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預警!人活到70歲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1年10月03日   •   2萬次閱讀

編者按: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家,都已經多少歲了呢?人活到不同年齡時,便會有新的感悟。最近,《新加坡眼》APP的網友「吳老頭」就和我們分享了他活到70歲的人生感悟。以下為網友全文:

人活到70歲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是1946年正月間出生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70多年了。我在農村長大,只念過六年書,當過7年農民,小時候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累。

我1968年參軍,1973年復員到北京工作。2007年退休時單位想聘我繼續干,但我想自己61歲了,房子也買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自己應該享享清福了,所以沒有發揮餘熱。

退休以後,我主要是去旅遊、打桌球、回老家。這幾年,我游遍了北京周邊的名勝古蹟,去過海南、三亞、東南亞。2009年初,兒子在德國出差一年,他們公司給他在慕尼黑租了一套兩居室,為我們歐洲之行創造了條件。7到8月間,我和老伴在那裡住了一個月,自己買菜做飯。

期間,我們遊覽了墨尼黑市區和天鵝湖、天鵝堡、海德堡、寶馬公司;參觀了法國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聖心教堂、凱旋門、協和廣場;奧地利的國王湖、加米市特騰興大峽谷等歐洲著名旅遊景點。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湖南是我的老家。退休以後,每年清明節前,我都要回老家掃墓,然後在那裡住一段時間。天熱了以後,我再花700來塊人民幣,買兩張臥鋪票,睡一覺就回北京了。 我兒子在新加坡工作,所以我拿到了5年簽證。我的孫子2012年出生,孫女2015年出生。從那時起,我們夫婦倆與親家每年都要輪流到新加坡住半年,幫忙照顧小孩。

2019年7月,我來到新加坡。要回去時,由於肺炎疫情,沒有直飛北京的航班,於是我只能一等再等。不過我認為一個人只要心態好,在哪裡都一樣。家裡請了菲傭,我老伴負責買菜和小孩的學習,而我負責每天到幼兒園接送孫女。節假日時,我喜歡到公園散步,每天步行7、8000步。平時,我也很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因為保持著平常的心態,所以我身體狀況還算不錯,血脂、血糖、血壓都在正常範圍之內。

有人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2018年初,我突感心臟不適,兒子、老伴要陪我一塊回國。我說你們兩人往返機票那麼多錢,還不如我在老家請侄子照顧,所以我獨自一人直飛回北京檢查治療。由於一個人回京,旅途非常辛苦勞累。3月6號,我突感病情加重,趕緊吃了幾粒速效救心丸。凌晨3點,我建了一個只有4個人的朋友圈分組(有我兒子、樓下鄰居老李和北京的小舅子)。我告訴他們:我每天早、中、晚三次發信息通報我的情況,如果沒有我的消息,就趕緊上我家來看看,免得一個人死在家裡無人知曉。

2018年3月15日是我參軍離家5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陰曆的生日。在北京治療一星期後,我的病情有所好轉,就買了回老家的火車票,決定在3月15號那天以紀念參軍離家50周年的方式,請本隊的村民、同一鄉鎮的戰友和我的親戚朋友在鎮上飯館擺了8桌,以這種方式感恩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人。 席間,我向父老鄉親彙報了離家50年的風雨歷程,並宣布了兩件事:

1. 我在2013年9月1號立了一份《生前預囑》,如果我得了治不好的病,非死不可得的病,送到當地醫院治療就行了。不要轉院、不要呼吸機、不要開刀插管子,更不要去ICU。讓我有尊嚴地、無痛苦地、順其自然地離開這個世界。

2. 我決定在老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喪事從簡,只要開個追悼會就可以了,不要請客送禮,也不要讓新加坡的兒孫回老家為我燒香磕頭。因為湖南老家的喪事經常大操大辦,有的要吃幾十桌、上百桌,我認為是勞民傷財,沒有必要,所以我決定我的後事要按北京的方式辦理。

那次回老家,我只住了10天就趕回北京看病。

3月底,我在北京湖廣會館訂了一個包間,宴請了我們單位的領導、同事和朋友,拿出家中的茅台酒和澳洲的紅葡萄酒,用這種方式感恩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人。隨後我先後去安貞醫院、協和醫院和阜外醫院檢查治療,三家醫院都確診為房顫。我吃了兩個月的藥,但效果並不明顯,房顫時好時壞。

2018年8月1號,我入住阜外醫院,進行射頻消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出院以後只吃了兩個多月的藥,心臟就恢復了正常。得病期間,我請來了老家的親侄子照顧,10月份我又獨自一人飛到新加坡。 我退休以後,用記流水帳的方式寫了一本16萬多字的《回憶錄》。在北京治病期間,我把它進行了詳細地修改,出國之前已經列印出來送給家裡親人,每家一本。

