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本地民眾(Namiki Kim Kit)對日本的熱愛有多深。儘管大流行肆虐,她仍堅持每一到兩個月就飛往東京看望她的日本丈夫。
但是!這位48歲的律師在今年四月的一次旅行中,居然在成田機場排隊等待入境和安全檢查長達90分鐘,這是她以往等待時間的兩倍多。
四月份,正值日本櫻花盛開的季節,大流行過後的復仇性旅行讓日本倍感壓力。
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報道顯示,無論是離境還是入境,通過東京和大阪的旅客都需要等待超過一小時。即便如此,據日本國家旅遊局估計,遊客的到達量仍比大流行前低35%至45%。
2022年的夏天,歐洲機場的混亂局面讓很多旅客的行李丟失。而在亞太地區,各國正準備迎接中國遊客的大舉湧入。
據經濟預測公司牛津經濟研究所估計,全球旅遊業已經恢復到2019年水平的四分之三,亞太地區約為50%。該公司認為,到2024年,歐洲和北美的旅遊業將完全恢復,亞太地區將在2025年恢復。
世界旅遊組織更樂觀地預測,到2023年,國際旅遊業可能恢復到大流行前的80%至95%。
更高的價格
雖然2022年的機票價格暴漲已經有所緩和,但高價機票已經成為常態。航空分析公司Cirium估計,全球的航班價格現在比2019年高出大約10%。
這意味著,提前計劃的旅行者還是可以買到合理的機票價格。例如:不到150元就可以買到去檳城的機票。
新加坡航空公司(SIA)和酷航已經重新推出了常規優惠,想要搶奪那些只關心最低價格顧客。
但是也不要指望價格會進一步下跌。石油價格是航空公司的最大成本,目前比2019年高出約50%,並且由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石油價格不太可能下降。
此外,航空業向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轉變也將推高成本。
包括芬蘭航空、卡達航空、英國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在內的許多大型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將可持續航空燃料和常規噴氣燃料混合使用。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300多家成員航空公司(負責全球83%的航空交通)已經承諾到2050年實現運營的凈零碳排放。
這些改變都不便宜,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價格甚至比常規燃料高出五倍。
航空公司會將多少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只有市場條件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