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8日),充滿高科技、時尚、美食等零售店的福南數碼生活廣場正式開業。

福南商場內人潮滿滿,圖源:mothership.sg
而作為福南的對手,今年4月,森林商業中心(Sim Lim Square,很多人也叫它森林廣場)80%的業主支持集體出售計劃,達到了集體出售的最低門檻。廣場的管理方公開招標,要價12億5000萬新幣,預計將在7月完成招標工程。

圖源:Xtremegaminerd
曾經「稱霸一方」的它,即將進入歷史。
森林廣場在新加坡是怎樣的存在
森林廣場的出現絕對不是個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證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增長,消費者對於筆記本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需求經歷了爆髮式的增長。

圖源:中國產業信息網
森林廣場這類電子產品集散中心,給顧客提供了一個貨比三家的平台,讓人淘到心儀商品。
除了本地的福南外,在需求暴漲的中國,「京東的發源地」——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以及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紛紛出現。

海龍大廈(左)和華強北(右),圖源:淘會場(左)和華強電子世界(右)
在新加坡,森林廣場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或許很難一言道明。
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有些人對它喜愛不已。在電子商務還沒高速發展的年代,逛一圈森林廣場往往能買到想要的商品。

森林廣場裡的商家售賣各種電子產品,從大件的電腦、手機和相機,到小小的電視盒子、耳機和數據線等 圖源:Vulcan Post
也有些人對它恨入骨髓,連一秒鐘都不想踏進去。因為森林廣場裡面的商家素質,實在是太過良莠不齊,坑蒙拐騙時有發生,讓人有些心驚膽戰。
正因人們對它抱著高度期待,才會恨得那麼徹底。愛之深責之切,也不過如此。
不管如何,森林廣場仍是新加坡的「符號」之一。周杰倫來訪新加坡時,「坡草」林俊傑都要帶他逛一逛。

圖源:mothership.sg
美國天王麥可傑克遜1996年也曾在這裡逗留過,還購買過商品。

圖源:mothership.sg
或許這一切以後都會變成森林廣場「歷史」的一部分,讓人以後在不經意間會想起,它曾經是那麼的輝煌。
森林的輝煌歷史
森林廣場始建於1983年,四年後完工開業。它是一棟99年地契的大樓,從開建至今也不過36年的歷史,地契還剩63年。
施工前的20年,這片區域還是一片矮小的店屋,周圍也和現在不一樣,很難看見高樓大廈。

1963年的明谷連街、惹蘭勿薩、梧槽路路口,圖中標紅圈的地方為日後的森林廣場 ,圖源: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
建成後,它成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數碼中心。

圖源:Sim Lim Square Development
一開始,森林廣場被設計規劃為購物和辦公綜合體大樓。
經過一番討論後,1985年,廣場被改造成一個專門用於購買電子產品的購物中心,當時很多店鋪都是由森林大廈(Sim Lim Tower)的店主購買的。

森林大廈和森林廣場算是姊妹樓,「鎮守」在梧槽路的兩邊,圖源:EscapeHunter.com
建成後的森林廣場是一幢六層樓的建築,供應各種電子產品和服務。
廣場在市中心,離新加坡購物中心之一的武吉士不遠,走路也就是10分鐘路程。

和新加坡的購物區烏節路,和新加坡的市中心金融區相比,森林廣場所處的地理位置卻是有些尷尬。雖然處於廣義上的「市中心商業區」,但又面臨些許邊緣化的趨勢。
因此,處於市中心,也是新加坡歷史最久的電子商品集散中心的森林廣場,只要經歷一些波折就很容易「摧毀」。
森林面臨的困境
森林廣場即將「消失」的原因,無外乎是「天災」和「人禍」。
「天災」的一方面,是新加坡各大電子產品零售商走進新加坡各鄰里中心的事實。對比店鋪普遍開在居民住家附近的這些零售商店,森林廣場在地理上沒有任何優勢,購物的時間成本相對來說有些高。

Courts金文泰店,附近就是金文泰組屋區,民眾購物很方便 來源:StreamCast Asia
其他的大型零售商,如Harvey Norman、Challenger等,也紛紛走進鄰里購物中心,潛在顧客吃完飯順路進去逛一圈再正常不過。

Harvey Norman在Hougang Mall里的分店,來源:SHOPSinSG
近幾年新加坡電子商務領域的高速發展也加速了森林廣場的「崩潰」。它的頹敗不是個例。
在網絡經濟高度發達的中國,曾經「北中關村,南華強北」的口號,現在也伴隨著不少人的離去留下一陣唏噓。
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曾在2016年7月7日停業關閉。

曾經海龍大廈門外人潮洶湧,圖源:砍柴網
華強北也在2013年也被迫「封街改造」,不少實體商家選擇「出逃」。

人去樓空的華強北,圖片來源:molihua.org
不得不說,這也算是實體經濟的一種落寞。曾經熙熙攘攘的數碼城,從一個腳步輕便的年輕人變成了現在的蹣跚老人,剩下的只有舉步維艱之後無奈的喘息。
試想一下,幾年前在新加坡,如果想要買電子產品,除了去展會之外,或許就是去森林廣場轉轉。
現在嘛,看看或許還是會的,不過在實體店看完後在網絡上下單,也是相當司空見慣。

新加坡最大的電子商品網購平台Qoo10對森林的實體經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中國的網購平台淘寶,也推出了東南亞版,進入市場分一杯羹
但是,組裝電腦、維修過了保修期的電腦這些活,還是在森林廣場裡更方便。森林廣場裡一共有400多個店鋪單位,就算顧客要貨比三家也更加容易。

森林廣場裡面的電腦組裝店,各類電腦配件顧客自由選擇組裝,很適合遊戲發燒友 ,圖源:Reddit
另外,森林的店家正常來說對比其他的零售商,在價格上會有些優勢。因此,就算森林廣場受到很嚴重的「天災」衝擊,依靠著在自己的獨特性集中性,種種優勢和劣勢或許能夠相抵消,它還不至於「淪落」。
真正搞垮森林廣場的是口碑的崩塌,也就是「人禍」。
2014年,有一位越南遊客被森林廣場的一名無良商家欺騙,用遠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下蘋果手機,遊客當時甚至給商家下跪希望拿回自己的錢。

最後,涉事的店主最後被判處33個月的監禁以及2000新幣的罰款。他不是初犯,之前他在處理一名中國遊客的合理退款請求時,將800新幣換成了18公斤重的硬幣扔給這名遊客。

圖源:blogspot/undertheangsanatree
馬來西亞跳水運動員黃茲粱,也曾在森林一間手機店為兩部蘋果6手機支付了4800新幣,其中2300新幣是以保修的名義收取的。
類似事件一直層出不窮,2014年11月,森林的管理層甚至主動要求當局對這類店主進行嚴肅處理,但收效甚微。
除去坑蒙拐騙不說,森林有些店鋪還售賣政府不允許交易的商品,例如各種播放未經授權內容的機頂盒。

森林廣場很多商家在售賣機頂盒,而這些機頂盒的內容不少有版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