,大部分也沒有什麼故事,最引起關注的一件事,恐怕就是一位康復客工回國後被再度確診了。
SingPlus的視頻號也報道了本次事件:
這位客工說自己7月23日在新加坡出院,於4天後,也就是7月27日前往上海並在浦東國際機場接受冠病檢測時再度確診,還被列為具有高傳染風險的患者。
他表示,他在新加坡確實因感染新冠病毒而被隔離,回國前拿到衛生部提供的一份出院證明,才得以上飛機回國。
在視頻中,他還提供了那張指他不再具有傳染性、解除隔離的報告。
此「陰」彼「陽」,同一病患,時隔僅4天,在兩個國家竟然得出完全相反的結果。
該視頻迅速引發了全網關注,有人質疑新加坡檢測的可靠性,有人呼籲兩國互相承認檢測結果。

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
有網友反饋,他5月中旬在新加坡的檢測中被確診,6月7日出院然後就一直在隔離中,然後7月回國入境時依然被檢測出是陽性。

這次天津航班上的確診病例也有類似情況,結合近期中國籍客工從新加坡返回中國時,因體內帶有新冠病毒而必須被隔離的事件。
衛生部長顏金勇於8月25日解釋道:客工們在回中國之前都已新加坡已接受過檢測。他們當中有些曾染疫,但都已康復,只是身體里還有一些病毒的痕跡。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本地對病患出院的要求非常嚴格,流程和標準也十分健全:在新加坡,如果一個新冠患者在感染的第21天,被臨床檢測確認已康復,就可以獲准出院。
衛生部也強調,其實新加坡評估新冠患者是否出院的標準遠比世衛組織定下的國際標準還要嚴格。

出院標準定的高是一重保障,其他研究也能輔證一二。
據新加坡本地和國際研究證實,新冠患者在患病第二周,體內就不會有活性病毒。患者在出院後體內會殘存病毒碎片,數周或者數月後仍會流出,這也會導致病人在做核酸檢測時會再次呈現陽性。然而,這些殘留在出院病人體內的病毒碎片不具傳染性。
對此,你怎麼看?
03. 客工回國路漫漫
8月7日,新加坡政府按照承諾,如期完成了對所有客工宿舍的病毒檢測工作。
新加坡共同領導跨部門工作小組的教育部長黃循財指出,為宿舍內所有客工完成檢測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但是即便是檢測完了,新加坡近幾天來一直都還有客工宿舍的確診病例,且仍占單日確診病例中的大多數。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也似乎一直在給大眾打「預防針」,提醒大眾未來幾天的單日新增病例可能會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