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Mike Davie在臉書發表了,他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時接受新冠病毒的檢測過程。(翻譯:新加坡眼)
200輛救護車
3月22日,我被送進了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在我的救護車抵達前,前方已經有200輛救護車排隊了。

回溯幾個小時,當我還在接一通工作電話時,已經感到體溫已升高,頭腦不清醒。稍早前,也開始有乾咳的症狀。自行服用了泰諾(Tylenol)後卻還是持續高燒不退,我便到本地一家診所看診。
上周五以前,我們一家曾到韓國與加拿大旅遊,因此目前我還在居家隔離期。回到新加坡後,我與孩子們已開始15天的居家隔離。那時,Leslie剛從紐約出差回來。 由於有境外旅行史的緣故,我們屬於高風險群,因此我們遵照了所有居家隔離的指示。我在診所里坐著,並把這些旅行史告知了我的醫生。
在向醫生解釋了我的症狀及其出現時的時段後,我開始經歷了史無前例的「看病」過程。
與醫生的談話結束不到數秒,醫生已開始行動(我猜想是某種需要遵守的規程)。我立刻被送往在診所後方的隔離室,診所的醫療人員立即關閉診所進行消毒工作。我聽見一陣議論聲、一些醫護人員開始清理工作,還有與某機構、商場、有關救護車調度的通話聲音。 我在原地等待他們為我準備的特別通道。這家診所位於商場的三樓。從後門可通往一個半開放的走廊,上面已噴了消毒清潔劑。救護車來了,救護人員領著我走下樓梯和走出後門。他們告知我,他們還有兩個地點要去。前往國家傳染病中心時,有2名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也與我一同前往中心。
來到國家傳染病中心
接下來的經歷更特別。當兩架救護車開走後,我的救護車停在了前方特定位置,我們的後方還有一整排救護車。地面上標記的「X」,是允許我們站立的地方。這排救護車一個接一個的前進,以進行初始篩選和隔離。
進入醫院前,我們被告知『不許拍照,不許拍視頻』。當我進入醫院,我開始發高燒了(已6小時沒服藥)。第一位見到我的護士把我設為「高風險」,緊接著一位護工接我入院。每位病患都配有醫療人員、護士、護工、清潔人員、醫生、藥劑師和技術人員。醫院內看起來像是個戰區,所有工作人員都很鎮定、小心、有條理及專業。
護工與我走向大廳,大廳里在每個標記「X」的位置上擺放著桌子,每張桌子都有段距離。障礙物可防止人們走向錯誤的地方,也可標記出誰該屬於哪裡的,以及他們的狀態是什麼(高風險或低風險)。
我開始填寫一些問卷,無關保險及信用卡,這裡只在乎與新冠肺炎病毒相關的問題。問卷在頁面上清楚寫明「請勿拍照或與任何人共享此信息...」,因此我會尊重他們的意願。我所能暗示的是,這裡的醫療保健系統,是我在別處見不到的。他們正在竭盡所能,確保公民的安全,保護國家的經濟,以及他們將盡一切努力來結束病毒的蔓延。
我所在的區域大約有30張桌子,有不同程度的患者,共同點是我們都屬於高風險群。
我被留院隔離了
隨著夜晚降臨,醫療人員打電話告訴我們要檢查我們的肺部。X光室距離我們只有幾米。每個疑似病例都需要照X光。若你幸運,外加你的肺部情況還不錯,只需做咽拭子檢測就可回家。在家等待12個小時,檢測結果就會出爐。若呈陽性,救護車會馬上將你送回醫院。6小時後,一些人回家了,醫生給了我一個壞消息。我的肺部已受到感染,我要留院觀察了。 現在,這是我第三次聽見「不能拍照,不能拍視頻」。我被送往一間獨立隔離室,我將在此地等待我病毒檢測的結果。我的手腕上裝有一台可以測量我血液中氧氣的設備(新冠病例的主要擔憂之一)。之後是咽拭子檢測。在臉書或上網了解到咽拭子檢測的痛苦,的確很痛,令人不舒服。對於那些沒見過咽拭子檢測,它會從你的鼻子進入,並使您的大腦發癢。