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疫情陷落的大國
說到疫情中表現不佳的國家,美國首當其衝。
截止12月26日,美國已有1900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單日新增22萬,是世界總確診人數的四分之一。
回望今年3月初,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旗下的研究項目曾對全球195個國家的防疫情況進行打分,美國當時以83.5分(百分制)位列第一。
然而時至今日,美國卻成為全球抗疫的反面教材。短短几個月,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

專業人士一再指出,雖然疫情對各國經濟都產生了巨大衝擊,但如何在「保經濟」和「抓防疫」之間取得平衡卻考驗著各國的智慧和擔當。
美國政府最大的錯誤就是在疫情未見緩和的情況下強行重啟經濟,從而讓疫情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在一些基本的防疫措施,比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問題上,美國政客更是沒有起到什麼好的示範作用,這也對美國民眾、尤其是美國年輕人產生了不良影響。
直到現在,美國聯邦政府仍未出台明確政策,要求人們戴上口罩。

其實,另一個老牌已開發國家英國的情況和美國差不多,
2020年9月,英國倫敦首次出現新冠病毒的最新變異感染病例。11月,倫敦有約四分之一的新增確診新冠病例由變異病毒引起,而到了12月中旬,這一數字就達到了約三分之二。
多條線索似乎指向同一個源頭——英國新冠新變異毒株感染速度更快。
從12月20日開始,英國倫敦等地再次緊急封鎖,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已開始對英國實施旅行禁令。
然而各種誤導信息層出不窮,疊加媒體的渲染,大眾的疫情恐慌情緒再次蔓延。

不過好在從已有的信息來看,英國的變異毒株對人類抗擊疫情的路線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從全球美英接種的速度來看,整體符合預期,高收入國家仍有望在2021年夏季基本完成大規模接種。
但英國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也顯示出保持一定防護措施、降低感染,對於減少病毒變異可能的重要性。
最快幾個星期後,輝瑞和Moderna將會完成針對這一變異病毒的分析,到時我們的判斷將更為確定。

可以說,英美這樣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在這場疫情中是「缺位」的,不僅沒能聯合全球各國一起抗疫,在抗疫中用出色的表現作為表率,反而「拉了後腿」。
傳統西方國家的形象和聲望遭受沉重打擊,也暴露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在面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暴露出巨大的問題,互相扯皮掣肘,個人主義橫行……

視線回到我們所在的新加坡,2020馬上就要過去,2021即將到來。
這一年註定是與新冠繼續戰鬥的一年,而我們戰鬥的核心武器就是疫苗。
因此,新加坡有必要加強宣導,以提高人們對疫苗接種的信心以及迫切感。
當更多人更早地接種疫苗而產生群體免疫後,新加坡就能更快地走出疫情,並在一定程度上讓經濟活動與生活更加正常化。
這也能加強其他國家對新加坡控制疫情的信心,從而提高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解封第三階段允許人數更多的聚會與大型活動,加上新冠疫苗的接種,容易導致人們誤以為疫情已經遠離而去。商家為了多做生意,也可能奇思妙想私自提高客容量。
因此,在抗疫的最後階段,執法機關必須保持力度,以確保人們遵守安全距離以及合力追蹤的規定。
解封第三階段估計長達一年,但這也是抗疫馬拉松的最後階段。在這最後的衝刺,新加坡有必要繼續提高警惕,以防止疫情捲土重來。
資料來源:
1. 第一財經:英國變異毒株難撼全球抗疫格局
2. 環球網:抗疫不上心、經濟拖後腿、道義一甩光…… 美國已失去世界的信任
3. 中新網:全球戰疫:澳大利亞疫情控制向好 專家:天時地利人和
4. 早報:【總理演講】近一年努力後 我國抗疫能力更強
5. 新華網:謹慎應對 科技助力——新加坡抗疫面面觀
6. 新浪:世界防疫國家排名榜單出爐:中國第一 美國第98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