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烏節路的吸菸區。(新明日報)
作者 林天財
喝咖啡對健康有益還是有害?答案可能取決於個人是否愛喝咖啡。
谷歌搜索「咖啡有益健康」,結果有15億條。
谷歌搜索「咖啡有害健康」,結果是5億2000萬條。
如果數字能決定,那么喝咖啡對健康有益。但這真的是正確的答案嗎?
對喝咖啡如何影響健康的研究,應該是「科學」的吧?但正反的結果卻是三對一,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基本的共識應該是利大於弊,否則人們就不能輕易在超市買到咖啡粉了。

新加坡超市隨處可見的咖啡粉品牌。(網際網路)
日前,聯合國麻醉藥品委員會通過投票,表決讓大麻和大麻相關物質從《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的附表四中移除。
這等於是表示大麻跟受管制毒品如海洛因已經不屬於同一個等級,為在西方流行的大麻合法化趨勢背書。麻委會共有53個成員國,最終以27票贊成、25票反對、1票棄權,採納了世衛組織對大麻的建議。
跟咖啡研究一樣,大麻合法化也是根據「科學」研究得出來的建議。
我懶得去谷歌搜索,但相信跟咖啡一樣,正反都有自己的說法和證據。可是大麻的確會上癮,對人腦的傷害也有相當的證據,但為什麼卻能夠「科學」地合法化呢?

大麻和大麻相關物質已從《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的附表四中移除。(法新社)
說了這麼多,言歸正傳。
上星期在紅螞蟻平台看到一篇題為「一向以嚴刑峻法為豪的新加坡,是不是越來越「仁慈」了?」的文章,作者提到在工業區內煮炒攤吃飯時碰到「飯後一根煙」的兩名男子。看到那段描述,有感而發。
香菸有害健康,是數十年科學實證研究的結果,身為煙客,我自己也不敢否認;但二手菸的「科學」研究,恐怕就跟咖啡、大麻的「研究」一樣,見仁見智。而且「答案」大多來自個人對抽菸的態度。
社會一些人對於二手菸的敵視態度,已經顯得有些「鴨霸」。
這麼不客氣地形容,首先是因為這些人對二手菸危害健康的立論,就是建立在類似對咖啡和大麻的「科學研究」上面的。
再來是他們把自己對二手菸味的厭惡,用這種「科學研究」包裝為維護公共利益、民眾健康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後要求公權力去侵犯煙客的權益。

許多人都厭惡二手菸。(聯合晚報)
吸菸有害健康,吸二手菸卻未必,或至少沒有確切的證明,去谷歌搜索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二手菸味的確讓人不悅,連我這種老煙槍,偶爾進入有煙味的德士時,也會批評司機不專業(而且違法);要吸菸應該在休息時到車外去,而不是貪方便在車內抽菸。
所以,聞到鄰居的二手菸,其實跟聞到鄰居煮咖喱、燒冥紙一樣,只是讓人不悅的經歷而已,並非什麼致癌害命的事情。
拿健康來大做文章,站到道德高地去要求禁止煙客的權利,反映的只是自己心胸的狹隘。有些議員甚至拿到國會殿堂去討論,真的有些小題大做,浪費公共資源。
國家面對的問題還不夠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