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李光耀曾對世界做出五大預言,如今一一應驗

新加坡,一個大多數國人都是華人,但卻早已徹底精神西化的亞洲國家。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小得可憐,只有724平方公里,但新加坡在國際上的存在感卻很高,因為如此狹小的國家,卻牢牢扼住了馬六甲海峽這條東方海上咽喉。
要知道,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身。
馬六甲海峽這條舉世聞名的黃金水道,不知多少人眼饞著呢,小小的新加坡,憑什麼能安安穩穩地靠著這條海峽悶聲發大財?

其中固然有因為新加坡地理位置重要,牽扯到各方的利益,但也離不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努力。
在世界諸多小國領導人中,李光耀的手腕眼光俱是老道毒辣,他總是能把握住世界發展的脈搏,並且早早地防患於未然,讓自己的國家能在驚濤駭浪中安然無恙。
即使到2011年,這位執掌新加坡,權力已經是15年的老人在退休時,依舊毒辣地做出了自己的預言,並且正在一一對應。

背棄理想的現實政治家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李光耀曾經也是一位共產主義信仰者,而且說來諷刺,李光耀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是來自英國的劍橋大學。

1923年,李光耀出生在已經被英國殖民同化多年的新加坡,其父親曾在英國石油公司里工作過,李光耀從小接受的也是英國教育。
在二戰結束後的李光耀,還因為優異的成績獲得了英國女王的獎學金,前往英國大學深造,並靠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英國的劍橋大學。
眾所周知,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是英國的最高學府,能夠進入這裡,就代表著半隻腳踏入了英國的上流社會。
所謂大英帝國人才的寶庫,在冷戰期間卻為蘇聯提供了無數自帶乾糧的共產主義戰士,比如號稱最讓英國破防的喬治布萊克先生,又比如大名鼎鼎的劍橋五傑。

而李光耀也是如此,作為一名身體上的亞洲人,精神上的英國人,在劍橋大學學習了幾年後,李光耀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爺反了!
1949年,李光耀從劍橋大學畢業並獲得「雙重第一榮譽學位」。
然後,1950年剛剛回國的李光耀,就立刻參加了抗英組織,馬來亞論壇,成為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先鋒大將。
此後,李光耀和馬來西亞的共產黨領導人林清祥關係頗佳,兩人一同號召馬來西亞的所有人起來獨立,將英國殖民者趕出去。

終於,在1959年,迫於國際壓力和亞洲人民越發高漲的民族情緒,英國人結束了在新加坡的殖民統治,新加坡獨立。
可是英國人走了,美國人又來了。
當時,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堅持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然後被美國人一巴掌拍死,還是果斷跳反,背棄信仰投靠美國的懷抱。
最終,李光耀看了看遠在天邊的蘇聯和新中國,又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美國軍艦,李光耀決定活著吧,活著挺好的。

這位曾經的共產主義戰士,在60年代初坐穩了自己的總理寶座後,便在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下,開始瘋狂地鎮壓國內的共產主義人士,包括他的戰友林清祥都被他給關了起來。
其實李光耀這件事情辦得雖然不地道,但也無可厚非,畢竟以新加坡的體量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都註定了新加坡沒有違逆美國的資本。
不過,拋開這些主義之爭不談,李光耀對新加坡人而言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優秀領導人了。
在李光耀執政期間,對內,他大力發展教育,修建各種基礎設施,發展港口運輸業,並將其作為新加坡的經濟立國之本。

對外,一方面親近美國,但另一方面又極力避免新加坡直接捲入到大國之間的爭鬥旋渦之中,小心翼翼地帶領著新加坡這一葉小舟,在驚濤駭浪中和平發展。
而李光耀的繼任者,也是他的兒子李顯龍能力更是卓越,不僅在1985年提前感覺到了亞洲金融風暴。
並且及時做出了一系列改革舉動,比如抑制房價,鼓勵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人的技術培訓。
同時,還多次依靠自己華人的身份前去中國訪問,與中國達成了一系列的經濟合作,保證了新加坡長久地繁榮發展。

