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趙佳昕參與新加坡開埠200周年千人太極操,他連同師傅、母親三人進行三代武術公開表演。首次登場大型的武術表演平台 ,他不但開了眼界,也加深對武術的渴望與熱忱。

▲趙佳昕不只練拳,還熟練長棍
同年12月,他前往吉隆坡參加第六屆國際「武德杯」傳統武術精英大賽,獲得男子傳統少年組內家器械和長拳項目的銀牌,信心也因此大增。
中年習武為保健

▲徐衍勝
57歲的徐衍勝(永久居民,原籍馬來西亞)是一名牙醫,因為工作所需,他從早到晚都是彎著身子低下頭,頸肩背容易僵硬痛疼。他說,學武是為了養生保健,不知不覺間,已經六年。
「其實在這之前,我也有打羽毛球、騎腳踏車的習慣,但長期打羽毛球會對膝蓋造成損傷,騎腳踏車也只是局部的腿腳運動,習武就比較全面,全方位都能照顧到。」
徐衍勝的終極目標是將目前90公斤的體重減去10至15公斤,他指出這看起來可能是遠不可及的夢,但為了身體健康,他還是會努力去實現。
中年人習武,肢體不像年輕人般揮灑自如,可最大的困難還是難以記住繁雜招式。要將整套拳法完整地打出,徐衍勝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我是一招招記,再一招招練,先完成一部分,然後再繼續,招式順序不能弄錯,一招錯,後面就跟著亂了。」
在肢體方面,教拳的師傅叫他別太擔心,因為姿勢可以調整,「力度才是重點,比如扎馬要懂得重心點,發拳要知道力度,掌握了力度就容易控制姿勢。」
有趣的是,從小受英文教育的徐衍勝與講華語的教練,由始至終沒有任何溝通上的問題。他說,肢體語言彌補了語言的不足,動作才是武術界的溝通語。

▲徐衍勝(左二)與眾師兄弟
跟隨少林師父林中靜坐
2022年2月,他將自己的武術視頻送往「少林功夫考公大賽」去認證,經過評審,他在男子組少林長器械與短器械的組別,獲得三等獎,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參考資料:
《新加坡華族武術史話》1990,梁君夷著
《獅城武林的一代宗師》,2021年6月3日
《聯合早報》前總理李光耀演講詞(1966年11月16日,南洋少林國術總會八周年慶晚宴)
(圖片由iStock、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