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堂叔王業寧,最拿手沖泡傳統海南咖啡。
在醫學院賣吃,好心阿叔常讓學生賒帳,留下厚厚一本「555賒帳簿」,結下善緣,深受愛戴,往生後有多名醫生前去弔唁。
王業寧(94歲)育有兩男兩女,周一(上個月31日)晚上11時,在歐南社區醫院往生,享年94歲。
《新明日報》記者走訪靈堂,長子王河昌(72歲)透露,父親一直健壯,每天晨運至少兩小時,近年來年老體衰,健康每況愈下。
「父親去年開始頻頻進院,四個月前因肺炎、肺積水入院後,便再也沒出院。他曾交代喪禮從簡,今午1時出殯後火化,並且海葬。」
王河昌表示,爺爺在1926年左右,在愛德華七世醫學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國大醫學院的前身)的校園內開辦食肆,父親則於1949年接手,一做就是三十載。
「爺爺因二戰被迫回中國海南島老家,父親一直營業到1983年,政府徵收土地建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他才結業退休,結識了不少後來成名醫的醫生。」
他表示,父親的食堂幾乎全年無休,陪伴了好幾代的醫學院的學生。
只在農曆新年休息兩天
「父親很勤勞,只在農曆新年休息兩天,食堂從清晨6點營業至晚上7點。關店後,父親又會到學生宿舍旁經營另一家小店,同樣賣食物、飲料、零食、香菸等,一直到午夜12點才收工回家。」
他也透露,父親為了不讓沒錢的學生挨餓,常讓學生賒帳,還留下一本厚厚的賒帳簿。
他笑說,不少學生當上醫生後,還會回來「清帳」;就算是忘了還錢,父親也不計較。
「他把賒帳的金額和餐點記錄在一本『555簿子』上,父親話少,人緣卻很好。」
多名醫生弔唁 送最後一程
王河昌表示,他將父親往生的消息告知幾名熟識的醫生,結果消息傳開,從昨日開始就有超過20名醫生親臨靈堂,送父親最後一程。據觀察,靈堂有五六個來自醫生、醫院機構、醫學院同學會送出的花圈。
其中一名於1981年畢業的陳醫生(63歲)昨午前來弔唁,他受訪時繪述,求學時期,幾乎天天與同學「窩」在王業寧的食堂,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餐點是五角錢的牛肉漢堡,以及兩角錢的咖啡。
「老闆不多話但為人慷慨,深受大家歡迎,我們兩年前的同學聚會,也曾邀請他出席。我今天代表另外28名無法前來的醫生,轉交帛金給家屬。」
黃永宏 維文 馬哈迪都愛吃他的米粉湯
王河昌表示,父親的食堂賣手沖咖啡、茶,也賣麵包、咖喱角、漢堡、雞飯、米粉湯等餐點。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外交部長維文醫生過去都是我父親的顧客;大馬前首相馬哈迪醫生求學時期,很愛吃我父親的米粉湯。」
他表示,自己與大妹王昌美(70歲)、小妹王昌娥(69歲),及弟弟王昌海(64歲),自小在食堂長大,4人從小學開始就幫忙父母做生意。
「我們就住在食堂里的一間小房間,一直到1966年才搬到忠坡路的四方式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