正是因為這些貢獻,所以哪怕這對父子將新加坡搞成了李家父子的家天下王朝,可是他們的支持率也從來沒有低於60%以上。
因為新加坡人民能夠確確實實地感覺到,這對父子至少心裡還是有他們的。而且以新加坡這種小國能夠有這種能力的領導人,已經是燒高香了。

眼光卓越,多方下注
1990年,蘇聯解體的前夕,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執政新加坡25年的李光耀,敏銳覺察到了世界的格局恐怕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此,在這一年,他只辭去了總理的寶座,後又潛伏於內閣之中,在幕後操縱著新加坡的權力。

此後的李光耀與兒子李顯龍這對爺倆,開始在世界人民面前唱起了雙簧。
李顯龍執政後,一改之前新加坡中立的國策,開始突破底線地向美國示好,不僅認可了台灣的獨立地位,挑戰中國的國家主權底線。
還允許美國的海軍軍艦在新加坡長久駐紮,幾乎將之前一直在外交中處於中立立場的新加坡,變成了美國的保護國。
可是另一面,李光耀卻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李光耀第一次訪華是在1976年,此後直到1990年,這近17年中,李光耀總共五次訪華。

然而,在1990年後直到2011年李光耀徹底交出權力,這短短的20年中,李光耀的訪華次數高達28次。
尤其是在1993年一年裡,李光耀就前來中國訪問了三次,達成了眾多合作項目。
在2018年,中國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日,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的十位外國友人中,其中有一位就是李光耀。
不得不說,李家父子這算盤打得是真精明,兒子瘋狂作死挑釁中國底線,而老子則向中國頻頻示好,兩頭下注,兩頭討好。

不過大家也千萬別小瞧了其兩面下注的本事,畢竟歷史上左右橫跳,結果玩砸了的也不少。
而這位多次來往中國與新加坡之間的政治家,在2011年結束了最後一次到華訪問後,回到國內便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的演講。
在這場演講中,李光耀為自己的國民點出了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
預言一:中國崛起不可阻擋,但未來幾十年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預言二:歐洲將走向衰退,未來情勢不容樂觀。預測三:日本也難逃衰落的未來。預言四:即便有美國扶持,朝鮮半島,短期內不可能統一。預測五:印度受歷史文化的影響,不可能和中國一樣崛起。

這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預言,而是這位新加坡國父,為後人提交的最後一份未來國際形勢的發展報告了。

十二年之後
時間轉眼來到了2023年,此時的李光耀已經長眠於地下,而他當年的五項預測又如何了呢?
首先是顯而易見的是歐洲衰落,曾經的歐洲,毫無疑問是世界的中心,哪怕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也因為歐盟,而一度有復興的趨勢。
可很快歐洲人復興的美夢就被打破了,內有英國百般折騰,外有美國的頻頻滲透。在2016年,歐盟先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接著英國又脫歐成功。

在關鍵時候,再次地背刺了盟國。之後一場三年疫情下來,加之俄烏戰爭衝突,如今的歐洲早就已經虛弱不堪了。
其實歐盟的衰落是必然的,因為歐盟歸根到底是一個較為鬆散的經濟結構,即使歐盟成員國使用了歐元,然而,歐盟的成員國們真的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嗎?
況且不要忘了,歐盟之前可還有個北約,美國人通過北約將西歐各國的國防力量,間接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上。
如政治上不能夠實現真正的統一,而軍事上又被美國人牢牢掌控,僅靠著一個所謂的經濟合作組織,對歐洲的復興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第二是對於朝鮮半島無法在短期內統一的判斷,其實也並不算什麼新穎觀點,因為明眼人都知道,朝鮮半島現在的南北對峙,是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是三方共同博弈的結果。
甚至可以說,朝鮮半島想要統一,就必須先獲得這三方的同意才行,因為中國,俄羅斯不希望自己的後院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哪怕只是相對強大。
而美國如果沒有了朝鮮的威脅,又怎麼能逼韓國人心甘情願地交錢呢?而以朝鮮半島的體量,想要擺脫這三位大佬的控制,再等50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