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疫情防控為何高效?新加坡醫療體制一覽

2020年03月21日   •   1萬次閱讀

防疫阻擊使新加坡又一次上了頭條。

從疫情爆發初期的「佛系」動作引起紛紛討論,言之是否會重演武漢老路,到防控取得初步成效、單日出現零新增,再到出現新一輪輸入性高潮後採取更嚴厲的邊境限制措施和更周到的社會防護,新加坡步步走的紮實。看似考試複習不多卻仍泰然的優等生,引來世界關注。

截至3月19日12時,新加坡累計報告感染345例,零死亡,總出院人數124。其中,2月23日,單日零新增。 近日以來,新增呈現的較快增長趨勢以歐美輸入性案例為主,這也與新加坡作為開放港口的國家定位有關。

新加坡疫情防控為何高效?

1) 政府反應迅速,信息發布透明公開。

從疫情在中國爆發起,新加坡就密切關注著疫情發展。1月31日,宣布暫停對對持有中國護照旅客的簽證發放,同時從中國回新加坡的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工作準證和居住證的持有者需要14天的在家隔離期,工作單位也相應地給予這些員工14天的居家帶薪假(LOA);之後不斷調整措施,升級至強制居家通知(Stay-Home Notice),從大陸回返新加坡的人群必須14天內時刻停留家中;到今日為止,除中國外,過去14天去過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的旅客將不准入境,從東協國家、日本、瑞士、英國的入境者需要自我隔離14天,發布會上多個部長也強烈建議本地居民延後非必要的出國行程。

同時,政府也通過衛生部網站、官方WhatsApp消息訂閱和權威媒體每日公布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及具體情況(性別、年齡、身份、國籍、旅行史和密切接觸史等)、及時闢謠;還在報章、電視、戶外廣告等一切空間發布健康指南,號召居民不要恐慌,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衛生部網站的每日通知更新

2) 具備遠見卓識,防控未雨綢繆

羅馬遠不是一日建成的。新加坡的精英治理使得政府頗有遠見和憂患意識:在2003年的非典中受到重創後,新加坡就開始籌建國家傳染病中心(National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簡稱NCID)。經過15年的籌備,2018年12月,有著111年歷史的原傳染病中心CDC完成歷史使命,所有設施搬入新的NCID大樓。NCID在此次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多層重要作用,可謂新加坡的「火神山」。

(《從SARS到新冠病毒,在新加坡從來沒有什麼佛系》)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

新加坡政府在社會治理上也呈現出相同的智慧。在之前遭到恐怖主義勢力威脅的時期,政府就做好了全部準備,那句國防廣告語中的「Not if, but when」(不是萬一,而是何時),意譯之下正是「時刻準備著」,叩擊著警鐘和心弦。

國防宣傳海報

3) 預警機制及時,醫療資源集中

如同上文提到的,新加坡不僅依據疫情發展隨時升級措施,事實上,早在1月初,幾家醫院即開始提示一線臨床醫生詢問旅遊史、及時上報、篩查、隔離;2月8日起,NCID所在的陳篤生醫院,所有肺炎病人,無論是否有旅遊史、接觸史,全部收入NCID;自3月5日開始,所有入境新加坡時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的人需採集鼻咽拭子樣本,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2月8日起,新加坡的疾病應對級別(CORSCON)調高為橙色。橙色預警意味著疫情已出現社區感染的跡象,不僅入境限制、隔離監控愈發嚴格,各家醫院也採取了細化的分流措施以降低疑似病例進入院區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

社區醫療層面,應急防疫體系啟動,全島884家指定的公共衛生防範全科診所PHCS(Public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加入響應機制,張文宏主任所說的「武當」800診所即從此出(《新加坡800武當門診是怎麼來的?》)。這些診所依照嚴格依照流程對可疑病例進行基本篩查和判斷,共享醫療信息。經由PHPC轉去國家傳染病中心的案例,都作為重點懷疑對象進行了核酸測試,以防漏網之魚出現。從診治流程、到工作區域結構、到醫護人員防護措施、再到財務補貼和藥物優先權,政府都給了這些診所詳細的指導和支持。

同時,在總理髮表的講話中,也提到新加坡將做好準備面對病例激增,讓嚴重病例優先住院,輕症者診所就診或在家休息,醫院也空出病房時刻準備,將醫療資源的效率最大化。

4) 追蹤手段先進,隔離措施執行到位

從1月底起,新加坡在機場、陸路、海路關卡都設了專人專崗進行體溫篩查,符合疑似病例定義的都會從關卡直接送去國家傳染病中心進行病毒檢測。入境時,不僅需要填寫健康聲明表格和提供旅行史、密切接觸史,還需要提供在新的住址以便衛生部相關官員聯繫和隨時抽查。

在病例追蹤上,新加坡動用了刑偵力量,通過電話記錄、打車軟體等對確診病例的行跡進行詳細調查(《我在新加坡打病毒》之鑑證實錄》)。因此本地幾大感染群都及時得到了確認和預警;而對於沒有遵守居家隔離或謊報旅行史者,也採取了如起訴、解僱、取消綠卡等嚴厲措施。

