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地住宅用地土地增值費平均上調近13%
從星期五(9月23日)起,非有地住宅用地的土地增值費平均上調12.9%,上調幅度顯著高於今年3月的0.3%。
分析師認為,過去半年的集體出售活動非常活躍,推高非有地私宅的土地增值費。這會影響發展商的利潤,促使它們在投標地段時更謹慎。
根據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星期四發布的文告,在118個區當中,只有兩個區的非有地住宅土地增值費不變,其餘116個區上漲6%至20%。
土地增值費取代之前由國家發展部制定的發展費。這是由發展商支付給政府,用來填補土地使用密度和價值提高後的價差,反映了發展商的土地需求。
隨著土地增值征費法令從8月1日起生效,土管局統一負責徵收所有土地增值費用,改由它發布最新的收費調整。

(圖片來源:網絡)
| 經濟重開帶動商業活動 商業用地土地增值費平均調高5.4%
土管局在徵詢首席估價師的意見後,制定最新的土地增值費,每年進行兩次調整。這一輪調整的收費從9月23日起生效,直到明年2月28日。
這一輪非有地住宅的土地增值費漲幅,是所有土地用途組別中最大的,也是自2018年3月以來最高的一次,當時平均漲幅為22.8%。
漲幅最大的是園景路、企業路、裕廊西2道、泛島快速公路(PIE)、克蘭芝快速公路(KJE)、蔡厝港1道、蔡厝港大道、蔡厝港路、兀蘭路、武吉知馬路上段、武吉巴督,以及武吉班讓一帶地段。
| 分析師:為持續強勁市場降溫
合登集團(Huttons)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指出,過去半年,集體出售活動強勁增長,有多達八個住宅和兩個商業地段出售,帶動土地增值費上揚。土管局從本月起也調整剩餘土地費用,進一步提高發展商須承擔的成本。
他說:「發展商成本將隨之顯著提高,侵蝕利潤。它們可能重新評估集體出售地段的投標價,影響一些地段出售的成功率。」
房地產分析師王伽勝認為,儘管政府去年底推出降溫措施,但市場繼續升溫。最近幾個新私宅項目賣得非常好,政府不得不提高土地增值費,確保發展商保持謹慎。
經濟重開帶動商業活動 商業用地土地增值費平均調高5.4%

分析師指出,經濟重開促進旅遊業恢復,烏節路一帶的商業活動增加,進而推高該地段的土地增值費。
(檔案照片)
我國經濟全面重開帶動商業活動,商業用地的土地增值費平均調高5.4%,漲幅高於上一輪的調整。
根據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星期四(9月22日)發布的文告,商業用地的土地增值費平均調高5.4%,高於今年3月的0.7%。118個區中唯有兩個區維持不變,其餘上漲3%到8%。
商業用地土地增值費最高的地段包括烏節路一帶。房地產分析師王伽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我國經濟全面重開促進旅遊業恢復,作為標誌性購物地段的烏節路重新吸引旅客回返,提高那一帶的發展潛能。
王伽勝說:「另外,人們減少居家辦公,開始回返辦公室,推動了零售和辦公樓市場。政府在疫情期間沒有上調商業用地的增值費,現在是彌補損失的時候。」
除了酒店與醫院、宗教場所與民事及社區機構和其他三類組別的土地增值費維持不變,其餘組別的費用都上漲。
| 非有地住宅用地土地增值費平均上調近13%
非有地住宅用地的土地增值費也平均上調了12.9%,有地住宅用地平均調高10.2%,以及工業用地平均調高2.3%。
仲量聯行(JLL)新加坡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鄭惠勻認為,所有主要土地用地的增值費增加,反映了本地房地產市場大致上表現強勁,主要是我國政府堅定邁向經濟重開,以及防疫措施從今年4月起快速和大規模解除所推動。
其中,有地住宅的土地增值費漲幅,是11年以來最大。118個區中,116個區上漲9%到14%,唯有兩個區維持不變。
鄭惠勻指出,有地私宅市場增長強勁,這個領域的房價今年上半年上揚7.3%,漲幅高於去年下半年的6.6%。
至於工業房地產,這個領域在疫情期間展現韌性,租金有所上升,帶動投資者興趣。過去半年,工業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額多達14.6億元,高於之前半年的8億539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