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戲劇組的其他成員,例如導演、編劇助理和藝人,也面臨通宵拍攝而產生的問題,而且生產力也沒有預期的高。自從我們建立了新的戲劇攝影棚,並且隨時可以在搭建的街景拍攝,通宵拍攝就大大地減少了。在克服這些困難之後,本地華語戲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收視率提高,員工士氣高漲。
在加利谷山工作了40年之後,我在1998年退休。2001年,我在馮仲漢先生的邀請下加入了「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接下來的五年里我們跟隨孫中山先生的足跡到馬來西亞、泰國、香港和台灣,拍攝與收集了很多珍貴的檔案歷史照片。

2005年作者(左一)與時任新加坡孫中山南洋 紀念館館長馮仲漢(右二)攝於孫中山故居。
如今回顧,我絲毫不後悔選擇了攝影師這份工作,因為拍攝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愛好。如果有人叫我給有抱負的攝影師忠告,我會告訴他們最重要的是緊記兩點:首先,你必須喜歡這份工作;其次,你必須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當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你自然就會非常有效率。
馮璧慧譯

文佐成
作者簡介:
文佐成是加利谷山攝影組的主管,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圖片攝影師和攝像師。文先生為許多和新加坡廣播與電視業有關的出版刊物提供了很多珍貴的私人檔案照片,他也積極參與出版和歷史相關的書籍。他是2019年出版的《On Air》的副編輯。最近Marshall Cavendish 也為他出版了一本檔案歷史相片集——《ftose were the days》
《回望加利谷山》是第一本詳細記錄新加坡廣播電視發展史的重要中文書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傳媒(MediaCorp)中文節目組的台前幕後人員撰寫的集體記憶,圖文並茂地講述了80年來發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50個篇章分為八輯:統帥、先驅、廣播、新聞與時事、綜藝節目、華語戲劇、幕後大軍、熠熠星光,時間跨度從1942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一直到2016年新傳媒搬遷到緯壹科技城。真實地記錄了一批熱愛廣播電視事業的台前幕後人員,如何在摸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從零開始不斷追求卓越;如何為觀眾製作更好更精彩的廣播和電視節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