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彭博社發布全球抗疫排名,紐西蘭仍居榜首,新加坡從第11位上升至第5位。
原本位居第二的日本,因為過去兩個月爆發第三波疫情,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不到兩個月激增十萬起病例,如今累計病例達20萬1074起,抗疫排名下跌五位至第七。
原本排名第四的韓國,如今跌到第八,首都圈從昨日起禁止五人以上聚會。

原本排名第三的台灣則上升到第二,原本第七的澳大利亞上升到第三,原本第六的挪威上升到第四,原本排在第11位的新加坡則上升六個位置至第五。
而抗疫表現一直出色的中國卻意外地只排名第9名,小編一看,是在疫苗接觸率方面百分比偏低。
上面的這個排名和你心中排名一致嗎?
小編也總結我們編輯部討論後一致得出的抗疫國家優等生和後進分子。也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你們心中覺得抗疫做得最好和最差的國家,為2020抗疫之年做一個總結。

01. 抗疫國家中的優等生
9月22日,中國第一財經研究院發布《全球疫情應對和經濟復甦108國綜合評估》報告。
其中,亞太國家表現突出,中國名列榜首;韓國疫情雖近期有明顯反彈,仍位居第4;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紐西蘭表現出色,位於前10位。
在歐洲,德國表現最為突出,位列23;奧地利、希臘、瑞士表現較為突出。

首先毋庸置疑,全國抗疫最成功的國家要屬中國。
考慮到中國是疫情最早的爆發地,參加的是閉卷考,而且中國人口之龐大,抗疫的難度無疑是最高的,因此目前取得的效果無疑是最難得的。
可以說經過艱苦努力,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趨穩,境外赴華人員越來越多。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紛紛放鬆赴華限制。
這表明:中國抗疫成果得到世界認可,經濟復甦步伐吸引全球眼光。

目前,中國已與韓國、德國、新加坡、印尼、緬甸、柬埔寨等國開通「快捷通道」。近日,美國國務院也宣布下調赴華旅行限制級別,不再禁止美國公民前往中國旅行。
世界衛生組織多名高官紛紛點贊中國抗疫行動。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中國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巨大。
在疫情中,每一位中國人民都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並且在病例數下行情況下,仍持續提高疫情應對能力。中國抗疫行動積累的寶貴經驗對當前全球疫情防控很有幫助。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瑞安也對中國抗疫行動中的醫護人員表達了由衷的讚許,稱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將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

隨著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中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8月份,中國的投資、消費、出口增速三項均實現正增長。8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增速最為迅猛的是出口增速,達到11.6%,相比7月出口增幅提高1.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稱,中國可能成為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

如今,隨著中國國內生產、生活秩序得到有序恢復,曾經「唱衰」中國的個別國家,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抗疫成果,並且希望通過恢復對華人員交往,助力本國經濟復甦,緩解國內疫情之困。
近期,在全球多國疫情捲土重來,國內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經濟社會穩步恢復的背景下,為確保國內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蔓延,中國政府堅持對國外入境人員採取全面檢查,堅決防止國內輸入性反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依法依規,根據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對入境人員採取有關的檢驗檢疫措施。
這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可有效地組織疫情跨國傳播,既是對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是對外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
為此,中國相繼出台並完善國外入境人員的相關規定。
據中國駐各國大使館最新規定,從日本、紐西蘭、新加坡等國來華,須持有兩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方可登機。

除了中國之外,新加坡當然也可以躋身抗疫優等生的行列,雖然中間經歷了一波三折,但目前的結果是好的。
新冠爆發以來已近一年,新加坡是靠很大的努力與一點運氣,順利控制住疫情。
12月14日李顯龍發表全國講話,彙報自年初新冠肆虐並影響全球後,新加坡在抗疫方面取得的進展。如今新加坡防禦新冠的能力已加強,病毒檢測和追蹤能力也逐漸到位。

