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向種族歧視說不

2020年06月17日   •   2萬次閱讀

種族歧視有多可怕?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說到種族歧視,腦海中可能立刻會浮現出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按在地上窒息的畫面;可能是成千上萬美國人走上街頭抗議種族歧視的場景;可能是馬丁·路德金那句被不斷提起的「我有一個夢想」。

但事實上,正在承受著種族歧視的並不是只有黑人而已。

在西方國家,亞裔,尤其是華人一直都是弱勢群體。不僅如此,他們的弱勢還不被「看見」。

01.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歧視

今年的一場新冠疫情風暴,讓本就處在「食物鏈」底端的海外華人處境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特朗普因「中國病毒」的言論被指煽動美國國內對華裔及亞裔群體的種族歧視和仇恨心理,不僅是美國,這一情緒在整個西方世界蔓延開來。

身在不同國家的華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新冠病毒引發了一場公共危機,五湖四海的華人踏上了同一條「船」。

4月初,美國媒體報道了一名亞裔外貌的女子出門倒垃圾時遇到一名男子襲擊,導致其面部、頸部、肩膀和背部多處燒傷。

而在美國的另一端加利福尼亞州,23歲的麥迪遜·法萊米爾敘述她所經歷的中國人被攻擊事件。

今年四月,她在洛杉磯一家超市裡為一對年長的中國夫婦幫忙翻譯。就在這時,這對夫婦遇到了一名憤怒的女子。這人持續用污言穢語對他們進行攻擊,還朝他們扔水和噴灑不明液體。

她高喊著,

你們怎麼敢來我家人購物的商店,你們怎麼敢來毀掉我的國家。你們就是我一家人沒法掙錢的罪魁禍首。

法萊米爾說,她嘗試與那名女子爭辯,但對方譴責她為那對夫婦翻譯,還朝她扔了一瓶水,淋濕了她的腿部與腳部。

當他們一行人在櫃檯排隊付帳時,那名女子又走過來,朝他們噴了似乎是空氣清新劑或消毒劑的東西。她還追著那對年長夫婦到他們的車旁,一邊拍他們的照片,一邊高呼「這是你們的錯」,用髒話罵中國、「那些骯髒的人」以及「共產主義」。

「我跑向那對夫婦,用中文告訴他們快進車裡,我幫他們把買的菜放進車裡,從窗戶把蛋遞給他們。」

那名女子則開著她的車,一路尾隨法萊米爾,直到法萊米爾把車開進一個警察局。

澳大利亞,針對華人社區的歧視事件的新聞,近來也是頻頻發生。

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表示,在過去兩個月里,大約有四分之一投訴者說他們遭遇的種族歧視言行與新冠疫情有關。

美國華人鍾珺驊是紐約市一所私立小學的中文老師。當她講述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紐約爆發的親身經歷時,仍心有餘悸。她說,美國最近出現了很多針對亞裔的言論攻擊。

「特朗普說『中國病毒』時,美國華裔也受到了牽連,間接將疫情上升成為種族事件了。而輿論起來之後,一些種族主義者就會出現,」

「以前都是非洲裔、拉丁裔與白人的抗爭,亞裔與白人之間的問題很少在公眾輿論中被提及,新冠疫情把亞裔推到了種族問題的風口浪尖。

美國少數群體問題特別報告員費爾南德斯·德瓦朗內(Fernand de Varenn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場新冠病毒的抗疫中還必須包括疫情滋生的「陰暗面」:對華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社區的言語和身體的攻擊。

新冠病毒不僅僅是一個健康問題,它也可能是一種加劇仇外心理、仇恨和排斥的病毒。

02. 新加坡:從種族歧視中涅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的新加坡這片土地上,很少發生這些恐怖的種族歧視事件。

在新加坡,也生活著各種膚色、民族迥然不同的人,種族多元性可以說不輸美國。但為什麼新加坡的各民族能做到和諧共處,團結互助的?

其實,新加坡也吃過種族矛盾的大虧,這甚至是新加坡獨立的根源之一。

新加坡今日和諧穩定的社會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而是從血腥的鬥爭中艱難取得的。

每年的7月21日,是新加坡的種族和諧日。這個節日就是為了銘記那段殘酷往事。

在新加坡還沒脫離馬來亞聯邦政府之前,華人與馬來人的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

20世紀60至70年代,馬來西亞一直推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維護馬來人在政治、經濟和文教方面的特權,壓制排斥華人。

在馬來西亞皇室及統治者的眼中,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太特立獨行了,它表現得不像是馬來西亞十四個州之一,反倒像是一個國中國,這讓馬來上層管理者非常不爽。(直到今天,華人在馬來西亞仍然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然而對於華人比重較大的新加坡當局來說,許多華人一直反對聯邦政府給予馬來人特權,他們要求馬來人的待遇應該與其他種族一樣。

雙方的矛盾因此越積越深。

1964年7月21日,馬來回教徒在慶祝完穆罕默德先知誕辰後,組成了一支2萬5千人的遊行隊伍。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引來了不少華人圍觀。

