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 在新加坡去親友家拜年,帶兩粒柑橘就行。桔有「吉」之意,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兩粒柑橘象徵著「大吉大利」,「好事成雙」。拜年時,把兩粒柑橘放在小紅袋裡,方便攜帶。這個習俗不叫「送柑」,而叫「換柑」,因為客人臨走時,主人會回贈兩粒柑橘,有互贈吉祥的寓意。

新加坡也有類似廟會的活動,叫「春到河畔」。從1987年首次舉辦,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人,成為新加坡新年的固定節目。


「春到河畔」以大型的花燈為主,除了12生肖和財神爺必不可少,還有每年不同的主題花燈。每年還會從中國請來表演團體,呈現雜技、歌舞、戲曲等等。當然不可缺少的是特色小吃,比如烤肉串、炒冰淇淋、叻沙、薄餅、榴槤、甘蔗水等等。




在新年第二周的周末,新加坡會舉行「妝藝大遊行」,這項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表演包含了絢麗多彩的花車、舞龍舞獅、高蹺和舞蹈。據說當年本地正府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下了禁令,為了保持熱鬧的節日氣氛,就以同樣喧譁熱鬧的「妝藝大遊行」取而代之。

農曆新年舉行的妝藝大遊行,卻彙集了新加坡不同文化背景的表演者,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都會參與其中



在新年前後,新加坡變成了一個叮叮咣咣、熱鬧喧譁的地方。這要怪那些滿大街開車跑的舞獅隊。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插著鮮艷旗子的卡車,一路敲敲打打、鑼鼓喧天地開過去。他們是去某個社區或者公司表演的舞獅隊。有人會覺得鑼鼓聲擾人,但對大多數本地人來說,可是希望鑼鼓聲越響越好,因為他們相信這會趕走厄運,為來年帶來好運。

在ION商場裡表演的舞獅

我們公司也請了舞獅隊上門
新加坡人很重視舞獅,特別是做生意的人會請舞獅隊到店鋪去舞獅,討個好彩頭。隨著鑼鼓聲響起,獅子先在門口左顧右盼,然後慢慢地走進屋內,在裡面繞一圈。在一些空間較大的地方,舞獅還會表演「采青」,將生菜和紅包懸掛在高處,讓醒獅獵取,撕碎後再從獅口吐出。因為生菜諧音「生財」,「采青」預示著你來年「生生髮發」!

在新加坡,舞獅還會用橘子擺出「花開富貴」和「步步高升」等祝語,甚至擺出萬字票號碼!此時,許多觀眾都會趕緊把號碼記下來,準備去買彩票呢!

過年期間新加坡人還會攜家帶口去寺廟拜神,以求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除夕夜,很多人去燒頭炷香。在四馬路觀音堂、天福宮和韭菜芭城隍廟這些地方,每年都有上萬信眾忍著濃煙刺眼、香灰淋身之苦,奮力向前,爭取燒上頭炷香。香客們相信,將新年頭一柱香插進香爐的人,一整年都會獲得神明庇佑,事事順利。

儘管有各自的習俗,全世界的華人都在以各種方式慶祝春節,團圓聚餐,拜年送禮,請神祈福,這時仿佛沒有地域和國家的分隔,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