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人才湧入日益增多,新加坡只要求留下最頂尖的人才。
9月1日起,新加坡EP正式進入打分時代,新的EP申請人士將通過「互補專才評估框架(簡稱COMPASS)」進行打分。分數不夠或無法移民。

這一新規定,外籍工作者申請新加坡EP時將會根據打分系統進行評估。
這個系統考察了申請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薪資水平、年齡等因素,根據不同因素給予相應的打分。分數越高,獲批EP的機會就越大。
COMPASS計分原則
在新的框架下,滿足怎樣的條件才能拿滿40分?條件不夠,又該如何通過加分來彌補所缺分數呢?首先,我們先帶大家來看看四項基本標準有哪些:

具體我們一起來看下:
C1薪金
新加坡政府希望吸引高薪資人才來到這個國家,所以申請人的薪資水平越高,分數就越高。因此,擬移民新加坡的申請人應該努力提升薪資水平來提高EP申請成功率。
C1薪金標準將以競次排序的方式進行打分。在綜合考察申請人的崗位、年齡和與新加坡本地同級別的PMET員工(P指專家Professionals、M指經理級Manager、E指管理層Executives、T指技術人員Technicians)的比較後,將按照申請人所在的百分位給予相應的打分。
如果申請人的工資達到前90%的水平,將獲得20分;
如果工資處於65%至90%之間,將獲得10分;
如果工資低於65%,則無法獲得打分。
目前,新加坡人力部已公布了各行業薪資的指標。下面這張圖是銀行和金融業的指標:

相對來說,這個薪資要求對於年輕申請人來說是比較有好處的。年齡較小的申請人將會有更大的優勢,打分也會更高。看來人還是要儘早成才。
C2學歷
擁有更高學歷的申請人將獲得更高的分數,因此,有意移民的申請者要重視教育水平的提升。
頂級學府(如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新加坡本地政府大學、某個領域獲得突出成績的職業院校)畢業為優秀20分
本科及以上同等學歷為及格10分
無大學學位者為不及格0分
以下是可獲得20分的「頂級學府」範圍:
● 國際排名前100名的大學及亞洲其他知名大學
● 新加坡本土公立大學
● 在特定專業領域獲得高度認可的專業學府
新加坡人力部認定的中國內地「頂級學府」有清、北、復、交、中科大、浙大等。可以看出,高校、高學歷人才在申請中占據非常大的優勢。
新加坡作為知識經濟高度發展國家,十分重視申請人學歷背景及專業技能。所以移民者必須證明他們有充分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來適應新加坡的要求。
C3 員工多元化程度
團隊結構單一,往往也意味著公司現代化程度不夠。新加坡一直以來鼓勵企業打造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員工團隊,以此培養更多維度的人才。
候選人國籍在公司PMET中所占的比例5%以下為優秀(20分);
5%-25%為及格(10分);
25%及以上為不合格(0分)。

C4 對本地人就業的支持
與C3相輔相成,C4考察的是申請人企業對新加坡本地就業市場的扶持,Compass可為新加坡本地勞動力創造機會並建立由本地和外國PMET組成的互補團隊的公司。
對公司聘用本地人做出要求50%及以上為優秀(20分)
20%-50%為及格(10分)
20%以下為不合格(0分)
此外還有其他的加分項:
C5 稀缺技能
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發展,補充新加坡本地勞動力的短板,對於新加坡特別緊缺的崗位,MOM列出了緊缺職業清單(SOL),如果申請人的職業屬於SOL清單上的27項工作,可以額外獲得20分積分。
C6 經濟優先戰略加分
該指標旨在表彰企業對新加坡的創新能力和國際活動做出的傑出貢獻,或者被NTUC認可為勞動力轉型活動的合作夥伴。
如果申請人的公司符合投資、創新、國際化或公司和勞動力轉型的特定評估標準,並且申請到政府某些優惠項目,則申請人可以額外得到10分的加分。例如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國際總部計劃。
在該評分框架下,EP申請將根據四個基本標準進行評估,包括了教育背景、工作經驗、薪資水平、年齡等多元化角度。要求40分才能達到及格線。
如果申請人的4個主要評估項目中並未得到40分,而是靠另外2個加分項「及格」,當局會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額外審查,比如了解對方的職業經歷等。
總的來說,新加坡的EP打分制,其實施目的在於管理外籍人才流動,同時激勵外籍人才,著重於在自身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薪資水平領域提升。具備競爭力,有助於優化新加坡的產業結構,保護新加坡本地勞動力的權益,確保他們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

新加坡EP就業准證適合的人群:
● 尋求拓展海外商業版圖,有海外公司上市計劃的企業管理者
● 想在新加坡創業投資,從事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等領域的經營人士
● 要求企業品牌國際化,希望品牌在新加坡推廣營銷,有開拓國際市場需求的人士
● 想為子女提供優質教育,有意願移民新加坡定居的人士
● 其他新加坡優勢行業的專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