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開齋節。它標誌著齋戒月的結束,是穆斯林的重大節日之一。齋戒月為期30天左右,在此期間,穆斯林自省懺悔,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穆斯林將這個月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敬拜、行善舉、施憐憫。開齋節慶典以前往回教堂誦讀特別的禱告詞拉開序幕。接下來是拜訪父母—在穆斯林傳統中,孩子們會請求長輩寬恕自己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錯誤。他們還將走親訪友,歡聚在一起共享自家烹制的美味大餐。
比如,屠妖節(泰米爾語稱為「Deepavali」,印地語稱「Diwali」,又譯為「排燈節」或「光明節」)是興都教徒慶祝正義戰勝邪惡的日子,是新加坡一大主要民族文化節慶。在這一天,新加坡成千上萬戶信奉興都教的家庭,也和全球興都教徒一樣,在家中點起溫暖的黃色油燈,一起向掌管生育和繁榮的吉祥女神拉克希米(Lakshmi)等上天神靈禱告祈福,同時互贈禮品,一同分享美食盛宴。
另一項最讓新加坡政府引以為傲的種族政策,是對組屋實施嚴格的種族比例原則。
新加坡85%的人都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內。這個組屋和香港廉價公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組屋的居住者涵蓋了新加坡的不同收入群體。低收入群體,中產階級和精英階級都住在同一個社區。

198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自1989年3月以後的組屋社區將採取嚴格的種族比例政策。一旦某一棟樓里的某一種族達到比例上限,在房屋買賣市場中,這一種族的人群將無法購得這棟樓的房產。
在新加坡政府看來,不可以讓某一個種族在某個社區越聚越多。
種族比例原則使得不同種族的人民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面和打招呼,最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種族的孩子將從小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共同成長。
可見,新加坡政府在種族政策上所花費的心思之深之細。
在新加坡政府的長久努力下,新加坡各種族人民各展所長,百花齊放。整個社會任人唯才,而不考慮其膚色和民族。連國家領導層都充分考慮民族多樣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任新加坡總統是馬來族人,而且是一位女性穆斯林政治家。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是華人。

除了鼓勵措施外,對於分裂種族,挑起種族矛盾的行為,新加坡政府也絕不會坐視不理。
在新加坡,如果你一不小心對某一種族做出歧視性的言論或者行為,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2012年,某一女子在網絡上留言,粗口辱罵馬來族在政府組屋底層舉辦婚禮太多天,擾人安寧。她還指馬來族承辦這類婚禮僅花50新元(約40美元),更表示如果婚禮不那麼廉價,離婚率或許也不會那麼高。
原本以為自己純粹只是在個人頁面上的宣洩,卻沒想到在短時間內言論被廣泛轉載,鬧得滿城風雨,不但成為新聞人物,其公司更是立刻劃清界限,在不到24小時就將她開除。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通過個人Facebook譴責這名女子的言論,並表示支持其公司的決定。在這之前已有幾個年輕人因發表煽動種族情緒的言論而被判刑。
正是這種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措施,才使得新加坡解決種族衝突問題的政策並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正地從細節著手。
從細節上去消除人們對不同種族的歧視,讓當地人意識到尊重不同種族文化的重要性。
從西方世界和新加坡的經驗對比可以看出,多種族和平共生並不會天然形成。
不同種族之間因為多重差異而產生隔閡和不信任是很難避免的。所以政府是否有強有力的種族政策,是否推行徹底的種族平等教育,至關重要。
新加坡,堅決地向種族歧視說不!
這正值得那些標榜著種族平等卻不斷出現種族衝突的國家反思,他們是否真的做到「」向種族不平等說不」了呢?
資料來源:
1. @知乎談小費:種族矛盾不可調和?美國應該向這個亞洲國家好好學學!
2. BBC中文:新冠病毒: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3. ABC中文:特寫:新冠肆虐,全球危機中的華裔「天涯淪落人」
4. 新加坡新聞:新加坡文化你知多少:節日與習俗
5. 澎湃新聞:新加坡為何是東南亞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6. VOA: 口水與暴力:疫情期間美國亞裔受歧視與騷擾事件頻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