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母親蔡認娘

2020年01月17日   •   5萬次閱讀

摘自《李光耀回憶錄》 小時候,我們取樂的方法很簡單。我們捉蜘蛛,也捉褐色的身體光滑的"叩頭蟲"……然而我們的時間卻大部分花在比較粗野的遊戲上……這些遊戲,能培養一個人的戰鬥精神和爭取勝利的意志。我不曉得這是否為我日後從事政治活動預先做好準備,但這對於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倒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我至今記得最清楚的一件最早的童年往事,就是兩隻耳朵被扯著,頭給按在一座房子圍籬內的井欄上。這座房子就在現在的登百靈路。當時我們全家都住在那兒,而我大約只有4歲。

我向來很頑皮。那次我把父親一瓶價錢不便宜的4711牌淺綠色芳香潤髮油弄得一塌糊塗,氣得他暴跳如雷。父親的脾氣一向很暴躁。那晚他真的怒氣衝天,一手抓住我的頸背,把我從屋子裡拉到井邊,然後扯著我的耳朵,把我的頭按在井欄上。我始終覺得奇怪,為什麼我的耳朵那麼柔韌,竟沒被扯斷,而我也沒掉到井裡。50年後,也就是70年代,我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解釋說當一個人在疼痛和震驚時,大腦便會分泌出神經縮氨酸,它使人把所獲得的經驗深深地記在腦細胞里,長久不會忘卻。

這件事發生之前,關於我在哪裡出生、在哪裡居住、怎樣成長等情形,我是從父母親那兒聽來的。他們講述的經歷,可以從深褐色的舊照片和一些退色的文件中得到證明。母親告訴我,我是於1923年9月16日在新加坡一座兩層高的大浮腳樓里出生的。這座浮腳樓屬外祖父所有,就在甘榜爪哇路92號,對面是武吉知馬河。那時我母親蔡認娘16歲,父親李進坤20歲。他們的父母在一年前給他們撮合了婚事,雙方都認為這是天作之合。

我父親是富家子弟。他經常對我們誇耀他年輕的時候,祖父給他在萊佛士坊兩家第一流的百貨公司--羅敏申和然利直--開了個沒有限額的戶頭。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購買自己喜歡的西裝和別的東西,掛帳就行了。他在聖約瑟書院受英文教育。這是一所天主教教會學校,1853年由德拉薩爾修士創立。據父親說,他修完初級學校文憑課程後,便結束正規教育。這對他自己和我母親來說,是一件終生憾事。後來當世界經濟大蕭條來臨,兩個家族的財產都喪失殆盡時,他因為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只能在蜆殼石油公司找到一份倉庫管理員的差事。

對我來說,我們家族的歷史應從曾祖父李沐文開始。他是客家人。客家人屬於漢民族,發源於華北和華中平原,大約在700年到1000年前遷往福建、廣東和華南其他省份。由於南遷較遲,只能擠到土地比較貧瘠、當地人尚未開發的山丘地帶。根據曾祖父在中國故鄉所蓋的一座房子後面的墓碑碑文記載,他於1846年誕生在廣東省大埔縣唐溪村。長大後,搭乘帆船到新加坡來。當年他南來的路線,很可能是先乘小船沿著韓江順流航行12O公里,到最靠近的廣東省港口汕頭,然後從那兒出海到南洋。從此以後,有關他的行蹤便鮮有所聞了。直到19世紀70年代,他和華族少女蕭喚娘結婚。蕭喚娘是一個容家店主的女兒,在新加坡出生。

1882年,曾祖父賺夠了錢,決定返回中國祖先生息的村落,給自己蓋一座大宅院,並以鄉紳的姿態出現。可是,曾祖母卻不願意把子女留在新加坡而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小時候祖父和姑婆告訴我,他們(祖父當時10歲左右)和曾祖母跑到阿佛路外公家躲起來。於是,曾祖父只好自己回中國。他在中國娶了第二個妻子,蓋了座大宅院,後來還捐了個小官。他叫人給他畫了一幅身著官服的肖像,寄到新加坡來。同時寄來的,還有一幅大宅院的畫。畫里的房子是傳統的中國式建築,屋頂鋪的是灰色瓦片,並有庭院,美麗壯觀。可惜這幅畫遺失了,不過曾祖父的畫像還保存著。

