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小學畢業考試難嗎?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眾口不一。
每隔幾年都會有小學離校考試(PSLE)數學題因為太難而引熱議,經常讓家長和學生傷透腦筋。
成年人紛紛感慨,小六會考越來越難。
教育部人士透露,小學離校考試的難度一直維持在一個水平,每年的「難題」最多只占15%,負責數學教材發展的教育工作者則指出,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其實能夠應付,呼籲家長和考生以正確的心態看待考試。
有意思的是儘管N水準、O水準和A水準考試在考試要求和高難度題目比例等方面更為困難,小學離校考試卻是讓大家壓力最大的一項全國考試。
她提到,近年的一些數學考題引發公眾熱議,但這種考題其實不多。本地小學離校考試的難度一直維持在一個水平,每年的「難題」最多只占15%。
小學離校考試是為了考驗不同能力的學生,大部分的考題都是多數學生可以應付的,只有小部分的考題是讓程度較高的學生有所發揮,顯示他們在這方面的過人之處。
自從小學離校考試採取新的積分等級制度,不再採用鐘形曲線(bell curve),每個等級也沒有限額,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偏高,近50%考生在所有科目中都考獲至少75分,等同於AL4或更好的積分等級。
小六會考新積分等級制度
2022年起,小六會考改以八個積分等級AL1到AL8來計算成績,A1為最好。
小六會考總成績(PSLE Score)是積分等級的總和,也就是說小六會考總成績最好的得分會是四分。
教育部是根據2020年小六會考成績,和學生選擇的學校得出每所中學的參考性小六會考總成績範圍(Indicative PSLE Score ranges)。
教育部首先將學生的個別學科成績,根據新積分等級進行模擬,再將積分分數相加,成為個別學生的小六會考總成績,然後,按照新中學分配製度決選條件(Tie-breaker),依次為學生的公民權、選校排序和電腦抽籤,對學校分配進行模擬。
從中,各中學所錄取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學生的積分便成為參考性小六會考總成績範圍,而最後一名學生的積分則是該學校的截分點,比如,四德女子中學的參考性截分點範圍是四分至八分。
由於總成績範圍取決於應屆的小六會考成績和學生選擇的學校,因此各中學的截分點將每年有所不同,因此總成績範圍只供參考之用。
錄取
即使成績在學校參考性截分點之內,並不能保證學校會錄取你的孩子。
參考性截分點是指,個別學校在去年錄取最後一名學生的積分,學校之間的截分點也將每年有所不同,只供參考。
如果出現多名獲得同樣積分的學生競爭一個學額的情況,決選條件將依次為學生的國籍、考生選擇學校的排序和電腦抽籤。有鑒於此,縱使學生的成績在學校截分點之內,也有可能不被錄取。
更多選擇?
教育部表示,許多學校的截分點為6至30分之間,這意味著學生無論在哪個新積分等級下,將會有更多的學校選擇,也鼓勵學生考慮在截分點以外,與自己成績不完全對應的學校。例如,小六會考總成績為六分的學生可以選擇截分點為六、七或截分點更高的學校。

教育部鼓勵學生和家長,除了個別中學的截分點,也可以更全面地考量去選擇適合學生整體學習需求的學校,包括學校的特色課程、課程輔助活動、校風與文化、以及學校與住家之間的距離等。
相同的截分點
教育部指出,在新制度下,學生之間的積分差別和學校之間的截分點,不再像以往劃分得那麼細。
另外,教育部也將考生選校的排序作為錄取考量之一。
因此,教育部勸請學生和家長謹慎考慮在S1表格上填寫的學校排序,並選擇適合學生整體學習需求的學校,也建議家長,選擇至少兩至三所學生成績是在截分點之內的學校。
學生和家長可上教育部網站moe.gov.sg/schoolfinder以及moe.gov.sg/microsites/psle-fsbb/index.html,查閱個別中學的參考性截分點和相關的學校資料。
電腦抽籤
教育部表示,學校分配依照學生成績優異,分數較好的學生將獲優先分配。
如果出現多名獲得同樣積分的學生競爭最後一個學額的情況,決選條件將依次為學生的國籍、考生選擇學校的排序和電腦抽籤。
新加坡公民將優先被學校錄取,其次是永久居民,最後是國際學生。在選校排序中,把學校列為第一選擇的學生將優先被學校錄取。如果國籍和選校排序相同,學校分配將由電腦抽籤來確定。
教育部預計,十名學生之中有九名將不需要進行電腦抽籤,絕大多數的學生將成功分配到他們選擇的六所學校之一。
由於選校排序是第二項決選條件因素,教育部鼓勵學生和家長謹慎考慮學校排序,不要過度強調考試成績,並選擇適合學生整體學習需求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