李總理指出,本地現在幾乎每天都沒有冠病社區病例,這與今年3月與4月單日超過1000起病例的情況有很大的差別。
回想新冠疫情來襲,新加坡在4月7日實施嚴厲的病毒阻斷措施,直到6月1日。在病毒阻斷措施後,政府根據疫情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分三個階段逐步放寬限制措施。
第一階段解封名為「安全重開」,在6月2日開始實施。兩個多星期後,在6月19日,新加坡進入了名為「安全過渡」的第二階段解封。
經過約半年的第二階段解封后,疫情進一步受到控制,而社區病例也連續多天保持零紀錄。

然而,李顯龍在全國講話中強調,即使進入第三階段,新加坡與新冠的戰役「離勝利還很遙遠」。
衛生部長顏金勇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召開的記者會上指出,目前的抗疫情勢「四面楚歌」,新加坡必須「步步為營」,安全進入解封第三階段。

確實,環顧四周,新冠疫情還在全球一波又一波地傳播。
目前,全球病例超過7000萬起,而死亡人數超過160萬人。從鄰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到東亞的日本、韓國與香港,從美國到歐洲的多個國家,目前都重新實施或正在計劃推行局部的封城措施。
病毒無國界,當全球疫情還沒有被控制的情況下,新加坡的抗疫措施就很難做到滴水不漏。
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新加坡不能無止境地實施人流限制。然而,解封與開放邊境帶來疫情反撲的風險,因此,新加坡在推進解封時必須步步為營,以管控風險。
首先,防疫專家形容冠病病毒非常狡猾,而且傳播率很快。新加坡的客工宿舍染病率高達47%,而且許多沒有出現症狀。因此,雖然客工宿舍的疫情已經受到控制,但是新加坡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要徹底對抗冠病病毒,新冠疫苗接種必須普及化,才能收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由於新冠疫苗是新的品種,人們對它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不甚了解。這加劇了一些人對疫苗接種的疑慮。而新加坡較好地控制了疫情,又可能使一些人忽視接種的重要性。

最後再來說一個在西方國家中抗疫成功的代表,那就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抗疫成效我覺得歸因於「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在危難時刻,政府方面摒棄黨派之爭,在風險評估管理和決策等方面團結合作。一系列逐步收緊的緊急決策,包括社交距離和聚集人數的要求、州際旅行禁令、暫停娛樂健身美容等公共場所運營、暫緩擇期手術、調配急症醫療資源等,對控制疫情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澳大利亞的流行病學追溯工作相當不錯,這對控制社區流行的傳播有重要的意義。
同時,一系列經濟補貼政策也為穩定民心、保障生活必需品供給和社會治安穩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對政府在應對疫情中的表現,澳大利亞媒體人馬庫斯·魯本斯坦(MarcusReubenstein)認為,這也是澳大利亞抗疫中,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他說,在病毒蔓延的前期實施邊境封鎖,使中部、西部和北部的傳播都很少。同時,這項措施也讓雪梨、墨爾本等大城市中的病毒追蹤、檢測和降低傳染變得更加容易。
而且說到「人和」,就必須強調民眾的作用。
絕大部分澳大利亞人能做到保持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外出。當然也有個別例外。那麼,這些違反禁令的人,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比如新州對未遵守限制規定的人,罰款1000澳元。最嚴重的無視禁令外出,將受到坐牢的懲罰。
特別要指出的是,華人在疫情控制中做出了貢獻。他們帶頭居家隔離,開展網上購物,積極為社區的高危人群送口罩代購生活必需品,並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防護用品和購物渠道。

另一方面,作為地廣人稀的南半球國家,澳大利亞在遏制病毒的傳播方面,有著獨特的「天時」「地利」。
澳大利亞相對孤立的地理位置,四周環水,在全球旅行禁令實施時容易隔絕來自外部的病情輸入。
同時,疫情暴發之初,北半球處於冬季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流感等高發季節,澳大利亞正值夏季,氣溫高而乾燥。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被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有利於控制疫情。
得益於以上這些不錯的表現,也使得澳大利亞成為了西方大國中少數幾個將疫情控制得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