我的祖父李雲龍(我平時叫他公公)1871年誕生於新加坡。據父親說,祖父在萊佛士書院念到5號,相當於今天的初中。他自己則告訴我說,他離開學校後,找到一份配藥師(不是合格的藥劑師)的工作。過了幾年,他改行擔任一艘輪船的事務長。這艘輪船來往於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之間,屬於協榮茂船務公司。協榮茂船務公司的東主,正是華裔百萬富翁、爪哇糖王黃仲涵。

航海期間,祖父在中爪哇三寶壟同祖母邱念娘結婚。當年三寶壟孤兒法庭發出的一份日期為1899年3月25日的荷蘭文文件,同意讓16歲的邱念娘嫁給26歲的李雲龍。文件還註明兩人的婚禮是在1899年3月26日舉行的。

父親於1903年在三寶壟誕生。換句話說,他是在荷屬東印度誕生的。但是由於祖父來自新加坡,憑著後裔關係,他卻成為英籍民。父親出生不久,祖父便把祖母和孩子帶回新加坡,從此沒有回去。由於祖父得到黃仲涵的信任,錢財便越聚越多。黃仲涵委任他為代理人,負責處理新加坡方面的業務。他幾次告訴我,黃仲涵異常信賴他,因此他在1926年可以自行決定從黃仲涵基金撥出15萬元,捐給萊佛士學院作為經費。這數目在當時可真不小啊。

父親和祖父,哪一位我比較仰慕,那是不言而喻的。祖父很疼我,也很縱容我。父親在家裡很注重紀律,所以對我管教很嚴。祖父獲得了巨大的財富;父親只是個富家子,沒什麼可以炫耀的。

然而在世界經濟大蕭條、家道中落時,祖父所蒙受的打擊特別大。當時,也就是1927年到193O年之間,樹膠價格從每磅8角跌到2角左右。我看他的生意嗅覺比不上外祖父蔡金鼎。這期間,蔡家的資產也蒙受損失。外祖父不但投資在樹膠園,也在樹膠市場進行投機活動。除此之外,外祖父也從事房地產買賣,並擁有幾座巴剎和一些店屋,所以他不像祖父那樣一敗塗地。到1929年,父母親從祖父在登百靈路的住所,搬遷到外祖父坐落在直落古樓的一座格局凌亂的大宅子裡。不過,每逢學校假期和周末,我總是會去探望祖父。起初是到登百靈路探望他,等到他被迫放棄那座大宅之後,便到馬里士他路去。他跟女兒女婿一起住在這條路上的一棟排屋裡。每次去探望他時,他總會給我5角或l元當零用錢。每次我都會住上幾天。

祖父的生活很西化。這是他在輪船上當事務長,同英籍船長、大副和輪機長日夜相處的結果。他很喜歡我,經常把他的經歷講給我聽。這些故事都說明在船上維持紀律是多麼重要。比方說,不管熱帶的溫度和濕度有多高,船長和其他高級船員以及擔任事務長的他,用晚餐時都必須穿上衣紐緊扣的白色棉質斜紋外套,餐桌上整整齊齊地擺著盤碟、刀叉和餐巾。從他對本區域航程的敘述中,我相信英籍高級船員給他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象是:講求秩序、實力和效率。

我出世的時候,家裡請了一位對取名素有研究的朋友,繪我取個吉祥的名字。他建議取KuanYew二宇。這是方言發音,華文寫作"光耀"。但是,祖父出於對英國人的仰慕,給我多加了一個洋名Harry(哈里),於是我的全名變成HarryLeeKuanYew(哈里李光耀)。我的弟弟金耀和天耀也分別取了教名,前者是Dennis(丹尼斯),後者叫Freddy(弗雷迪)。當時非教徒華人很少取教名。後來我上學讀書,總覺得自己是個怪孩子,居然取了Harry這樣一個洋名。所以,當幼弟祥耀在1933年出生時,我說服父母親不給他取教名,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基督教徒。他們倒肯接受我的意見。

