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加坡本地今年頭三個月冒充本地執法部門的電話詐騙案,其損失金額從去年同期的4萬5000新元激增到將近18萬新元,增幅超過3倍。
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新加坡人,電話詐騙都無孔不入,照騙不誤。
03. 詐騙套路深,人們太單純
根據新加坡警方發布的數據,警方今年首三個月接獲的詐騙報案,損失金額高達至少4130萬新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大約900萬新元。
詐騙案件在新加坡如此高發,難道是因為新加坡生活的人們都太「單純」了?
其實不然,不是人們太單純,而是詐騙分子們「套路」太深,讓人防不勝防。

新加坡警方曾指出:疫情期間,詐騙十分猖狂。詐騙分子多利用人們在此期間的擔憂,恐懼和需求來行騙。
5月28日,新加坡警方在5月21日接獲一家公司的報案,指自己被騙取超過64萬6000美元(約91萬5000新元)。
報案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海外分銷公司,因為疫情爆發,所以就開始採購防疫用品對外銷售,但是一直苦於貨源不夠充足。
這時候突然有個男子和這家公司聯繫,說自己是新加坡當地的一家本地供應商,可以提供大量的N95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

在雙方約定好購買數量和價格後,受害人就將貨款轉給了這家供應商在新加坡的一家銀行帳戶。
錢付過了,本以為高枕無憂的這家海外分銷公司卻遲遲等不到對方發貨,再聯繫這位所謂的供應商,卻音訊全無。
這時候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才反應過來,是被騙了!隨後便立即向新加坡警方報了案。
詐騙分子利用了公司想要賺錢的心理和對口罩的需求,就這樣把這家公司玩弄於股掌之間。
公司尚且如此,疫情期間受到影響的普通人更是飽受詐騙之苦。
受到疫情影響,在新加坡生活的很多人經濟狀況在此期間都不是很樂觀。詐騙分子於是藉此機會冒充合法放貸商,到處群發簡訊引公眾落入圈套,還威脅受害者支出定金,否則就不斷騷擾他們。
46歲的陳先生是一名工程師,在疫情期間想趁股市走低借錢投資,他收到自稱是合法借貸商的簡訊,能以低利率和分期付款方式還債,於是聯繫對方,沒料到對方不但沒匯錢,還不斷要求手續費,兩天內轉了1萬多元,但對方變本加厲發送放火視頻,威脅他繼續交錢。
「他就打給我的妻子,說知道她住哪裡,會拐帶我的孩子,還說他們不怕警察。"
其實不止是疫情期間,這樣的事情在平時也屢屢發生。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詐騙分子抓住了人們的一些心理和需求,自然中招者頗多。
詐騙分子往往精通「看人下菜碟」:青少年在遊戲、交友方面網絡詐騙高發;女性會比較多陷入兼職詐騙或殺豬盤騙局;男性被色情詐騙羈絆,家長們被騙子冒充老師誘騙家長繳納學費……各種案例數不勝數。

今年4月,兩名新加坡男子就針對青少年群體,通過NS進行線上釣魚詐騙,聲稱可以幫他們購買到新版「Nintendo Switch Gen2」,售價649新元,但要必須先交50美元的定金。
而當受害人交付了50美元的所謂「定金」後,兩位嫌疑人就切斷與其聯繫,攜款跑路。

2016-2017年,新加坡的桃色詐騙高發,發生了很多「性感辣妹,在線騙錢」的案件。
騙子一貫的伎倆包括通過社交媒體鎖定受害者,雙方短暫交談後,就以性服務誘騙受害者上鉤。
為了不讓受害者起疑心,騙子一般相當謹慎,以擔心警員冒充為由,要求受害者支付抵金,並指完成交易後會退還抵金。騙子一般要求受害者購買儲值卡或用其他第三方付款方式付款。受害者一般會重複購買或一次過大量購買儲值卡,損失可達數千元。

2017年,一位19歲的新加坡小伙子,在交友應用「Tinder」上結識自稱正在修讀會計的「思瑤」,兩人過後在微信上繼續聊天。然而,原本正常的對話卻漸漸走了調。小伙說:
「她問我下午會做什麼,我說我今天沒上課,她就問我要不要發生性關係,我當時嚇了一跳。」
小伙畢竟血氣方剛、情竇初開,最後抗拒不住誘惑,接受「思瑤」的提議,過後她的「大哥」來電,指示他到便利商店購買iTunes儲值卡,再把卡上的兌換密碼發送過去。結果小伙買錯了,買了100元的博彩儲值卡。

小伙原想就此作罷,但對方威脅說將找出他的聯絡號碼、地址和學校,要挾他配合。身上沒有足夠現金的傑凱只好跑回家取錢,當他再回到店內時,注意到防止情色騙局的冊子,才突然警覺自己上當。
更有甚者,還有人曾因為色情詐騙收到過「取你一隻手」的威脅:
「我們已經查到你地址,你不交錢,我就找兩個印度瓜在你下班的路上。請你回來喝喝茶,順便取你一隻手咯。」
看來這些詐騙犯不止是了解受害人的心理,還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威脅受害人就範。
04.新加坡「防騙指南」
為了打擊和防範詐騙行為,新加坡警方和商業事務局成立了反詐騙中心,幫助降低受騙者的經濟損失。
反詐騙中心於2019年6月18日成立。該中心與銀行、電信公司以及電子商務平台合作,迅速凍結涉及詐騙的銀行戶頭、切斷詐騙者使用的電話線以及警惕用戶有關支付平台上的可疑帳號。