當我完成血液檢查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周圍發生了什麼。 因為我不能把我所拍攝的房間照公布出來,我只能說它是我見過的,最乾淨、最具有現代感、最整潔的病房。進入病房前,它有一個「氣閘」式空間。醫療人員進來後,需關上第一扇門,再打開第二扇門。他們從頭到腳都身穿一次性危險物品防護服。每次離開時,他們都必須進入一個將我病房與大廳隔離開的消毒室,脫下所有防護服,對隨身攜帶的物品也須進行清洗和消毒。每個來我病房的工作人員都須反覆進行此過程。為了進入我病房所需的準備工作。
大約凌晨3點半,我睡下了。測試已做,仍在發高燒,醫生也正在確認我是否患有新冠肺炎。12個小時後,我便會知道結果。 早晨,整個上午不斷有醫生、護士來關照我的病情。每次有人進來我病房,他們必須進行整個消毒工作。他們身穿的防護服的數量令人難以置信。我感到有點內疚,因為我也希望他們是安全的。即便他們可能會被感染,所有人還是很樂觀,冷靜和專業。我無法想像他們正在承受的壓力,他們也並未表現出來。
檢測是陰性!
現在是下午3點,好消息來了,第一次檢測結果呈陰性。我從未像此刻開心過。但話說回來,這病毒很棘手。在某種情況下,病毒是有一定隱藏性的,因為發燒,我的肺部確實也有一些問題,因此醫生也不想草率作出判斷。
第二天晚上,我在凌晨3點醒來進行第二次新冠病毒檢測。測試結果呈陰性。但因是肺炎,醫生不願冒險。為了解我的肺部情況,他們將X光機帶進我的病房。若你見過可移動的X光機,它看起來就像是帶有吊頸的恐龍。放射技師離開後,他須花10分鐘進行消毒工作,才可離開。他也很開朗且專業。每小時有數百名患者和數十名患者湧入……他們依然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第三天我還在這裡。夜幕即將降臨。我下一次的新冠病毒檢測是凌晨3點。我想說,我很幸運。幸運的是,我不需要呼吸機,而且幸運的是,這是一種奇怪的又偏偏此時發作的其他類型肺炎。隨著一切的順利進行,新加坡的醫療系統正在確保我與周圍人的安全。
若你讀到這裡,我想繼續談談。親眼目睹新冠肺炎造成的混亂,對醫療系統的壓力以及治療患者和保障醫護人員安全所需的工作和物資量超乎想像。我在一線親眼看到他們專業的醫療操作,我對這個行業的所有人(也包括維護醫院安全的保安、門衛和清潔人員)及系統本身也有了更多的尊重。人們自我隔離是有原因的,實行「社交距離」規範是有原因的。
若你生病了,你就該遠離社會大眾。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令人讚嘆不已。但它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今天的醫療情況處於良好狀態,是因為他們採取了保持這種狀態的措施。這種應對模式,就沒有體現在在沒有那麼先進的醫療系統中。這就像我所形容的1樓戰區一樣,會有有大量的病患。新加坡能夠對病毒蔓延進行嚴格的管控,我覺得其他國家也能像新加坡有這樣的處理方式。
對於那些把社會距離當成笑話的社會和人們,請冷靜。如果你看到內部的情況,那麼您會很快意識到我們的醫療系統所面臨的問題。因此,請停止發布扭曲新冠病毒所呈現的現實的垃圾訊息。現在的狀況不容樂觀,人們面臨死亡,而醫護人員同樣冒著生命危險來挽救您的生命。
感謝所有為確保我們生命安全而做出努力的全體人員。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2020年伊始,席捲全世界的這場疫情,影響了無數人的生活軌跡。
新加坡眼《疫·情:獅城故事》微紀實專欄,收錄普通人的故事。發送你的故事和圖片到[email protected],告訴我們疫情如何影響了你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