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發現銀行戶口突然多了一筆來歷不明的巨款,你會怎麼辦?
知名跨國銀行花旗集團(Citi)最近就一連兩次擺了烏龍,差點把上億上兆的款項匯到錯誤的帳戶中。
你沒看錯,確實是上億上兆!
兩起令人咋舌的烏龍,是因集團職員「手殘」,在轉帳過程中輸入了錯誤的數字。
據《金融時報》和彭博社報道,兩起「手殘」事件都在去年4月發生,一次涉及81兆美元,一次涉及60億美元。
「81兆美元」烏龍事件的應付款項原本僅為280美元,該錯誤在數小時後被其他職員發現並糾正。
「60億美元」烏龍事件則是職員在原本應填入金額的欄位中,把帳戶號碼「複製貼上」(copy and paste),導致出錯。

花旗銀行被爆去年曾兩度差點釀出大禍。(路透社)
若是我有一百萬?
看到這種新聞,相信不少人也會偷偷幻想一下,哪天銀行戶口如果真的這樣飛來一筆橫財,是否就發達了?
非也!
錯付的感情也許要不回,但錯付的錢就不一定了。
帳戶里多一筆不明金額可不是中馬票,千萬不能占為己有。
按照新加坡法律,侵占或花費不屬於自己的錢,是有刑事責任的。
新加坡雖然沒有像花旗銀行這類因職員錯誤操作而搞出的烏龍,但個人轉帳至錯誤戶口的事件,卻時有所聞。
在這類事件中,也有錯誤收到款項的人,因拒絕歸還不屬於自己的錢,或把錢拿去作其他用途,而被判監或罰款。
去年,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印度公民,因無法歸還錯誤轉帳至其戶口的2萬5000新元,被法庭以不當挪用錢財為由,判處監禁9周。
在該起案件中,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員向其公司借了個人貸款,但在還款過程中,誤把被告的戶口當成公司戶口,導致2萬5000新元被匯入錯誤帳戶。
事發後,被告明知該筆錢不屬於自己,卻仍分批把錢匯到其他戶口。
而匯錯款的行政人員透過銀行追索款項不果,選擇報警。
被告後來聲稱,那2萬5000新元已被他用來還債和匯給家人,最終因為一時貪念,身陷囹圄。
2019年,本地也有一名女子在提款時,發現帳戶多了1萬7000新元。
儘管她清楚知曉該筆多出來的錢並不屬於她,但仍決定把錢提出來,挪為己用。
警方在匯錯款的事主報案後,循線找到了被告,並在調查後將之逮捕。
法庭在2020年判女子監禁24天。

在個人帳戶收到意外之財,千萬不能占為己有。(聯合早報示意圖)
如今電子支付和轉帳功能完備,也有越來越多人利用輸入手機號進行轉帳,但若打錯號碼,又沒有進一步比對轉帳對象的名字等重要信息,就有「所轉非人」的風險。
2021年,一名本地男子進行Paynow轉帳時,錯誤輸入了手機號的其中一個數字,導致2萬新元誤轉給另一人。
收款人收到轉錯的錢後,雖接到匯款人請求其歸還款項的信息,卻選擇置之不理。
匯款人追討無果,決定報警。
收款人在警方介入後,最終分兩次把款項物歸原主,法庭以不當挪用的罪名,裁定被告罰款5000新元。
轉錯錢、收錯錢怎麼辦?
那麼不小心轉錯帳,或戶口收到不屬於自己的錢時,該如何是好?
根據金管局的相關指南,如有上述情況發生,不論是轉錯帳的匯款人,或是收錯帳的收款人,都應儘快與個人戶口所屬的金融機構聯繫。
匯款人向所屬銀行舉報後,銀行必須在兩個工作天內通知收款人的所屬銀行。
接下來,收款人的銀行必須聯繫收款人,協調歸還款項,並在五個工作天內把收款人的回應轉達給匯款人的銀行。
根據指南,上述時程在較複雜的情況下可能獲得延長。
過程中,銀行必須提醒收款人挪用錯誤轉帳的款項是刑事罪。
無論如何,由於銀行不能在未經客戶同意下,擅自將疑似不屬於收款人的錯誤轉帳款項轉出,因此,一旦收款人拒絕歸還,作為溝通渠道的銀行無法再有進一步作為。
在窮盡上述程序仍追討款項不果後,匯款人可以報警,如此一來,整件事便走入法律程序,拒絕歸還款項的收款人,可能將在不當挪用等罪名下被提控。
長話短說,面對戶口「飛來橫財」,記住一個原則就好,
不是自己的錢,一毛錢也不能拿。
主動上報銀行是最妥當的做法。
轉錯帳的人或對方的銀行若已聯繫上自己,那就聽一下任賢齊的《心太軟》,把那筆「看得到吃不到」的錢財物歸原主。
「不是你的,就別再勉強。「

81兆美元也好、81塊也罷,不屬於自己的錢,拿了就是不義之財,是要吃牢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