新加坡聯合早報相關報道

新加坡聯合早報對幾大感染群和新增病例總結

新加坡醫療體制一覽

事實上,新加坡在此次防控中的突出表現,並非無本之末,其醫療體制優勢早就開始凸顯,在近幾十年的發展中更加廣泛地得到了承認。

2014年彭博社發布的醫療體系排名中,新加坡全球位列第一;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 發布的「世界健康報告中」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新加坡是全球擁有最安全血液供應服務的國家之一。

所有這些,都是以整個醫療體系的機制健全、投入得當、運轉高效以及其作為國民支柱的重要地位密不可分。

1) 醫療開支及全民健保

從醫療開支來說,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新加坡全年醫療預算支出只占全國GDP的2%-3%(新加坡2020財政預算案數據),低於中國的6%-7%,更遠遠低於美國的16%-18%,而人均壽命達到74周歲,遠超除日本外的其他國家,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高效可見一斑。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曾自豪地總結道,「在確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我們不曾大量耗費資源,也沒有讓病人等待時間過長。」

國家為國民提供為基本及強制醫療保障,簡稱3M。3M指的是「保健儲蓄計劃」(Medisave)、「終身健保計劃」(Medishield Life)和「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在僱主為員工所上的公積金中,保健儲蓄用於專門支付個人或家庭的醫療費用的戶頭;「終身健保計劃」則是國民用保健儲蓄戶頭的存款投保,確保他們有能力支付重病治療和長期住院的高昂費用;「保健基金」則專門服務於無力支付醫療費的貧困國民,由政府每往保健基金里撥款,基金收入會被撥到各個公立醫院,無法自行承擔住院費用的國民可以申請使用醫療基金。

在具體到每個人的支付中,政府也細化到了方方面面:

在公立醫院,政府對於公民和永久居民給予一定補貼,在不同等級病房的選擇上,級別越低補貼越多。A級(單人間)沒有補貼(但可以用公積金支付一部分);B級(二人間和四人間)和C級病房補貼,C級補貼最高。

相比而言,因為沒有補貼,私立醫院沒有像公立那樣資源緊張、人滿為患,但是費用也較為昂貴,雖可以用一定限度的公積金(Medisave)報銷,但是總體帳單仍然高出公立。

一般去私立醫院進行診療的患者往往有商業保險支付(即綜合健保計劃,又稱IP,可以保障到私立醫院的各級病房以及公立醫院的B1級別病房費用以上),而上文所述的強制性保障Medisave的儲蓄額可以報銷公立醫院B2級別以下病房費用,可謂各級機構各司其職、各種保險對號入座,效率可見一斑。

在此次疫情中,政府開始負擔確診病例的所有費用;在大量出現輸入性病例之後,為保證醫療資源不被濫用並依照國民優先的原則,外籍確診病例需自行支付費用,有效集中了醫療資源。

2) 醫療分級制度

新加坡採取的是醫療分級制度,即以社區醫療為基礎,綜合醫院為支撐、專科醫院為補充的金字塔形結構。

其中,社區醫療提供基本保健、門診治療、婦幼免疫、轉診服務等,包括全島隨處可見的全科診所(GP Clinic)、區域性政府綜合診所(Polyclinic)和社區醫院(CommunityHospital)。

社區醫療體系中,全島共1700多家診所中超過八成服務是由私人診所和醫生提供的,餘下為政府公立診所(全島共21家),經由基層醫療機構轉診去綜合醫院的患者,將得到政府補助,反映為帳單金額的扣減,以此有效地分診分流,緩解了綜合性醫院的壓力。

新加坡全國Polyclinic圖

上文已述,此次抗疫中,基層診所發揮了重要作用。即時、高效的響應機制和有效的防範追蹤,也可看出這些診所平日修煉的內功。事實上,全科診所在 「最近一公里」就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上文所述,診所覆蓋全島,居民區更加密集,而且私立的診所比重很大,承擔了巨大的責任。

政府給出的疫情期間PHPC診所就診指導

新加坡社區醫院作為醫療體系的中間架構,亦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新加坡社區醫院是做什麼的?》)。一般輕症如感冒發燒,在上文所提到的諸多診所可得到醫治,難以解決的則被轉診至綜合性醫院,而社區醫院承接著從大醫院治療後需恢復及綜合護理的患者病例。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患者術後從醫院轉入社區醫院,能夠接受到密切監測護理、康復治療、甚至臨終關懷服務。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除了受到家庭科培訓後「出科」的主治、顧問醫生(相當於主任醫師)之外,更有物理治療師(Physiotherapist)、醫療社工(Medical Social Worker)等協助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政府也制定相應政策鼓勵病人在社區醫院康復,從而避免過分擠占綜合醫院的醫療資源,使得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和優化。

新加坡的綜合醫院可謂在金字塔頂端,診治接最為疑難和複雜的病例,提供從急診、到專科門診和住院治療的系列服務。全島現有公立醫院8家,包括婦幼醫院1家和精神病醫院1家,其承接著全國80%的大病手術和治療(恰好與私立診所承接80%的日常門診量遙相呼應)。綜合性醫院,類似於國內「三甲」的分級概念。其中,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General Hospital)是新加坡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公立醫院,以其醫療可負擔程度和卓越的教學功能獲得美國權威雜誌《新聞周刊》數據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第三的排名;此外,公立還有新加坡陳篤生醫院(TanTock Seng Hospital)、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Hospital)、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新加坡樟宜綜合醫院(Changi General Hospital)和竹腳婦幼醫院(KK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Institute ofMental Health)等。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