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博納產業提出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底推出降溫措施後,今年1月至3月,外國買家占所有私宅銷量的比率維持在2.9%至3.3%,4月開始有回升跡象,6月達6%。

國際邊境重開帶動外國買家重返私宅市場,外國人和新加坡永久居民購買本地私宅的占比近期有所回升。分析師認為,儘管新加坡去年底推出房地產降溫措施,但外國買家的興趣似乎不減,他們依舊擇優而棲,到新加坡來投資房地產。

01 降溫措施推出後 買房熱潮反增不減
數據顯示,去年12月底推出降溫措施後,今年1月至3月,外國買家占所有私宅銷量的比率維持在2.9%至3.3%,4月開始有回升跡象,6月達6%。這些數據涵蓋新售、轉售和樓花轉售(subsale)的非有地私宅。
至於永久居民買家的占比,在降溫措施推出後,從12月的16.7%跌至15.6%,但之後有所上升,3月時達到19.9%的高點,創下2018年2月的最高月份紀錄。

與此同時,俄烏戰爭、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通貨膨脹升溫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可能讓外國人和永久居民視新加坡為安全的投資目的地,加上新元保持穩定,帶動他們在我國買房。

從去年12月16日起,新加坡永久居民買第二套房子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調高多達10個百分點至25%,買第三套上調至30%。外國買家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一律調高10個百分點至30%。
專家也指出,新加坡去年底推出降溫措施後,今年大多時候,外國買家占比都保持堅挺,顯示外國人買房的興趣並沒有下降。「

另外,額外買方印花稅上調可能對一些外國買家影響不大,尤其是富裕和超高凈值人士。
02 包括永久居民在內 中國買家上季購366個單位
橙易產專家也觀察到,來自外國買家和永久居民的銷量在上個季度有所反彈。外國人在第二季買下295個單位,較第一季激增106%;永久居民在第二季買下1037個單位,較第一季增加23.3%。同期,新加坡人買下4704個單位,比第一季高28.6%。

專家指出:「外國人和永久居民買房情況反彈,說明儘管推出降溫措施,許多外國人仍有興趣把資金投向新加坡。基於其他亞洲國家面對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穩定局勢,我國成為他們投資的首選目的地。我們是最早順利過渡到把冠病當做地方流行病的國家之一,這提高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包括永久居民在內,中國買家上季度購買最多單位,共366個,其次是馬來西亞買家,共231個單位,印度買家129個單位。
專家還指出,中國買家上季度環比更多,但仍低於2021年第四季,降溫措施推出前的433個單位。
不過她預計,我國邊境全面開放會繼續推動買氣,目前中國人買房數目,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平均每季度288個的水平。

據市場人士透露,高檔私宅最受外國買家歡迎。例如,里峇峇利一帶的The Avenir和瑞雅嘉苑(Riviere),外國人占比特別高,分別為26.6%和17.5%。
萊坊研究主管鄭衛銘說,雖然額外買方印花稅調高,但外籍買家可能被我國政治和經濟穩定局勢所吸引,把本地房地產視為安全投資。不過,他提醒,利率上升可能導致房地產交易在下來幾個月放緩。
新加坡樓市的炙熱有目共睹。去年5月26日,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家族以將近3億新幣,在烏節路精華地段住宅區,一口氣買下一棟豪華公寓的全部20個單位。這棟名叫伊甸園的20層頂級公寓在2019年完工,位於新加坡德雷葛園2號,只需數分鐘便可步行至烏節路。
用房產經紀的描述「人們甚至來不及看一眼房子,買家的決定往往取決於觀看房屋視頻」,可見本地的房產市場火熱到何等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