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暴發時,在本地工作將近五年的中國籍客工劉光寶(34歲,內務管理主任)還在酒店業任職。當時的僱主雖無意解僱他,但他通過人力轉讓計劃,轉到醫院工作。
去年底加入綜合設施管理公司UEMS Solutions的他受訪時指出,在新加坡工作兩年後,他決定跳槽到另一家酒店工作,他當時必須自費回中國再倒回來。
除了花掉2000元買機票,在中國等候新工作準證的兩個月里,他也沒有工作,一共少賺了將近6000元。去年,他通過人力轉讓計劃,獲悉UEMS Solutions正在進行招聘活動,便起了到新環境工作的念頭。
劉光寶說,新工作帶來約兩成的工資增長,而且新僱主也非常親切,因此很慶幸這回能輕易地跳槽。「如果還是按以往的做法,這次還須隔離,一來一往的,起碼要一個月的時間。」

劉光寶(左起)、烏橘萍和陳鳳麗都在人力轉讓計劃下受益,他們加入新公司後,薪金有了增長,工作環境也更佳。
人力部與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去年3月推出人力轉讓計劃(SBF ManpowerConnect)臨時方案,允許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公司聘請人在本地、持有工作準證的中國客工,前提是要取得現任僱主的同意。這項旨在緩解這兩個領域在冠病疫情期間面對人手短缺挑戰的方案,已於今年3月1日起轉成永久計劃。
透過同一項計劃到UEMS Solutions工作的陳鳳麗(49歲,內務管理人員)和烏橘萍(46歲,內務管理人員)同樣獲得將近兩成的薪金增長,也能繼續地在相同的崗位工作。
之前在另一家半導體公司工作了三年的中國籍客工袁芳(31歲)在聽說思佳訊全球提供更好的就業保障和員工福利後,決定換工作。她2017年來到新加坡工作,丈夫在另一家半導體公司上班。
她說:「我從一位在思佳訊全球上班的朋友得知該公司想要請更多人,工作環境也不錯,就決定轉換工作環境。新工作也讓我學到新的產品製造過程,精進我的技能。」
記者:梁偉康 攝影:嚴宣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