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濱尼綜合診療所家庭醫學助理顧問李恩潔醫生(左圖)與參與研究的病患鍾育珊和丈夫梁漢祐。(圖: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綜合診療所)

慢性病患者同醫生建立互信關係 對護理治療至關重要
研究發現,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在選擇家庭醫生時,會考慮他們是否具備同理心、同情心、體貼、關懷等。
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綜合診療所2022年6到11月間,對21名年齡介於38到82歲之間、患有至少一種慢性病的患者進行調查,了解他們求診時的偏好、經歷等。
帶領研究的淡濱尼綜合診療所家庭醫學助理顧問李恩潔醫生指出,病人和醫生建立互信關係對護理治療至關重要,患者更傾向於選擇了解他們的經歷、能有效溝通,幫助他們了解病情的醫生。
「我們也是有病患,他們是夫妻來同時看同樣的醫生,也有些病人他們是三代或者四代,也同樣全部都要看同樣的醫生,那一個醫生會比較了解他們病患的情況,而且病人會比較放心,then他們可能會比較容易想要分享他們的心理的問題,那樣醫生就會比較容易對症下藥。」
研究報告也建議醫生接受培訓,以改善溝通能力和專業素質,團隊也舉行了講座向家庭醫生傳達這些訊息。
參與研究的57歲病人鍾育珊和丈夫從兩年前開始,到綜合診療所固定由李醫生看診。
鍾育珊說,她原本看幾個不同的醫生,直到遇上李醫生。她說,喜歡李醫生,因為李醫生願意聆聽她的情況,並產生共鳴,所以就介紹丈夫一起看診。鍾育珊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後來又出現高血壓和膽固醇問題,所以她很高興有一位醫生能了解她的所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