人到老年,我的體會是:

第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常樂很重要。如果心情好,看到的都是晴天,都是光明,都是正能量。

第二:要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我經常儘自己的能力去關心幫助他人,我不怕吃虧,我認為吃虧是福,會得到福報,所以我在各地都有很多的好朋友。另外,我和老伴平時也勤儉節約。我們從來不買反季節的蔬菜水果,因為這種在大棚里生長的東西貴還不好吃。我們也不買應季衣服,春天買冬季的衣服、秋天買夏季的衣服,價錢要便宜很多。

第三:我很愛學習。上世紀60年代初,我初中只念了三個月就輟學了,在家裡當了7年農民。1985至1988年,我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讀書,並用業餘時間自學了20多門文科課程,每科的考試都一次通過。90年代末,我在河北、河南做工程的時候,公司當了5回被告。但我都沒請律師,獨自作為公司法人參加當地法院訴訟。我在法庭上舌戰群儒,勝訴了四起,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活到,學到老,做到與時俱進。退休以後,我學會了用電腦炒股、手機微信、北斗導航、滴滴打車、手機淘寶、手機銀行理財等等。疫情期間,我還在網上自學硬筆書法,教鄰居的小孩和自己的兩個孫子寫字,並取得了好的效果。

第四:我有正確的生死觀,能夠笑對死亡。今年5月11日,我早上起床時突然兩耳失聰,什麼都聽不見。想要去新加坡醫院看耳病,卻發現預約要一個月以後。但奇怪的是:我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治療,第六天就自然地恢復了聽力。這次得耳病,讓我有兩個意外的收穫:

第一,我體會到了聾子在無聲世界中生活的滋味;

第二,只要心態好,老年人的身體也有自我恢復功能的能力。

年紀大了,疾病說來就來。新加坡什麼都好,就是看病難、看病貴。我對兒子說:「為了不給你們添麻煩,我決定回國,現在全世界的疫情形勢極為嚴峻,一旦封城想走都走不了。過幾年我就80歲了,再也不來新加坡啦!沒有直飛北京的航班也要回國養老。」我讓兒子給我們買了7月7號直飛天津的航班,在天津酒店隔離21天,才回到北京。

回北京以後,我利用在家隔離觀察期間,翻箱倒櫃,把家裡所有的柜子、抽屜全部清理了一遍,把過期的食品、藥品、書刊、雜誌、閒置的衣物、長期不用家具和日用品,進行了一次斷、舍、離。(把一些全新的物品送個鄰居、朋友或他人,做到物盡其用)我感覺到家中東西少了,房間也變大了,住著舒適多了。

解除隔離以後,我去三甲醫院進行了一次體檢,各項指標都比較正常,請中醫老專家號脈幫我調理一下,服了21副湯藥,感覺身體各方面有明顯的效果。

現在,我們老兩口在北京過得十分滋潤。老伴負責買菜做飯,我負責洗衣服、搞衛生。我每天早上6:30起床,自己做早餐。有雞蛋、牛奶加全麥片、涼拌菜、饅頭蘸蜂蜜。早飯後,我還會帶杯自己泡的綠茶步行2400多步,再去社區室外活動場打桌球約1小時,然後坐公交車回家吃點水果。

中午,一般一葷一素兩個菜,有米飯加白薯,有時也吃餃子或麵條。午飯後,我習慣看看午間新聞,然後1到2點睡午覺。起床以後看看新聞,寫點小文章,投投稿,得到了很多的贊和評論。

下午4:00,我會吃點水果,然後步行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找朋友聊天。晚上6:30,我再回家吃晚飯。晚餐一般是小米麥片紅棗粥,再炒個素菜,一個涼拌。

我依據「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的原則,營養均衡、控制體重。

我認為自己做飯的好處是:

1. 乾淨衛生,少油少鹽,適合自己的胃口;

2. 經濟實惠,比在飯店吃或點外賣要便宜很多。而且我們做多少吃多少,不會造成浪費;

3. 買菜做飯也是運動,也是一種鍛鍊的方法,能夠防止老年痴呆。超市就在家門口,各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我們當天購買當天吃,冰箱裡空空的,不存放什麼食物。

晚上,我喜歡看看電視劇,然後10:00上床睡覺。我一不養生,二不吃保健品,常年喝老家自己生產的有機綠茶。早上起床我會喝杯溫開水,吃點進口蜂蜜。我自認為這兩樣東西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沒有科學依據),因為我幾年都沒有感冒發燒一次。

2021年9月10日於北京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吳老頭)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718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