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來說
平時交流用漢語
只有在課堂上才會學習英語
這就導致了
很多孩子的英語能力不過關
也讓留學生在剛到新加坡的時候
感到力不從心
而新加坡中小學
除了要求學生學習英語之外
還要學習第二語言
即本民族語言

尊重本民族文化
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同時也是一個移民國家
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
但是為了加深孩子的民族認同該感
凡是主要的公共場所
除英語外都備有各民族的語言與文字
電視和電台也是如此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頻道和波段
在這種環境下出生、成長的孩子
他們的語言發展
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難怪有人說
新加坡這地方能使人成為語言學家
新加坡大人都有個習慣
在家說本民族的語言
出門說英語
來客用英語
如果,碰上華人與印度人通婚
他們彼此交流的語言是英語
但是,他們各自對自己的孩子
都要說上本民族的語言

雙語言教育政策
新加坡政府允許各民族和團體辦學
但第一語言一定是英語
第二語言才是本民族語言
兩種課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
一直到高中畢業
每個畢業生的華語讀寫水平都要過關
否則不許考大學
因此
新加坡的家長
特別重視人生起跑線的優勢
大部分的幼稚園、托育園
也就把雙語教育
作為學前教育中最重要的課程

配備雙語老師
新加坡的很多學校
同時配備了
英語老師和華語老師
並要求說英語的教師
無論何時何地都說英語
說華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說華語
而在教室或教材上
英語和華語也是同時出現的
如:在桌子上貼有
「桌子」和「table」的文字
在椅子上貼有
「椅子」和「chair」
每個孩子的名都有英語和華語名
這些英語名、華語名
分別出現在孩子的
英語作業和華語作業上
由於多次的出現
兩歲多點的孩子就能認識
自己的英語名和華語名了
到能寫字時
自然就能寫起來了
教室牆面的布置上
也貼有不少圖、英語、華語同步的內容

雙語政策的現狀
雙語政策是由李光耀一手推動的
2011年李光耀出版回憶錄
《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
他說:「雙語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礎,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必須把英語作為我們的工作語言。」
新加坡本地的一項調查顯示
同時使用英語和母語
作為溝通語言的家庭
從1997年的83%
提升到去年的90%
可見學校、家長
在監督孩子學英語的同時
沒有放棄教導母語

除了學校、家庭以外
政府也希望有更多
民間組織和企業加入
推廣母語的行列
為了提高民眾的華語水平
政府從2006年起
就和中國國家漢辦合作開發了
商務漢語考評系統
至今培訓了近1萬名學員
同時政府還將
華語學習推廣到了社區
在民眾俱樂部和聯絡所
開辦華文培訓課程
經常舉辦華語寫作比賽
華文書法展覽等等
看到了李光耀總理對此做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