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坐落於各大綜合性醫院中的6間全國性的專科中心,涵蓋關於癌症、心血管、眼科、皮膚科、神經科及牙科的醫療服務,如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Cancer Center Singapore)、國家心血管中心(National Heart CentreSingapore)和國家口腔科中心(National Dental Centre of Singapore)坐落於中央醫院、國家神經科中心(Neuroscience Institute Singapore)和國家皮膚中心附屬於陳篤生醫院等。

新加坡全國公立醫院圖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醫療「黃金標準」的國際聯合委員會品質認證(JCI認證),在新加坡已有13家醫院和醫療機構中得到認可,占獲得認證的亞洲醫療機構的三分之一。JCI的評定標準從以為患者提供的服務(包括患者安全、患者治療、醫療持續性、患者家屬教育等)、醫療機構管理標準(包括感染防控、設施安全、人員資格、綜合管理)等368個標準予以仔細衡量,受到認證的醫院可謂代表了全球醫療機構的最高水平。從1997年起,全球至今有1005家醫療機構獲得認證(截止2016年中國有90家)。
另外,通過 JCI 認證以後醫院可以獲得國際醫療保險賠付,即符合條件的外籍患者可享受一定的國際醫療保險,大大幫助了醫院提高全球化程度和知名度。
新加坡的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都有上榜,可見新加坡國家層面醫療的整體綜合水平。除了公立以上的醫院都得到JCI認證之外,私立的得到認證的有百匯醫療旗下的兩家伊莉莎白醫院(Mount Elizabeth Orchard; Mount Elizabeth Novena)、鷹閣醫院(Gleneagles Hospital)、萊佛士醫療旗下的萊佛士醫院(Raffles Hospital)、以及非營利性醫院安微尼亞山醫院(Mount Alvernia)等。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

伊莉莎白烏節路醫院

鷹閣醫院
關於新加坡公立和私立醫院的比較和分野,相對客觀來說可以歸結為幾點:
A. 支付制度不同
上文所述,政府對公立醫院給予一定補貼,在不同等級病房的選擇上,級別越低補貼越多;私立醫院費用可用公積金Medisave戶頭和商業保險支付;而對外籍人士,兩種醫院費用差別不大。
B. 預約制度不同
在新加坡的公立醫院,要看專家門診必須通過診所轉診,預約周期比較長;相對來說,私立醫院的專家預約較為容易,不強求推薦信(從全科診所轉去私立專科的情況也大有人在)。當然,頂級知名專家的門診不好預約,在私立的也一樣。
C. 醫生與醫院的關係不同
在公立醫院(當地稱為Government Hospital/ Restructured Hospital),醫生的以雇員形式受聘於衛生部控股(Ministry of Health Holdings)或醫院本身,這與國內大部分醫院相同。
而在部分私立醫院,專科的專家們並非雇員,而是合作關係:主任職稱的專家們在公立醫院執業多年後,跳槽至私立,將診所設在醫院內,醫院收取診所租金。在同一個患者的診治中,如果有住院手術情況,醫生向患者收取問診費、手術費,醫院則收取住院費、耗材、手術室使用等相關費用。典型代表就是百匯醫療(ParkwayHealth),旗下的伊莉莎白醫院、鷹閣醫院都居於亞太前列,還有40多個全科診所遍布全島;萊佛士醫療則有萊佛士醫院、萊佛士全科診所、萊佛士牙科診所等。
是否很暈?上幾張小編吐血整理的圖片,整個醫療體系中公私立機構的幾大門派歸屬馬上清晰:

新加坡醫療保健集團
(公立系統)

國立健保集團
(公立系統)

國立大學醫學組織
(公立系統)

新加坡百匯醫療示意圖
(私立系統)

新加坡本地大型連鎖診所集團示意圖
(私立系統)
此外,醫療人才的培養途徑、國家層面對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行為監管等多個方面,在此不一一贅述,未來有機會適時繼續闡述。
三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新加坡作為自由外貿港,對經濟全球化的依賴程度高,金融、投資、服務等是其支柱產業,平等、開放是其最重要的原則。如同評論說的一樣,「沒有封城的資本」。時至今日,新加坡在疫情的重擊下,也盡一切可能對抗其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施行業務連續性計劃 (BusinessContinuity Planning,縮寫為BCP),採取人員分組輪流進入辦公室和在家辦公、儘量運用遠程會議等辦法,維持社會和經濟的正常運轉。
作為東南亞甚至全亞太的精英治理典範,新加坡的醫療體制可謂他山之石。前瞻性、高效性,造就了一貫的優等生。而此次在席捲世界的疫情中,希望新加坡能夠與以往的成績一致,臨危不亂、平穩從容地保護社會,交付每一份答卷。
獅城醫見編輯組 2020年3月20日 參考文獻來源:
疫情情況更新:https://www.moh.gov.sg/covid-19
新加坡醫療衛生支出:https://www.moh.gov.sg/resources-statistics/singapore-health-facts/government-health-expenditure-and-healthcare-financing)
新加坡財政預算案:https://www.singaporebudget.gov.sg/budget_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