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返回防疫第三階段,廣大學生的生活又能逐漸走回正軌,但是在一切塵埃落定前,還不可掉以輕心。
最近為了方便民眾日常那個生活,便民產品外賣機器人也在如火如荼的推進試行。
新加坡著名外賣平台Foodpanda在6月10日宣布,它已與三家自主機器人初創公司-- 南洋理工大學 (NTU) 的學生創業公司 Whiz Mobility;當地機器人公司OTSAW;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 Neolix --合作,以推進新加坡無人駕駛配送的進展。
這項企劃從5月中旬開始在多個地點試行,包括新加坡著名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自動駕駛的電動機器人充當騎手,每天從上午11點到晚上7點,從商家那裡拿起食物和其他物品,並將訂單交付給校園周圍的員工和學生。

圖片來源:foodpanda
在機器人工作時間內下訂單的部分客戶將收到通知,通知他們的訂單將由機器人交付。
商家將訂單物品清單加載到機器人中,一旦機器人到達交貨地點,客戶將需要向安裝在機器人上的攝像頭出示訂單證明以解鎖獲取訂單
新加坡國立大學
Foodpanda 與 Neolix 的合作將於2021年7月至10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NUS的同學也將享受到此項服務,不過試點區域目前只有UTown。

圖片來源:foodpanda
Neolix 的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可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配送食品訂單,還可以在非用餐尖峰時間兼作移動便利店。
其自動駕駛汽車一次最多可存放 100 個便當盒。非尖峰時段,這裡會備有咖啡和小吃,變身為移動便利店。
為了配合當局的防疫措施,國大將從6月14日起對校園安全措施進行調整,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社交聚會的人數上限將從2人增加到5人,但是每天聚會的數量不能超過兩次。
國大圖書館和博物館的容量將從25%增加到50%。
部分線下課程允許進行,但是每個教室的人數上限為50人 (包括講師),並且要遵守現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如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等。
在家工作依然是默認選項,直至另行通知。學術人員和實驗室研究人員的工作安排暫時沒有變化。
雖然有所放鬆,但是一樣對人數有所限制,今年下半年的國大學子免不了跟機器人外賣員打交道嘍。
機器人的優勢
新加坡通信及新聞部部長 Janil Puthucheary 博士在試驗啟動時向媒體表示,鑒於疫情期間網上交易訂單激增,此次試驗能夠幫助人們找到在疫情期間減少對人力依賴的方法。
「這次試驗有望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它可能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可以擴大規模,而無需將人力作為限制步驟。」
在疫情期間這項技術能減少人員往來,保障民眾安全,但又不僅僅如此。
南大研究歷程
早在2018年南大自主創業公司Whiz Mobility就著手研究自助機器人來取代人力,降低服務成本。
到2019年12月,由8名學生組成的團隊-- NTU的7名學生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的1名學生 --已通過FoodBot進入食品外賣市場。

事實證明,此舉是及時的,由於COVID-19爆發,需要提供糧食。他們於去年4月在斷路器期間建造了他們的第一個機器人,此後,機隊已發展到5個機器人。
今年4月9日,南洋理工大學、德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大陸汽車(Continental)、裕廊集團和陸路交通管理局在大陸汽車—南洋理工大學企業研究室(Continental-NTU Corporate Laboratory)開幕式上簽署諒解備忘錄,測試到府交付送貨服務。

大陸汽車—南洋理工大學企業研究室將展開的一項研究
這一系列計劃包括開發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機器人與導航科技,讓送貨機器人和無人駕駛的電動車在室內和戶外環境有效運作;在汽車軟體開發方案中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以及開發先進材料和智能科技,用於未來的通勤用途,如可以監測駕駛員健康的皮膚貼片。
南大負責研究機器人自主導航科技,並為無人送貨機器人平台開發可持續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