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美食天堂,新加坡怎麼了?原本想著開放邊境後可以到新加坡享受美食,結果...
或者因為高通脹帶來的壓力和成本上漲,新加坡的堂食真的是慘不忍下口!一項調查顯示,當地居民選擇堂食相較於去年有顯著增長,但顧客對於餐館和快餐店食品質量的滿意度均有所下降。

(圖:來源自網絡)
相比開放之前,相較於選擇打包或點外賣,越來越多消費者回歸堂食。
數據顯示,約59.4%的居民近期曾堂食用餐,比去年同期的34.8%增長了近25個百分點,但顧客對餐館和快餐店餐飲和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同比有所下降。
整體而言,對餐飲業的食品質量滿意度有所下降,且打包和外賣的用餐體驗明顯低於堂食體驗。
滿意指數滿分為100分的情況下,顧客對餐館堂食、打包和外賣的滿意度分別為75.8分、71.1分和69.9分。調查顯示,等候時間過長、食物涼了或不新鮮了、收到了錯誤的訂單等,是顧客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
隨著疫情限制的放寬,餐飲業堂食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餐飲業在招聘和培訓員工方面仍面臨極大的挑戰,業者不應忽視他們過去兩年裡花費大量精力建立的選擇打包和外賣的顧客群。

(圖:來源自網絡)
報復性消費,食客增多,但質量下降。
4月底新加坡對疫情管控逐步開放後,許多人便呼朋喚友,聚會兼聚餐,大快朵頤。
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事,逐步解禁就是要恢復市場活力,然而過熱的消費行為導致餐飲業水平下跌,不知能不能解讀為「報復性收益」,以彌補過去兩年因疫情造成的虧損?
有的餐廳也許為了節省電費,餐館冷氣關了一半,導致顧客悶熱難受,就餐體驗不佳。
消費者在消費時已經付出漲價三四成的代價,還要忍受食物分量減少、品質低劣的待遇,這不是變相的雙重起價嗎?
餐飲業者可以從逐漸復甦的市場中撈回成本和利潤!但也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新加坡,美食天堂還會回來嗎?

(圖:來源自網絡)