雖然祖父喪失了錢財,不能在生活和衣著上保持時髦的作風,但是他到底還有一些過去留下來的財物。例如那套美觀堅固的家具,是本世紀初葉羅敏申公司或然利直公司從英國進口的;又如那裝上斜角玻璃片的精美櫥櫃,可供擺放藝術品;再有那些小櫥和衣櫥,櫥門還刻上代表他姓名的英文字母LHL。有些物件,像我女兒房裡的小櫥,一直到今天還保留著。他也保存著裝在美麗的銀色相框里的照片:儀態端正,穿著像個英國紳士,有夾襖、老式領帶、硬領,穿條紋長褲,鞋子上還附有鞋罩。此外,他也是個講究吃喝的人。同他一起用餐簡直是一種享受。祖母善於烹調,燒得一手好菜。她把牛扒炸成褐色,仍保持鮮美多汁,再調以剛磨碎的豆蔻,伴著炸成金黃色但不油膩的薯條一起吃。對油膩,祖父是特別注意的。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奮鬥成功的人,也是一個懂得享受人生的人。

祖父跟外祖父蔡金鼎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外祖父沒受過正規英文教育,也不曾同英藉船長或華族糖王打過交道。他出身低微,1865年誕生在新加坡一個來自馬六甲的福建人家庭里。他是經過一番刻苦奮鬥,省吃儉用把錢儲蓄起來之後,看準時機,投資在樹膠和房地產而致富的。

他連續娶過三個妻子。頭兩個先後謝世,第三個就是外祖母梁亞順。她是個身材高大、肩膀寬闊健壯的客家婦女,來自荷屬婆羅洲的坤甸。外祖母日常講的是客家話和印尼馬來語。她跟外祖父結婚時,是個育有兩個孩子的年輕寡婦。她的第一個丈夫,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不久逝世。她總共給蔡家生了七個孩子,在1935年離開人間。外祖父則於1944年日本占領新加坡期間撤手歸西。

我母親是這樁婚姻的最早結晶。1922年在她15歲結婚時,兩家的財力還算不錯,她甚至有個小丫環陪嫁,作為嫁妝的一部分。這個丫環的工作,包括服侍女主人洗澡洗腳,同時給女主人穿鞋脫鞋。等到我四五歲開始懂事時,所有這些財富的象徵,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然而我早年的美好記憶,卻殘留在我的舊照片中--我穿著從英國進口的過度講究的西式童裝,或是坐在價錢不便宜的童車裡。

外祖父在直落古樓的住家,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大浮腳樓,分成兩部分。他和第三個妻子所生的孩子全部住在這座浮腳樓里。我母親作為長女,跟父親和五個孩子占用了一間大睡房。

我不肯用功讀書,父母親很擔憂。於是母親給慶喜舅父一項任務,要他每天監督我準備隔天的功課。這樣,每星期三次,晚餐過後我就得跟他一起坐上一個小時。就連當時的我也覺得在幾個舅父當中他最沒有學問,可是居然奉派來監督我做功課,那是多麼荒謬啊。我也說不出這樣的監督對我有什麼好處。可是他畢竟是唯一有空的人,而且又是我舅父--華裔家庭通常是很講究輩分的。

在一個傳統的華裔家庭里,結了婚的女兒,同丈夫和子女住在外家,通常不為社會所容。因為女兒的子女屬於外孫,不能成為外家的成員。不過,在來自馬六甲的土生華人當中,女兒住在娘家卻是常有的事。外祖父一家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的家庭是一個相當快樂的大家庭。大家和和睦睦地住在一起,有時也免不了會發生摩擦,那多數是由孫兒們的頑皮和吵架引起的。

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同三個弟弟、一個妹妹和七個表弟妹一起長大的。由於他們年紀比我小,因此我經常去跟鄰近村落的華族漁民和馬來人的小孩玩遊戲。這個村子就在外祖父住宅對面的一條小巷裡,有二三十間用亞答葉或鋅板蓋頂的木屋。平日,村裡的漁民在大約200米外的實乞納近海捕魚。捕了一天的魚後,他們會把綴上一個個軟木浮子的漁網掛在我家後面的空地上曬乾,然後用一種深褐色的液體染漁網。這種液體是用一種紅樹的皮榨出來的。