就在這時,隊伍中的馬來年輕人開始侮辱和攻擊路邊的華人圍觀者。據資料顯示,馬來人甚至將騎自行車經過的華族老人從車上拽下來,拖至一邊痛打,並將老人家的自行車扔進附近的河裡。本地華人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譏,很快雙方便打了起來。

一場種族暴動發生了……

當晚9:30,新加坡宣布全島戒嚴宵禁。衝突足足持續了九天,在此期間,22人被殺,461人受傷。

這是新加坡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動,沒有之一。

本來就不太願意讓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的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認為馬來人和華人的衝突是無法調和的,於是以此為契機,一腳將新加坡踢出了馬來西亞的版圖。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成為了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孤兒。

新加坡被馬來西亞「拋棄」時,李光耀曾掩面大哭。因為新加坡乃彈丸之地,沒有自然資源,甚至沒有水源,兵力空虛,國力不足,與馬來人分家,馬來西亞不會讓它好過。

除此之外,南面又有印尼覬覦它,有人形象地把新加坡所處的地緣環境比做「一頭猛虎(印度尼西亞) 和三隻狼狗(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 ,而新加坡只是一隻小貓」。

正如李光耀所說,獨立後的新加坡是國際海洋中的一條小魚,在印尼、馬來西亞夾縫中求生存。

面對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新加坡只能靠自己,只能靠為數不多的人民,靠內部的團結!

因此新加坡獨立後最棘手的還是解決社會內部問題,即,種族問題和國民身份認知的問題。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1961年,在新加坡總人口中,華族占75.2%,馬來族占14%,印度族占8.4%,其他種族占2.4%。

在這個彈丸之地,彙集了語言,文化,宗教,習俗迥異的三大族群,如何權衡不同族群,成為了李光耀領導的政府最頭疼的任務。他們都是移民的後代,倘若沒有國家歸屬感,任誰都不會為這個國家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

於是,李光耀提出了:

我們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而不是馬來人的國家,不是華人的國家,也不是印度人的國家……

這麼一來,就要求這三族人民不再只認同其本身的種族文化和原來的祖國,而是要轉變思想觀念,先把自己當成新加坡人,然後才是新加坡華人,新加坡印度人,或者新加坡馬來人。

所以,即使新加坡超過70%的人口都是華裔,其實也和中國社會截然不同。尤其是現在新加坡的年輕一代,在英語教育環境下長大,他們甚至會反感把他們和中國人混為一談……

因為新加坡的種族策略里明確寫著:消除新加坡華族所強調的中華特質,以避免其他種族和鄰國視新加坡為中國海外勢力的延伸。

所以,正是為了記住1964年的這一次種族暴動帶來的教訓,新加坡才將7月21日這天定為種族和諧日。

提醒國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大家要團結一致。這是新加坡的立身之道,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03. 種族和平是怎樣煉成的?

首先,消除種族歧視,要從娃娃抓起。教育,永遠是最根本的一劑藥方。

在7月21日,種族和諧日這一天,學校會讓孩子們穿著自己民族特有的服裝去學校,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不同種族的孩子們展現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同時,學會尊重他族文化。

所有學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族傳統遊戲,觀賞或表演民族傳統舞蹈,品嘗各大民族的傳統美食。學校早餐提供的可能是印度特色的薄餅,午餐孩子們就有機會吃到華人特色的炒米粉,下午茶孩子們可以期待一下娘惹風味的甜品煎蕊。

再看新加坡的各項基本國策和政府行為處處都體現著對民族多元性的尊重,對民族平等的小心保護。

在新加坡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統稱),華人占74.2%,馬來人占13.4%,印度(以使用淡米爾文的居多)占9.2%,歐亞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如峇峇娘惹—指華人和其他族群通婚剩下的混血後代)占3.2%。

因此,新加坡單是官方語言就有四種,分別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政府的官方文書和官方聲明都會以四種語言進行發布。所以在新加坡的街上,會看到多種語言的指示牌,在地鐵站,也會聽到四種語言的報站。

很多不了解新加坡的人都以為新加坡的國語是英語,這讓馬來語哭暈在廁所……

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歌詞也是馬來文,但是因為英語是唯一一種中立且不代表這三大種族的語言,同時有助於學習西方的科技知識以及進行貿易。

因此,當地政府鼓勵大家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語,因而也被大眾認為是「新加坡實際上的國語」。也能從中看出新加坡政府努力維持種族和平的「求生欲」。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對各種族的宗教信仰一視同仁,對各種族的風俗習慣充分尊重。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穆斯林的清真寺,以佛教為代表的中國廟宇,基督教天主教為代表的大教堂,以及興都教為代表的印度寺廟共存的景象。

每個宗教和種族的重大節日和都必定是新加坡的官方假期。充分照顧到各種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比如,農曆新年,是華人最大的節日,因此農曆新年的假期為兩天(大年初一初二)。每逢春節,新加坡到處都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氣氛。新加坡很多家庭還依然保留著傳統的春節的習俗。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