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的研究報告顯示,本地各類房地產去年在拍賣會上成交的總額增加193%至8590萬元,敲錘成交的房地產共32個。去年在拍賣市場推出的房地產共670個,較前年多了35.4%。
本地房地產拍賣市場強勁反彈,去年定錘成交的房地產總額較前一年多出近兩倍,逾8500萬元,這股增長勢頭預料今年將延續。
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本地各類房地產去年在拍賣會上成交的總額增加193%至8590萬元,敲錘成交的房地產共32個,售出的成功率從前年的3.6%上揚至4.8%。去年在拍賣市場推出的房地產共670個,較前年多了35.4%。
萊坊房產拍賣與銷售部主管李秀萍預期房地產拍賣行情今年繼續向好。她在報告中指出,隨著政府今年逐步終止延長信貸支援或貸款援助,在拍賣市場推出的房地產預計將增加。此外,買家或許會趁利率上調之前進場,以便鎖定較好的利率。他們也可能預期房價在樓市降溫措施推出之後走勢放緩,較符合他們的期望。
李秀萍說:「這些因素以及投資者興趣在疫情後反彈,今年在拍賣會上售出的成功率預計與去年相差不遠,約為5%。」
房地產拍賣主要由屋主銷售和被銀行抵押逼售(mortgagee sale)組成。當中,由屋主推出拍賣的房地產去年增加近一倍,從2020年的180個增至352個。屋主銷售的房地產中約有41.2%是住宅房地產,其中不少是有地住宅,它們開價都超過250萬元,其中逾半數要價超過500萬元。
零售市場明顯受到冠病疫情衝擊,由屋主推出拍賣的分層地契零售單位激增約五倍,從2020年僅17個增至去年達101個。
據李秀萍觀察,越來越多買家要求進入私下協議(private treaty),以享有更大的靈活度。不少房地產在拍賣過程中取得宣傳效應後,轉而在拍賣會之外議價,達成交易。例如,去年第四季,位於橋北路666號的一個店屋在協商後以450萬元轉手,低於原本的498萬元開價。
另一方面,去年被銀行抵押逼售的房地產減少5.6%至289個,當中有47.4%屬於住宅。李秀萍指出,去年被抵押逼售的房地產減少,可能是因為工業和住宅等市場有所好轉。
| 今年被逼售房產可能增加
然而,有市場人士預期今年被逼售的房產可能增加。
SRI執行合伙人莫思思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多項貸款紓困措施其實已在去年底結束,一些屋主在援助停止後或無法繼續償還貸款,今年可能會有更多被銀行抵押逼售的住宅進行拍賣。
莫思思指出,以房地產類別來看,被銀行抵押逼售的主要是住宅,工業和零售房地產一般上占少數。
根據萊坊的報告,這些被抵押逼售的住宅中,高達83.2%是非有地住宅,其中約25%位於第九和第10郵區。這一帶被逼售的單位每平方英尺平均開價為2218元,低於去年市場上平均2393元的尺價,為買家帶來以優惠價購買的機遇。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陳紫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