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造成人員死亡的交通事故從2022年的104起增加到去年的131起,增加了26%,超過了2019 年冠病疫情前的117起。
新加坡每10萬輛汽車的死亡率為13.64人,高於許多其他國家,是英國的三倍多、日本的四倍。
新加坡司機的名聲一向都不是很好,是因為駕駛技術欠佳還是「車品」不好?
亞洲新聞台對大約2000名公眾進行了民調,詢問他們認為一下哪類別是最糟糕司機,有21%的受訪者投票給男司機或女司機,36%的人選擇豪車司機,43%的人選擇私召車和德士司機。
但更值得吐槽的,或許是新加坡駕車人士的這些陋習。
1、對別人的切換車道示意燈「視而不見」,甚至故意加速,不讓對方換道
每當司機打方向燈示意要轉換車道時,後方車子非但不放慢車速讓路,甚至會加速向前開車,導致車子無法順利換道。
後方有時甚至會鳴笛,指責對方「駛入我的車道」。
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時,或者是道路工程導致交通擁堵時,司機就會變得更不耐煩,認為「讓」了任何一輛車,都會導致自己遲了抵達目的地。
似乎相較於禮貌和安全駕駛,自己不吃虧更重要。
紅螞蟻私下覺得,有些自私的司機為了自己能更快到達目的地,不停地切換車道,才導致很多司機有了「先維護自己利益」的想法,無論如何都不讓別人「插隊」。
2、切換車道時不打示意燈
如上所述,有些司機對切換車道示意燈視而不見,甚至故意加速向前開車的行為,造成了另一種現象:
一些司機抱著「後面司機一定會看到我切換車道,到時他不得不讓我」的想法,直接不打燈,自己找機會「偷偷」切換車道
紅螞蟻甚至聽過一個朋友這麼說:
「你打示意燈就輸了,別人認為你要「插隊」,一定不會讓你的。」
另外,在深夜裡或一些人煙稀少的道路(如周末的緯壹科技城(One-north)附近道路),一些司機認為道路上沒什麼車,切換車道時就沒有必要打燈。
溫馨提醒,切換車道時不打示意燈是很危險的做法。

下雨天,多數駕車人士會亮起車頭燈以提高能見度,但還是有少數人沒有這麼做。(海峽時報)
3、凡有交通事故,就要放慢車速「雞婆」一下
無論是嚴重車禍、還是車輛發生小碰撞、汽車拋錨等事故,新加坡司機幾乎一定會放慢車速,了解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會拍照片或視頻,再放上社交媒體。
結果,這個「雞婆」過程導致車子大排長龍,紅螞蟻很多時候都以為前方發上了什麼大事故,才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塞車,直到抵達「案發現場」才發現,大家都準備散場了,沒什麼可看的,原來都是大家好管閒事導致塞車。
4、一遇到堵車,就要不停切換車道
在擁堵的路上,你總會看到一些辛勞忙碌的車影:它們來回穿梭,不斷變換車道。
鄰家的草總是更綠一些,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句話原來也適用於擁堵的新加坡公路。
堵車的當兒,總覺得自己龜速向前而感到煩躁,總感覺旁邊的車道不停地有車超越自己,每個司機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是不是隔壁那條車道更快?於是就按捺不住切換到旁邊的車道。
到了自己鍾意的車道後,又再次覺得旁邊車道的車資行駛得比自己快,結果再換車道。
很多人就是有了這樣的猜疑,不停轉換車道,導致堵車更嚴重。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早在1999年就做過相關研究,結論非常明確:
來回變道並不會讓你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反而會讓車上的人面臨車禍風險。
倘若大家都老實排隊,不切換車道,其實交通很快就會通暢起來。
道理人人明白,就是「怕輸」,不想成為吃虧的那一個。
5、駕車技術差,就認定對方是女司機,還要故意加速查證
在男女之間誰的駕車技術更差的民調中,女性的得票率比男性高出近100票,再次印證了女性被認為駕駛技術較差的刻板印象。
然而,如果男性在駕車時犯錯,往往被視為是當事人的個人問題,而不是他們性別導致。
紅螞蟻的男性親友看見別人駕得太慢、還是忘了打燈就轉彎、換車道等駕車技術差的行為,都還未看清楚司機的性別,準會說「一定是zha bor司機」(福建話,女人的意思)。有時還會加速上前,眼見為實,證明自己沒看錯。
雖然女司機的幾率挺高,但真的不是每一次都是。
本地第一個女賽車手克萊爾(Claire Jedrek)受訪時說,男性之所以駕駛技術更好,是因為從統計數據來看,駕車人士的確大多都是男性,這意味著他們的駕駛時間更常,因此也更熟練。
克萊爾也補充說,男性天生就對汽車和機械等方面比較感興趣,因此一般來說,更了解汽車操作的原理。
然而,在路上的時間更多,也表示更可能涉及交通事故。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12月報告,男性死於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三倍。

高架橋上交通順暢,橋下卻一片擁擠。(海峽時報)
6、很愛鳴笛
鳴笛是為了警告其他道路使用者自己的存在或即將要接近,提醒他人注意某些危險。
不過新加坡司機鳴笛,很多時候是催促別人趕快踩油加速行駛。
有網民申訴,有時在行人斑馬線前停下,等待路人過馬路時,後面就會有汽車司機不耐煩地鳴笛,示意讓他趕快開車走。
不過,不能全怪新加坡司機愛鳴笛,的確很多司機愛在等交通燈時開小差、滑手機、查看社媒等,以致交通燈轉綠後卻仍停留原地,後方司機不得以鳴笛提醒對方。
也許是這個原因,新加坡司機總覺得別人心不在焉,總愛鳴笛提醒別人。
7、不少私召車、德士司機駕車很不平穩,讓乘客很想吐
很多乘客反映,乘坐私召車或德士時,司機踩油門時,不是慢慢地加速,而是大力地踩,減速時又不是逐漸放開油門,而是猛踩剎車,讓乘客的身體一下子往前傾,又一下子向後仰。
整個車程,身體一直這樣來回地向前向後,讓乘客很暈很想吐。
紅螞蟻不是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上述駕駛惡習,不是新加坡獨有,在很多國家也常見。

(聯合早報)
澳洲市場調研公司Compare the Market評選的2023年世界最佳司機排行榜,新加坡其實位居第九,成績很不錯。
調查報告對比的因素包括:道路質量、車速限制、車禍死亡率等。日本司機高居榜首。
至於全球最糟糕司機排行榜上,新加坡不在榜上,反而泰國司機位居第一,鄰國馬來西亞則排在第五。
新加坡司機的名聲為何這麼差?
是因為新加坡生活節奏生活快,大家做什麼都講求速度,還是新加坡人口密集,車輛太多,所以容易發生摩擦?
或是,一切源於我們根深蒂固的「怕輸」精神?
汽車買賣平台sgCarMart副主編陳永豪認為,新加坡駕駛者的惡習其實跟我們狹小的國土不無關係,去任何地方最多也只需要一個小時,因此哪怕是一點點的延遲,都會讓人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
此外,新加坡的高昂擁車成本,也可能助長了人們傲慢。
換句話說,就是覺得自己花了很多錢買車子,就自我感覺很好,甚至妄自尊大起來,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給自己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