小時候,我們取樂的方法很簡單。我們捉蜘蛛,也捉褐色的身體光滑的"叩頭蟲"。這種蟲的習性很怪。當你把它放在火柴盒上按它的背時,它便會磕頭似地敲響火柴盒,發出"托托"的聲音。我們的樂趣就在看誰的"叩頭蟲"發出的"托托"聲最大。然而我們的時間卻大部分花在比較粗野的遊戲上。

我們鬥打架魚。我們通常在樟宜路兩旁的淺溝里抓打架魚。抓魚時用的是一種用柳條編制的"畚箕"。築路工人用它來搬運泥土,我們卻用它來抓魚,然後把魚裝進玻璃瓶子裡。打架魚身長25毫米到40毫米,呈深紅和紫色,一被激怒就把鰭張開,展現出耀眼的紅、橙、藍三色,異常美麗。我們把兩個各裝著一條打架魚的玻璃瓶並排放在一起。兩條魚一觸目,搏鬥的本能便引發出來了。接著,它們仿佛跳起戰舞,拍打著鰭,擺出準備戰鬥的姿態。這時候,我們便把這一條倒進另一條的玻璃瓶子裡,讓它們廝殺到其中一條慘敗而逃,在驚慌失措中,身上耀眼奪目的色彩頓時消失。打勝的那條魚的主人,把打敗的那條當戰利品,其實並沒有什麼戰利品可言,因為它全身傷痕累累,不但鰭被咬斷,連身上的肉也一大塊一大塊被咬掉。經此一敗,它的戰鬥精神很難恢復過來。

我們也鬥風箏。我們用兩根細長的竹片和特別的風箏紙,自己製作互斗用的風箏。要做一隻輕盈而能操縱自如,又均衡得當,不會側向一邊的風箏,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們把風箏線拉在兩根木桿之間,把摻了碎玻璃的漿糊小心地塗在線上。碎玻璃越粗糙,越呈砂礫狀,塗在風箏線上時,就越有可能割破自己的手指,也越有可能割斷對方的風箏線。鬥風箏的目的就在於此。斷線的風箏飄落地面時,誰撿到就是誰的。後來,我在劍橋大學念書時,才得知羅馬法把這樣的風箏稱為"無物主的財物"。

我們比賽陀螺。陀螺是從店裡買來的,最貴的一種用硬柚木製成,經得起對手陀螺的撞擊,不會留下任何深凹痕。為了增強陀螺的防衛力量,我們用銅製圖釘給陀螺的外表釘一層裝甲,使它能擋住對手的攻擊。

我們也比賽彈子。在一片堅實的沙地上,我們挖三個排成一線的洞,以便輪流把彈子彈進每一個洞裡。比賽的時候,是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彈子放在適當的位置,然後用右手食指把彈子彈出去。你也可以攻擊對手的彈子。如果彈子靠近洞口,你盡可以用自己的彈子大力把它撞開,最好是把它撞破。便宜的彈子通常是用灰泥做的,也有用水泥和石膏混合做成的。這種彈子一經撞擊,很容易裂成兩半。只有貴的那種,是用堅硬的石塊或是真正的大理石做的。

這些遊戲,能培養一個人的戰鬥精神和爭取勝利的意志。我不曉得這是否為我日後從事政治活動預先做好準備,但這對於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倒是一種很好的訓練。何況我們並不軟弱,也未被寵壞。當年我沒有花哨的衣服和鞋子,今天我的孫子卻樣樣有。他們所穿的輕便運動鞋,仿照成人所穿的最新款式,鞋後跟還裝上電池和燈泡,能夠發出綠色、琥珀色和紅色的閃光。我這一代人所穿的是簡單的樹膠底帆布鞋,每雙四五角錢,多數是本地鞋廠製造的。後來,霸打鞋公司生產了一種質地較好的膠鞋,每雙一塊錢。每年正二月華人農曆新年到來之前或是年中,如果幸運的話,父母親就會到密駝路的鞋店給我買雙質量很差的本地製造的皮鞋。鞋內底,甚至那未外露的後跟,都是用硬紙板充數的。如果皮鞋給淋得透濕,就會扁鬆開來。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