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令疫後經濟復甦,新加坡政府今年公布新的財政預算案 Emerging Stronger Together,就推動經濟轉型、氣候變化以及確保財政審慎進行規劃。

今年4月1日,這份新的財政預算案正式生效。新加坡政府向當地經濟注入1,070億新加坡元(770億美元)推動經濟改革。
Emerging Stronger Together 財政預算案旨在促進位造業、獎勵醫護人員、扶助產業轉型、推廣使用電動車,以及創造條件以營造更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是該國第六份應對疫情挑戰的緊急財政預算。
具體來說,預算案為全國所有家庭提供9億新加坡元的援助,特別是中低收入和育有孩子的家庭。最高收入家庭將獲得約100新加坡元的生活補助券,最低收入家庭可獲1,095新加坡元的生活補助券、現金補助和雜費回扣。此外,每名21歲以下的新加坡公民還將獲200新加坡元教育津貼。
工人的援助方面,預算案撥款54億新加坡元以雇用200,000名本地員工,並提供多達35,000個培訓機會,以及繼續支援現有雇員。

財政預算案撥款支援各階層應對疫情。
新加坡政府深知醫護界的角色非常重要,也了解人口老化令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新加坡公共醫療機構、政府資助的社區醫院、長期護理服務機構的員工將獲加薪。
此外,為了支援深受疫情打擊的行業,於2020年開始實施的僱傭補貼計劃 Job Support Scheme 延長至2021年6月,受惠行業包括航空、宇航、旅遊、零售、文化藝術、餐飲服務及建築環境等。

樟宜機場加強防疫,準備接待海外旅客。
預算案還撥出10億新加坡元延長各類現有的企業支援計劃以及推出新計劃。新計劃方面,「首席科技官」數字諮詢服務計劃(CTO‑as‑a‑Service)旨在協助企業獲取專業信息科技諮詢服務,特別值得注意。
其它計劃包括協助企業雇用數字人員,資助企業進行試驗計劃,採用5G和人工智慧(AI)等前沿科技的成本。
除了上述具體措施外,預算案在全面重整經濟結構方面著墨不多。不過,新加坡政府正著手更新產業轉型藍圖(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Map) ,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急速變化,預計於2022年底完成。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闡釋有關措施的目標:「新冠疫情除了直接打擊經濟外,還加快形成一些長期結構趨勢,例如數字轉型、重新審視全球化,以及重視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過去5年取得的進展為基礎,並且更新產業轉型藍圖,以應對這些加速轉變的趨勢。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以渡過疫情難關,並為未來5至10年內實現下一輪經濟增長作好準備。」
新加坡許多專家認為,就中短期而言,某些製造業的發展明顯受疫情所推動。其中電子產品、半導體、生物醫學、精密工程和積層製造等行業,不論是在新加坡本土還是全球市場都表現理想。
儘管製造業向來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但多年來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在疫情期間,製造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有鑒於此,我們應否將製造業所占的比重從20%提高到至少25%。我支持這個看法。
——DBS 高級經濟師謝光偉(Irvin Seah)
另外,預算案還希望加快推行已於2月公布的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2030(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
該藍圖訂明,於2030年前將設立60,000個電動車充電站,多於之前的28,000個目標。此外,政府也推出一系列稅務優惠措施,進一步鼓勵民眾使用電動車。

根據綠色發展藍圖,自2030年起,所有新註冊汽車必須為潔凈能源車型;在2025年之後,不會再有新柴油車在道路上行走;到2040年,新加坡將全面淘汰內燃式引擎車輛。
同時,政府不鼓勵國民擁有汽車,並擴大地鐵網絡,從目前的230公里增至2030年的360公里。預計到2030年,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上班族比例將增至75%。
預算案還提出多項環保計劃,例如到2026年,送往垃圾堆填區的廢物將減少20%,到2030年減少30%;到2030年,20%學校成為碳中和建築物,而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前逐步把教育界的凈碳排放減少三分之二。
總體而言,新加坡政府的目標是到2050年把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峰值減少一半,於本世紀下半葉儘快實現凈零排放。

到2030年,新加坡將有80%的建築物成為「環保建築」。
此外,到2030年,新加坡將增加1,000公頃綠色空間,其中200公頃是新開發的自然公園。該國過去50年已經種植200萬棵樹木,按計劃將再增加100萬棵。
同樣地,連接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的綠色通道將由目前的300公里增加至2030年的500公里,單車徑網絡則從460公里增至1,320公里。

綠色發展藍圖的另一項目標是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增至原來的5倍,達2千兆瓦(GW),占總電力需求的3%。鑒於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公共房屋,預料上述目標主要是通過裝設屋頂太陽能系統來實現。

新加坡政府還承諾為一些公共基建項目發行綠色債券,其中已確定項目的債券發行額高達190億新加坡元,最終目標是將新加坡打造成亞洲首屈一指的綠色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