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武裝部隊在今年的三叉戟演習派出多個軍備,包括兩艘登陸艦「堅韌號」(RSS Endurance)和「堅持號」(RSS Persistence)。登陸艦也是我國海軍現役最大型軍艦,內部到底長什麼樣子?讓記者帶你一起探究竟!
「堅持號」於今年10月中旬離開新加坡,耗時約兩周後抵達澳大利亞洛坎普頓(Rockhampton),參與新澳的三叉戟演習。
《8視界新聞網》記者和攝記上周六(9日)受邀參觀這艘登陸艦,進一步了解登陸艦上不同角落的運作。記者同時也有機會在軍艦上過夜,體驗士兵的海上生活。
堅持號作戰官傅坤勝少校帶領記者參觀了軍艦上不同角落,其中包括艦橋(Bridge)、艦橋翼(Bridge Wing)、直升機運行中心(Helicopter control room)、作戰情報中心(Combat Information Centre)、機械控制室(Machinery Control room)和醫療室等。
夜晚能見度低 增加任務難度
艦橋是登陸艦的指揮駕駛艙,船隻上的主要設備控制介面都集中在這裡。艦橋左右兩邊則是艦橋翼,從那裡望去可以看到登陸艦上的三種武器,即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 (OTO Melara 76 mm),CIS 50MG 重機槍和25mm 颱風武器槍,這些武器讓登陸艦具備自衛能力。
參觀過程中,記者有機會看到士兵如何出動裝備與人員用快艇(Fast Craft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 FCEP)。傅坤勝少校分享,一艘登陸艦可承載四艘通用型快艇(Fast Craft Utility)和十艘裝備與人員用快艇。
他也分享了這些快艇在晚上行動時,會比白天增加多少難度。
「在夜晚你無法看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需要用紅燈幫忙(增加能見度)以便完成任務。紅燈相對白燈而言比較不會刺激眼睛,進而讓眼睛更快適應黑暗。」
二度參加三叉戟演習的32歲CH-47F型契努克直升機飛行員蘇偉棟上尉也同樣表示,澳洲洛坎普頓的燈光較少,相對新加坡的夜晚更暗。為了確保任務不受影響,團隊會進行全面的任務簡報並制定可行的應急計劃。

士兵如何出動裝備與人員用快艇。(圖:林映慧)

作戰情報中心。(圖:林映慧)

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圖:林映慧)

醫療室。(圖:蔡慶順)

直升機運行中心(Helicopter control room)。(圖:蔡慶順)

裝備與人員用快艇(Fast Craft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 FCEP)。(圖:蔡慶順)
軍艦工程團隊缺一不可
機械控制室主要管轄的範圍是登陸艦的主引擎、發電機、空調等關鍵系統。高級海事工程師四級軍事專才梁映琪以人體器官比喻起團隊。
「船上的工程團隊就像人體器官一樣,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缺一不可。我們全體隊員一起確保戰艦的正常運作。就如人體需要所有的器官才能正常操作。」


高級海事工程師四級軍事專才梁映琪和團隊成員。(圖:蔡慶順)
記者也在登陸艦上度過一晚,體驗海上生活。想要知道登陸艦的寢室長什麼樣子?點擊視頻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