在新加坡反詐騙中心成立之前,銀行凍結可疑戶頭所需的時間長達14至60個工作日。此外,偵查人員要向銀行索要資料時,必須呈上多種表格。
設立之後,銀行凍結可疑帳戶的時間已縮短至幾天內就可完成,而警方也只須申請一次便可獲得所有的相關資料,這大大提高了偵查詐騙案的效率。
此外,各個公司也更加主動地配合政府執法。很多公司在自己的官網上都會發布防詐騙提醒:

除了對詐騙的硬性執法和公司的公告配合,新加坡的公益廣告及宣傳材料中也非常注重對民眾反詐騙意識的培養。
新加坡首個以預防詐騙犯罪為主題的反詐騙宣傳片,早在2015年就由新加坡警方和新加坡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正式發布,並將以廣告的形式在當地多家電視台投放。時長30秒的宣傳片目的就在於教育新加坡民眾提高對詐騙犯罪的認識,預防並減少詐騙案件。
各種反詐騙警示牌也會時常出現在社區內或是ATM機附近:
那麼,在新加坡如何防網絡詐騙呢?
首先,擺正心態。要知道,天上不會隨隨便便掉餡餅。所以什麼莫名其妙的中獎信息和中獎網站,千萬不要輕信!
然後,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在網站上註冊,謹慎填寫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私人信息。

關於在新加坡如何防電話詐騙,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發布公告,在新加坡如果接到陌生電話必須堅持「三要」和「三不要」原則:
——「三要」原則:
要通過可信渠道向中國大使館或新加坡警方等機構核實;
要在5分鐘後按來電號碼回撥查證;
要與家人、朋友溝通商量,冷靜處置。
——「三不要」原則
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電話;
不要聽從詐騙分子轉帳要求;
不要泄露個人身份及銀行帳戶信息,不給詐騙分子任何可乘之機。
總結一下:接到涉及金錢的電話,你就要當心了!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如果接到關於涉及犯法的電話:
中國駐外使領館和國內政府機關不會電話通知中國公民涉及國內案件情況,更不會要求接電人撥打任何電話號碼做進一步聯繫。
新加坡警方也不會在電話中要求接電人提供個人資料信息或要求轉帳、匯款。請不要輕信以任何政府機關名義索取銀行卡等個人財務信息的要求,不要輕信任何要求轉帳、匯款的電話、簡訊和電子郵件。
如果接到關於證件的電話:
是否申請護照旅行證件屬個人意願行為,中國駐外使領館不會打電話通知當事人護照證件過期需要延期或補辦,不會要求當事人通過轉帳等方式繳納有關費用或罰款,不會通過電話向任何人索要銀行卡或帳戶信息。
切勿輕信任何以中國駐外使領館名義要求更新護照旅行證件或詢問個人財務信息的電話。
同情心不能泛濫:
提高安全意識,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況、銀行帳戶等個人信息。如接到陌生人電話通知「交通事故」、「孩子被綁架」、「親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時務必冷靜,待通過其他渠道核實情況後再做處理。
勿相信來電人提出的「不要與家人朋友聯繫,以保證他們安全」等不合理要求。即使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在緊急情況下電話通知當事人突發事件,也不會談及銀行帳戶、轉帳等事宜。

而如果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向新加坡警方報案,並聯繫本人開戶銀行,採取凍結帳戶、追討或其他止損措施。必要時,可向本人國內戶籍地公安機關報警(報警電話110)。本人無法直接報案的,可通過國內親屬報案。
新加坡報警電話:999
新加坡反電信詐騙熱線電話:1800-7226688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緊急求助電話:+65-64750165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6月30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再次發布公告提醒民眾小心疫情期間的網絡詐騙與電信詐騙:

公告指出:除詐騙分子慣用的假冒銀行、使館和公檢法工作人員等手段外,還出現所謂「涉嫌倒賣防疫物資」、「在購物平台刷單賺取佣金」、「協助辦理網上貸款」等新的詐騙手段。
犯罪分子騙取受害人信任後,即出示偽造的「法院傳票」、「銀行通知」、「貸款申請表」等材料,以「抓捕」、「坐牢」等口頭威脅,或以所謂交納「返傭保證金」、「貸款手續費」等為藉口,誘騙受害人將資金轉入詐騙分子指定帳戶,或提供個人銀行帳戶信息與密碼,並將受害人帳戶內資金轉移。
如接到類似電話,應通過可信渠道向使館、國內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機構核實,轉移大額資金要事先同家人充分溝通商量。
最後,願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遠離詐騙,不受「逗鵝冤」。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新加坡金管局:慎防乘疫情網絡詐騙
2. 中國新聞網:新加坡推防電信詐騙措施 中使館支招辨識詐騙電話
3. 海外網:新加坡網絡詐騙案逐年上升 情色愛情騙局居多
4. 8視界:本地今年首三月詐騙案損失金額高達至少4130萬元
5. 人民網:新加坡反詐騙宣傳走進百姓家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提醒在新加坡中國公民警惕電信和網絡詐騙
7. 中新社:新加坡網絡詐騙一再得逞,專家:貪小便宜吃大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