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iStock)
鑒於食品供應中斷的不確定性和頻率增加,當局將通過新法案引入「最低庫存量要求」(Minimum Stockholding Requirement),要求業者在有需要時,保留食品庫存和農糧食品的生產投入品。
至於白米進口商則必須根據現有的「白米庫存計劃」(Rice Stockpile Scheme)的規定繼續儲存白米。
《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周二(12日)在國會提出一讀;除了上述,「白米庫存計劃」也將歸入「最低庫存量要求」框架以進行管理,並由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或食品局繼續監管。
我國是在1974年初推出「白米庫存計劃」,規定所有白米、印度香米、小占米和蒸穀米都須要儲入政府米倉,儲存量是每月進口量的兩倍,以確保本地大米市場的供應和價格穩定。
提供更有效的食安槓桿
新框架除了將提供更有效的食品安全槓桿,也將讓政府在未來有需要時,將儲備計劃擴展到其他必須食品或農業食品中。
另外,法案也將要求本地農場制定並實施農場管理計劃,以降低食安、疾病傳播和水質風險,確保能持續性地擴大食品生產規模。
目前,所有本地農場必須維持農場的清潔衛生條件,家禽養殖場更得滿足額外的生物安全要求;上述農場管理計劃主要是希望為業者提供一個結構化框架。
藍海洋水產養殖科技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益生說,這些要求都是良好的標準,也是一個成功的循環水養殖系統(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簡稱RAS)養魚場必須做到的。
國會將於2025年1月對《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進行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