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正式簽署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協定,並就四大方面展開互惠合作,藉助彼此優勢,爭取更多國際投資,目標是在10年內推動和促進累計100個項目擴展,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以及探討數據共享的可能性,讓貨物通關更加便利。

圖源:FACEBOOK
柔新特區五年內將推動50個項目落地
昨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和馬國經濟部長拉菲茲在吉隆坡簽署柔新經濟特區協定,並於第11屆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在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和馬國總理安華的見證下,交換協定。
今年既是新加坡獨立60周年,也是新馬建交60周年。在這樣特別的時間點,新馬兩國正式簽署柔新特區協定意義非凡。不過相關協定還需要核准,兩國爭取在今年第三季前完成。根據協定,經濟特區範圍涵蓋依斯干達特區和邊佳蘭。

圖源:FACEBOOK
黃總理在見證協定交換儀式後表示,當局希望投資者要關注柔佛和新加坡之間的互補,關注整個生態系統。他指出,經濟特區更大的潛力不僅僅在於新加坡企業前往柔佛,而在於雙方攜手合作,在全球範圍吸引新投資項目。如果兩國能聯合推廣柔新特區作為投資目的地,雙方為各自的國家吸引更多全球投資,必將為兩國人民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未來,新馬兩國將通過四大方面加強合作,包括加強經濟合作、促進人員和貨物的跨境流動、提高經商便利性,以及支持經濟特區的人才發展,便於更好地爭取國際投資。
在經濟合作方面,協定鼓勵和促進來自第三國和新加坡企業拓展至經濟特區,投資包括製造業、物流、食品安全、旅遊、能源、數碼經濟、綠色經濟、金融服務、商業服務、教育及醫療保健等11個領域。兩國爭取在首五年推動50個項目擴展,10年內推動累計100個項目擴展,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
在促進人員和貨物流通方面,兩國將分階段提高通關人流、實施自動通關通道和無紙化貨物通關。新馬也將加強兩國的交通連接、探討如何鼓勵更多商用車輛使用第二通道,以及按兩國法規,探討數據共享的可能性,讓貨物通關更加便利。
此外,為吸引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到經濟特區工作,兩國將加強專業技能培訓。馬國也將成立一站式投資協調中心,提高在經濟特區經商的便利性。兩國將繼續探討新的合作領域,其中包括在符合兩國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加強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
新柔地鐵系統將促進兩地產業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黃循財總理在關於新柔地鐵系統方面,發表了一些不同看法。他表示,現階段要判斷新柔地鐵系統對新加坡企業影響還言之過早,但無論這個地鐵系統是否存在,商業的性質一直在改變,總會出現新的模式、競爭和顛覆形式,新加坡企業必須去適應這些變化。
據了解,新柔地鐵預計在2026年底通車,這將大大縮減新加坡和新山之間的通勤時間,有本地企業因此擔憂,這可能促使新加坡人進一步前往馬來西亞消費,對本國零售業帶來衝擊。

圖源:FACEBOOK
對此,黃總理坦言,政府聽到一些企業在這方面的擔憂,尤其是來自兀蘭的企業,它們擔心更多新加坡人前往柔佛購物帶來的影響。但無論是否有新柔地鐵系統,零售業已正在面對顛覆改變,這不一定局限於實體競爭,也可能是線上競爭。
至於柔佛的連接會如何影響企業,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這可能意味著有更多新加坡人去柔佛購物,但也可能會有更多馬來西亞人來新加坡。目前,許多位於北部的企業都是服務馬來西亞人的,尤其是那些每天來新加坡工作的人,他們在本地用餐和購物後返回柔佛。
有專家認為,新柔地鐵系統不會產生過多負面情況,因為商業的性質一直在變化,總會有新的模式出現,企業必須適應這些變化,不能總是因循守舊。
不過,政府也應當繼續支持鄰里企業,並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系列援助,鼓勵它們去思考新商業模式和新產品,以及擴大市場的新方式。這不僅局限於為新加坡消費者服務,也可以通過線上擴展業務吸引新的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